决战脱贫攻坚 基层组织应直面问题勇添措施
2020-05-11赵玉生
赵玉生
摘要:国家从上到下重视三农问题,而三农政策的落实却在基层农村党组织,国家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正值脱贫攻坚决胜年,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应敢于直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勇于增添改进措施。
关键词:脱贫攻坚;基层党建;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推动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基层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也是党指导乡镇、村的各项工作的有效环节。国家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领导核心,村干部是农民心中的领导者,村干部既是管理者,又是政策执行者,三农政策落实得好不好,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富裕。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胜时期,新的时期,面对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回避,应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不断增添实在的改进招数。
一、敢于正视主要问题
1.重业务轻党建,没有党员作模范
村干部较多时间在乡镇,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不够,党员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流动党员管理较为松散,提出致富想法,却没有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后继乏力,发展品牌不响不亮。村组干部不会主动入户处理矛盾纠纷,碰到问题“躲着走、绕着走”,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敢表明观点,党员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2.惠农政策不落实,低保确定不精准
村民对各项惠农政策项目知晓率参差不齐,许多补助标准不明白,个别群众享受了政策,补助资金到卡甚至将钱用了还不知道什么钱。农村低保问题,个别村组有人情保、关系保的嫌疑,有的群众认为评上了低保就该一直享受,不理解为什么后来又被调整出去,也存在个别村民认为自己比别人困难却没有得到保障,或是对他人实际困难了解不足,倾诉不满。
3.村务公开力度欠,有公开无落实
一是村务公开存在走形式现象,上级督查检查越多,公开的内容才越多,应公开项未做到长期坚持,缺少工作透明度,村务公开内容缺少群众关心的修路、学校出租、农网改造集资款账目问题;二是公开地点单一。只有村公所附近一个公开栏,写上去不几天,遇到下雨或大风天气,还没有等群众看就没有了,公开走了过场;三是只重公开的形式,不重公开后的结果,认为张贴出去后就万事大吉。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该正确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
4.集体资产管不当,饮水用水矛盾显
村两委班子对集体资产不够重视,没有将集体资产监管放在重要位置,平常疏于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变相导致了集体资产流失。有些村饮用水、灌溉用水长期未得到解决。
5.化解问题办法少,诉求反映太多了
土地征用施工、流转开发、集资修路等过程中存在的赔偿、租金、分红等出现的问题,村干部协调不到位,放任不管,向上级部门反映多,诉苦多,不敢担当。
6.廉政宣传形式单一,群众知晓度较低
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只有组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基本了解,许多村民都表示不清楚或未听说过该项工作,个别村民说好像组上开会说过一次。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接听社会评价电话,或者表示只要打6分以上都算及格,群众知晓度不足5%。
有了问题不要紧,重要的是直面问题,拿出改进的勇气和举措,让问题在前进中得到妥善的解决。
二、勇于增添改进措施
1.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要把群众公认、有奉献精神、有致富本领的人优先选拔进入领导班子,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业务骨干选到党的基层组织中来,选优配强领头羊。其次加强村组干部对党章党规和“两准则四条例”的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持续严明纪律和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培养党员领导干部负责任、敢担当、有情怀,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惠民资金监督监管
要广泛宣传,让广大村民及时了解惠农资金的相关政策,申请的条件、时间、流程、发放对象、标准、数额的情况,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确保惠农专项补贴发放到农民的手中。民政等相关部门要严格资金划拨、对象审核、资金发放等环节,有效防止资金被村组干部截留、挪用和贪污,确保专项惠农资金落实不走样、使用不偏差。
3.加大村务公开程度力度
拓宽村务公开的宣传载体,不搞“一贴了事”,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组内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提高村务公开的覆盖面,做到什么与群众利益最切身相关就公开什么。镇党委要建立长效督查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检查,进行经常性督查指导,强化村务公开的督查力度。
4.提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
集体资产的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制度,防止村、组干部集权专断,对于集体资产的购置和处置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和组内村民的集体同意,防止管理流于形式。通过组织定期培训,提高会计、文书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水平,对于村集体资产的财务状况要定期在村内公开栏进行公布,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5.重视百姓诉求落地落实
村民反映的问题诉求,虽不像叫“外卖”需要即刻送达、像拨打“120”需马上赶到现场,但也希望问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对收集到的所有问题和诉求要及时进行分类研究,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做到及时讨论、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争取予以最大限度满足,对不合理的诉求也要做到认真向群众解释清楚,不捂不忘。
6.严惩老百姓身边“微腐敗”
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监督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查处涉农惠农影响恶劣的腐败案件,如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资金、征地补偿款、救灾款物和农业项目资金案件,保持惩治“微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落实县镇村三级一岗双责制度,增强狠抓“微腐败”的威慑力,预防和减少村级腐败问题的发生,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能够在村级层面落实,真正惠及到老百姓。
7.强化村级纪检组织建设。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切实解决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要建立起切实管用的长效监督机制。各村要选优配强村级纪检员,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组织“一线监督”责任,坚持从严执纪,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主动出击,深入基层,实现村级纪检监督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