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乡镇党委书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担当

2020-05-11杨冬丽

中文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担当

杨冬丽

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使命是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镇党委书记虽然职务不高,但是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在新形势下,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使命,更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关键词:乡镇党委书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担当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3

在我国现行行政建制中,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最基层的一级党委和政府。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如何,往小的說,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行不行、老百姓富不富裕、社会稳不稳定、群众满不满意;往大的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深化农村改革能否破浪前行、基层治理法治化能否顺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能否向基层延伸。

一、牢牢抓住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

我们这代人的梦想和使命,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使命是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摘帽的主阵地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在农村。乡镇党委书记虽然职务不高,但是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在新形势下,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使命,更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1.农业变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关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总书记由此指出,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坚持市场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核心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让农业从品种到种养,到最后的加工、流通、存储,都要提高科技含量,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才能提高它的竞争力。

所以,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供给侧这个方面发力,从加大科技研发运用和创新生产经营体制两个方面下功夫。加大科技运用,就是要把好的科研成果、科学技术、科学设备尽快推到田间地头,变成现实生产力。

2.农民变富

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最大的短板,其中农民收入是短板中的短板,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做好三农工作的衡量标志就是农民钱包鼓没鼓。农民收入构成有四驾马车,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四部分。随着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逐渐减弱,农民收入增长持续放缓,遭遇“玻璃墙”和“天花板”,迫切需要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

3.农村变美

习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也是对乡村之美的阐释。

二、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崭新局面

对于乡镇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千头万绪、非常繁杂,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是,小舞台大作为。要强化责任担当,创造一份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开辟一方广阔新天地,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和人生价值。

1.适应新常态。对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理念、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树牢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根据形势变化,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包括“‘三农梦”“一个不动摇”“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充分体现了他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刻洞察、对农民的殷殷情怀,也为我们抓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三农”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包括“农业梦”“农村梦”“农民梦”。

关于“农业梦”。习近平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关于“农村梦”。习近平指出:“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关于“农民梦”。习近平指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一个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

“三个必须”。即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明确“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全局性问题,这是对“三农”工作基础性地位的总把握。

两个“三不能”。即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三不能”从历史维度审视“三农”发展规律,表明了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明确了我们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宗旨使命。

“三个坚定不移”。即习总书记于2016年4月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个坚定不移”从全局角度明确了“三农”工作重点,在关键时期释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强烈信号,表明了我们党坚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既是加快农村改革的响鼓重槌,也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由路径。

“四个坚持”。习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指出:“三农村”最大的政策,就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2.抓住新机遇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保持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最深厚的底蕴,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迎来机遇“爆发期”。

一是以工补农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虽然实施的是城乡一体化,但是重心在農村,政策、项目、资金对农村的倾斜力度持续加大。

二是消费升级机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呈现三个特点: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大众化时代到来。

三是科技革命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也必将为我们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提供新的机遇

四是改革深化机遇。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通过制度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三农”工作,构成了农村改革发展的鲜明脉络。

3.迎接新挑战。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所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粮食安全挑战。习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些年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而且粮食产量的增加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加快推进,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越来越多,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

二是价格上涨挑战。顶到价格的“天”,踩到成本的“地”,周围还受价格补贴的“线”约束。

“天”,就是指农产品价格提升遇到“天花板”,即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已经高过国际市场价格,顶到“天花板”,再往上提价格,国外农产品就要进来。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严重导致近年来我国粮食出现了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

“地”,就是指农产品成本这个“地板”在抬高,即劳动力租金是越来越贵,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成本是越来越高,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大幅度缩水。近十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有八年在100%以上,累计涨幅50%以上,其中化肥累计上涨超过了75%。

“线”,就是指农业生产和价格补贴的“黄线”也开始逼近,即我们加入WTO时曾承诺,补贴的上限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目前一些农产品已经逼近黄线。

三是环境资源挑战。水、地等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缺水。据测算,到 2030年全国总用水量将达到6774.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将缺水1000-1500亿立方米。目前,全国80%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0%的淡水资源因被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缺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防止补充数量不到位、补充质量不到位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

污染。根据农业部的相关数据,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19.4%,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3%和35%,农业年使用地膜约130万吨,回收率不足60%。

4.施展新作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乡镇这个广阔舞台上,正是在座的各位乡镇党委书记大展拳脚之地。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重点在“八个转变”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一是推动生产经营由个体化向规模化转变。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激励激活新型经营组织投资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化生产、植入以农业产品为货源的餐桌市场,推动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生产向精准生产转变。

二是推动业态结构由单一体向融合体转变。

农业是综合产业,产业链可延伸度高,传统的生产经营业态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可以通过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把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加快实现“六次产业化”。

三是推动产业布局由单体式向链条式转变。农业产业化源头是农户,终端是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及时传导市场信息,带动农户规模化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体系等环节的扶持,构建产业链,形成全产业链生产;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四是推动组织方式由分散型向合作型转变。由于精力、资源、渠道、能力等限制,单靠农民的个人力量难以适应社会化分工。生产资料资源高度碎片化,得不到有效地整合、优化配置,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得不到话语权,始终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资产经营在农民收入中的份额也得不到有效提升。改变这种困境,唯有“抱团取暖”,引导农民以土地、资本、劳动力为生产要素,组建各种形式的富民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掌握更多的资源要素,促进农民在生产、加工、仓储、营销等多个环节参与分配。

五是推动农民身份由兼业化向职业化转变。如何才能回答好“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这就需要乡镇加强引导,吸引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着力培育一批以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六是推动美丽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看“颜值”更看“气质”。推进到今天,水、电、路、讯、环等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到位,“脏乱差”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下一步要做的,是由表及里、从根子上发力。要更加注重整体美,更加注重长效美,更加注重内涵美,更加注重风尚美。

七是推动推动城乡由割裂式向一体式转变。城镇村三元融合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新型城镇化的最佳模式。要以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一张蓝图、多规合一、一体运作、一以贯之,完善城镇村要素资源全盘统筹、双向流动、共享共融的体制机制,探索走出“全域统筹、生态引领、城乡一体”的发展新路。重点抓好城乡垃圾、污水、供水、公交一体化。

八是推动农村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现在乡镇党委政府统揽一切,工作包罗万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单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结果许多工作事与愿违。要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一是由抓“大生产”向抓“大市场”转变;二是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轨道上来;三是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淡化任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为群众排忧解难。

5.树立新形象

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乡镇党委书记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方阵政策在基层能否有效落实,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和稳定。所以,建议始终把握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抓农村工作,就没有思路,也打不开思路。说到解放思想,很多同志可能不承认自己的思想不解放,但是具体到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一项工作的时候,又束手无措、打不开局面,与解放思想对不上标,跟不上形势发展。问题的症结在于坐而论道未起而行之,“嘴巴”解放了,大脑和手脚没有解放。在政策使用上面,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漠视政策,对政策不接触、不学习,错失良机,贻误发展;第二个层次是套用政策,上面要求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别人有的我也有,没人没有的我也没有;第三个层次是活用政策,主动研究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大胆活学活用,发挥政策最大红利,能够享受到政策普惠;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创造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动向,未雨绸缪,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形成经验,经验上升为政策,吃到政策特惠。

二是民生为本。乡镇党委书记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官”,也是老百姓能常见到的最大的“官”,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

心無百姓莫为官。作为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官”,必须淡化“官”这个角色定位,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

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村工作中,遇到的群众办事,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酱米油盐”“邻里拌嘴”之类的琐事。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事都是大事、急事、难事。所以,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我们也要当大事来对待,而不能冷了群众的心、耽误了群众的事。

用心用情办实事。现在有些同志为民排忧解难的群众观念淡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压、拖、掩、踢、躲、交”思想,党和政府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解决老百姓解决不的问题。如果偏离这一点,农村工作就没有抓住要害,党委书记就是没有尽到职责,就是失职渎职。

三是敢于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对于乡镇党委书记而言,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更需担当的定力、魄力和能力。

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指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与“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

有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事业的接力者、发展的接棒者,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要有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切实肩负起时代和人民的重托,干好自己这一任,跑好自己这一棒,不留遗憾、无愧于心。

有为担当者担当的担当。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现在大家做事最怕的是,工作全部由自己做了,一旦出了问题,责任也是全面由自己担。这就要求我们党委书记一定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

四是保持定力。定力是控制自己欲望和行为的能力,是定心、定神、定行之力,是干部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能力。没有定力,就难有自律、难有担当。

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对一个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才能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益所俘,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增强纪律定力。“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增强纪律定力,就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纪律的“底线”“红线”和“雷区”。

增强道德定力。道德定力是党员干部的重要软实力。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

增强抵腐定力。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党委书记党和国家权力的实际执行者,只有坚持秉公用权、清正廉洁,才能有威信、受

拥护。

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大课题,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只要是适应实际需要、适应发展需要、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办法,都是好办法。

猜你喜欢

担当
帮助学生寻找“担当”
继承发展 提高质量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论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