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闪耀世界舞台
2020-05-11余玮
余玮
治理已经成为时代的鲜明主题。翻开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相关文字表述跃然纸上。这是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体现,也是着眼于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新特点新变化,维护我国利益、创造和平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
其实,十九大报告就已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類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彰显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初心和天下担当。“中国之治”不仅解决着自己的问题,更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世界各国的治理提供新的路径与启发。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等等。人类社会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
世界怎么了?人类将向何处去?和平发展之路该怎么走?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习近平有着深入思考。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这次首次出访时把他的答案告诉了全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很多场合反复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2015年9月,他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47分钟演讲30多次掌声,讲到关键处几乎一句一掌声。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图景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将人类的全球化进程分为三个伟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492年至1800年,被称为全球化的1.0版本,这个阶段开启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世界贸易;第二个阶段是从1800年至2000年,被称为全球化的2.0版本,这个阶段由于运输成本与通信成本的下降,跨国公司将世界“变小”了;第三个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全球化进程进入了3.0版本,这个阶段世界从“小”进一步缩至“微型”,创新、互联网、工作流软件、上传、外包、离岸经营、技术、内包、信息搜索、轻科技“类固醇”这十大因素汇合成为强大的力量从而将世界碾为平地,世界也由“圆”的、“小”的变为“平”的。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联系、相互亲近、相互合作,但不幸的是也在相互毁灭。
习近平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内涵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鲜明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习近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价值,因此被被多次写入联合国重要文件,产生日益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1世纪以来,中华文明等亚洲文明的活力逐步焕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和而不同”、“立己达人”等东方哲学思想,反映了怀柔远人、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怎样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化为人类的共同行动?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愉快地谈起了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设想:“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出访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了一个相似的构想:“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人们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沿着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实现了对话与交融。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这既是对丝路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国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是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提供着当今国际秩序所必需的国际公共产品,避免了人们一直担心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即世界因缺少足够的公共产品而失序。中国这样做,既非“另起炉灶”,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或区域秩序,也非像从前和现存其他大国那样,构建针对他国的“团团伙伙”。建设“一带一路”,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而是努力打造成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以切实的行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重大倡议。这一倡议,既是理念更是行动,既是“大写意”也是“工笔画”,对世界的影响正在彰显,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共赢版”、国际公共产品的“中国版”。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和世界各国发展,给世界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自觉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作和共同安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对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正在产生并将持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共同课题,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
开放之中打造遍及全球的“朋友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走出了一条国情与世情、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发展自己与造福世界有机结合的道路,这是一条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的成功之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不断推进對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对新时代对外开放事业进行系统的战略谋划,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世界各国理应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同时,创新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但这种创新完善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中国提倡改革,是因为世界体系需要改革。现存体系为西方所确立和把持,但新兴国家崛起之后,他们的利益和代表权没有反映出来,造成了世界体系运作不良。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显示,中国发展到今天,已具备能力对国际秩序和区域秩序作出制度性补充。
习近平强调,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几百年来,西方领衔全球的总体局面长期没有发生变化。进入21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历史性变化,西方主导的治理体系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出倡议,我们应该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协商合作才是正道;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支持力度,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这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大国担当。
改革开放是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为世界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希腊、日本、蒙古等国政党指出,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法国政党政要指出,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中国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也是能够担当世界稳定器的“靠谱”大国。
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主动行使权利,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各项工作,推动世贸组织更加重视发展中成员的关切,为推动世贸组织更好发挥贸易谈判磋商、贸易政策审议和争端解决三大功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展示了主动贡献的大国担当。习近平还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中国的对外开放并未止步于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在扩大开放的同时,中国始终坚持与各国共享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推动各国以合作迎接共同挑战,维护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展示了包容开放的大国担当。
当前,有的国家试图摒弃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的理念,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在世界一片忧虑的氛围中,习近平向世界人民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重申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稳定迈进。习近平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现在更大的开放力度、更高的开放质量、更好的开放安全,也体现在更强的开放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倡导和而不同与和合共生,坚决反对封闭保护和孤立排他,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大国经验与担当带给世界自信与机遇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不少西方学者和政治家发现,用冷战时期的某些惯性思维和学说已经难以理解中国。这个奇特的国度,既与苏联模式有所区别,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与东亚新兴工业国家治理模式有所区别,把党的领导和国家现代化治理有机结合在一起。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深刻阐述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排在第一位,充分彰显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当前,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传统红利日益衰减,面临社会撕裂、民主退化、治理乏力等多重挑战。而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优秀思想,突破了西方政党制度利益代表的局限,能够广泛、真实地体现人民利益,契合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也克服了西方政党制度党派纷争的顽疾,构建了全新的政党关系和政权运作方式,实现了务实、高效的国家治理,拓宽了各国实现民主的路径,为深陷西方政党制度陷阱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英国社会学家阿尔布劳所指出的,“中国应该更加理直气壮地向世界介绍新型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在中国制度体系中,以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特征的中国外交制度,保证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基本原则、核心理念、重要战略、政策实施上的独立性、稳定性和确定性,有效避免了一些多党轮流执政国家因为政党轮替而产生外交政策反复多变的缺陷,也有力避免了因为国家内部因素否决国际合作协议的消极性。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对外关系提供了确定性很强的责任和承诺,这也是“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的制度依据。
案头摆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醒目位置悬挂递交国书的照片、陪同本国元首访华的照片……很多驻华使节的办公室都有这样一些“标配元素”,成为新时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缩影。中国在和平发展中不断壮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亘古未有的伟大探索,没有任何金科玉律可以照搬照抄。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华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形成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现代化的全新路径。国际社会普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同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波兰、塞内加尔、缅甸、突尼斯等国政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给世界树立了成功典范,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路径。法国、罗马尼亚等国政党指出,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另一种选择”。
消除贫困、发展进步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也是世界和平安宁的物质基础。当前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追根溯源都和发展赤字有关。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我们不仅在理念上为全球减贫贡献着中国智慧,更在行动上为消除发展赤字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方面,中国积极协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发起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持续深化南南合作,举办世界进口博览会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公共产品,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輸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要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主要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首次与全球各类政党举行高层对话,加强同有关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和安全、坚持自主发展的努力,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赞扬。我们倡导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给国际思潮和舆论注入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强大正能量,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
“中国号”巨轮之所以能劈波斩浪、勇往无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应归结到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之治”。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角色正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之治”正引领“世界之治”,为世界各国探索新的治理路径,为“世界之治”的实现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照亮了国家治理、地区治理、全球治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