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门:炮战背后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

2020-05-11余玮

中华儿女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门蒋介石国民党

余玮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全面溃败,退守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活动,妄图进而“反攻大陆”。台湾作为国民党的最后一个据点,毛泽东迫切地希望尽快解放台湾。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且给予台湾当局诸多的军事援助,粗暴地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步伐。

美国为阻止中国大陆解放台湾,把台湾纳入其西太平洋的反共“岛屿锁链”,屡次图谋分离台湾,诸如台湾“自立”、联合国“托管”台湾、“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等等,可谓花样迭出,煞费心机。

提起炮击金门,人们往往会以为它是从1958年才开始的。其实,在此之前,人民解放军曾进行过多次炮击金门作战。炮击金门,不是一场简单的战斗,表面上是对着台湾当局的,实际上是中国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的一场新的较量,是对美帝国主义奉行的霸权主义的回击。

金门、马祖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福建,历史上也一直归属福建。但它们留在台湾,台湾就不至于成为孤岛,不可能独立。金门炮战不求杀伤和占领,而是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的作战。毛泽东几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到金门炮战,说:“炮击金门,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美台所谓“同盟”关系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说出这句话时,全国还有三分之二的领土没有解放,包括西南、华南和东南沿海的一部分。到1955年2月,浙江沿海島屿全部解放,蒋介石控制的大陆沿海岛屿只剩下福建沿海的金门、马祖。

金门诸岛(含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乌丘、东碇、北碇等)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以东海域,西距厦门岛1.8海里,东距台湾高雄港160海里,总面积147.37平方公里,而马祖则位于福建省闽江口、台湾海峡正北端,离福建沿海约10多海里,列岛的陆域面积为29.52平方公里,各岛海岸线总长为133公里。

1949年,三大战役行将结束,南京政府濒临大厦之将倾。美国政府预见到蒋介石已准备退逃、选定台湾为卷土重来的“复兴基地”。美国认为他如逃往台湾,中共必渡海东征,台湾如落入中共之手,其西太平洋的“安全”体系出现断层,于是便策划如何分离台湾。

1949年7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省境内,在福建一带的战役由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进入福建之后先后发动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等战役,称得上所向披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导致了军团上下出现了轻敌思想。

这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24日,新中国成立第24天深夜,欲一鼓作气拿下金门、解放台湾的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派出3个团9000余人乘坐大小300余艘木船,登陆金门。他们抢滩登陆,鏖战3天,终因后援不济,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金门岛登岛作战,是解放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成建制全军覆灭的战役,成为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痛。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亦不拟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局势。

这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湾的需要变得明显而又迫切。杜鲁门出尔反尔,下令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为掩盖其侵略行径,他在6月27日的声明中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声称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美国在当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将所谓“台湾问题”列入大会方案。海峡两岸一致反对,并得到苏联等国家的支持,美国作无奈的退步,联大投票表决暂缓讨论“台湾问题”。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美军再赖在台湾成了师出无名,需要制造新的借口割裂台湾,在蒋介石也离不开美国支持的情况下,双方遂于1953年3月起,磋商《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中共担心美台即将签订的条约有可能把台湾海峡两岸分裂的局面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击破美蒋军事、政治联合,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8月3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宣称,美国将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以阻止共产党占领台湾”,并打算同台湾进行签订军事条约的谈判。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大肆进行原子讹诈,声称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9月3日,杜勒斯参加在菲律宾召开的东南亚联盟组织成立大会。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并回击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骚扰,福建前线部队以150门火炮和约1个营的海岸炮组成5个炮兵群,重炮对准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岛上的国民党守军阵地和大小金门海面上的国民党军舰艇,于当日14时10分开始猛烈开火。

9月22日,厦门前线各炮兵部队以130门火炮组成4个炮兵群,对大小金门的国民党军事指挥机关、军队集结区和炮兵阵地实施第二次较大规模的炮击。国民党军在金门的炮兵阵地一度被完全压制,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摧毁国民党军驻守大、小金门师、团指挥机关3处,观察所4个。

另外,自9月4日至11月20日,厦门前线炮兵部队还先后对大、小金门的国民党军军事目标实施70多次炮击。

解放军炮击金门,台海局势紧张,美国趁机压蒋介石就范,蒋介石讨价还价,同意在《共同防御条约》正文中规定美军只取于协防台、澎,但要求以秘密换文的形式,载明美军帮助他守卫金、马等沿海诸岛。美国为换取蒋介石的“合作”,作了相应让步,同意了,12月1日,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对于美国是否有责任保卫国民党所占大陆沿海岛屿,条约模糊处理了。

1955年1月18日8时,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统一指挥下,我军集中了约1万人的陆、海、空兵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既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在白天发起的三军登陆作战。解放军解放了一江山岛,蒋介石又紧张了起来,美国又趁机发难,压蒋介石以“两个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在美国策动下,新西兰代表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安理会讨论中国沿海岛屿停火问题。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以失败而告终。

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

第一次台海危机过后,蒋介石不但未从金、马撤出,反而加紧经营,企图在美国的支持下反攻大陆。

据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王尚荣中将回忆,从1957年11月至1958年3月的4个月间,蒋军飞机204批387架次深入大陆进行袭扰,最深入点达石家庄。不久,国民党在金门、马祖分别集结了9.6万与4万兵力。毛泽东在深思之后,决定在金门、马祖一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一方面回击蒋军的袭扰;一方面向美昭示中国人民不会对他国插手台湾事务坐视不管。

在等待炮击命令的这段时间里,中央和军委对炮击的重点、炮击的强度、炮击的时机等进行了几次调整。北京指挥中心同福建前线指挥部之间,电话往来频繁。当空军调入福建后,随即与蒋军展开激烈的制空权争夺。8月以后,海峡上空的空战持续了半个月左右,解放军空军以损失20余架飞机的代价取得击毁蒋军飞机50多架的战绩,使作战区域上空,完全在解放军控制之下。

1958年8月20日,毛澤东指示福建前线总指挥叶飞马上飞抵北戴河。叶飞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和实施突袭的打法。毛泽东让叶飞“照你们的计划打”,并留他在北戴河指挥。

8月23日17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从不同方向猛烈轰击金门北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两个多小时里,共发射炮弹3万多发,重创金门之敌。

当时在场的一名台湾“国防部新闻局”工作人员日后回忆道:“下午5时30分,我在金门太武山下的翠谷湖心亭中,餐会已散,胡琏司令官陪着俞大维在张湖公路的山下漫步回司令部,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位副司令官站在翠谷湖岸边的桥头上谈天……突然有阵嘶哮声,掠过太武山头,驰落翠湖,紧接着是山摇地动的爆炸声,整个翠谷烟雾弥漫,弹片横飞……在小桥上的三位副司令官,于第一群炮弹落地爆炸时,就全都牺牲殉难了。”

8月24日,解放军继续炮击金门,同时打击大金门岛料罗湾内的17艘舰艇。料罗湾背对大陆,是台湾向金门补给的主要通道。在解放军猛烈炮火之下,17艘舰艇集体向外海逃跑。

随着金门逐渐被封锁,补给无法进入岛内,岛内守军的生存越来越困难。美军最终答应为蒋介石的补给舰护航。

9月8日中午,美蒋联合编队抵达料罗湾港口,并补给物资。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下达开火命令。这次炮战,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解放军发射炮弹2万余发,蒋舰被击沉3艘,伤数艘。

美国借机鼓动蒋介石从金门撤兵。9月16日、29日,伤心透顶的蒋介石两次出席记者招待会,说:中共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因此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决不后撤。

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人民解放军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炮击、数十次中小规模炮击,近千次零星炮击,并进行了13次空战、3次海战,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给国民党军以有力惩罚。

美国以战争叫嚣威胁中国,但其军队并不参战,暴露出美国的“纸老虎”本质。随后,美国提出“划峡而治”,要蒋介石从沿海岛屿撤军。

10月初,毛泽东洞悉了美国逼蒋放弃金、马的阴谋,作出了暂不解放金、马的决策。10月6日1时,由毛泽东熬夜撰写、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要求蒋介石当局认清美国的真面目,并指出“八二三”炮战为惩罚性质。文中写道:“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护航为条件。”

美国为使蒋介石就范撤军,宣布停止为蒋军护航。蒋介石大为恼火,他与宋美龄前往金门视察,又派蒋经国慰劳驻军,以此向美国表示:坚守金、马,反对“划峡而治”。

10月21日,杜勒斯抵达台湾,称此行完成和平使命,劝说蒋介石让出金门、马祖以换取停火。蒋介石怒了,说:“在我活着的时候不会撤军!”

金门、马祖就像拴马桩,毛泽东利用炮战把蒋介石和美国套在这里,使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没有得逞的机会,这也是蒋介石愿意看到的局面。

1978年12月16日,中美经过数年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建交公报”,双方同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美国宣布与台湾蒋介石集团断交,并从台湾撤出1950年就开始驻扎的美国军队,两个相互敌对的世界大国终于走到了一起。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大陆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框架,大陆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但解决台湾问题的首要方案是和平方式。

海峡变通途不是梦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爆发。

60年后,2018年8月5日,大陆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从战争到和平,从兵戎相见到水乳交融,来了一个大轮回。

如今,金门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精致的洋楼建筑、浓郁的侨乡文化,还随处可见坑道、炮台、碉堡、坦克、喇叭、枪眼等战争的痕迹,它们无声地讲述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珍惜今天的和平。少了驻守的军人,那些坑道等凄凄冷冷地见证着过往的非常历史。

弥漫在金门上空的硝烟已经消散,海峡两岸人民热切期盼着祖国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当年的《告台湾同胞书》的深情告白,引发台胞强烈共鸣。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台商冒着被台当局起诉的风险,冲破重重阻力,以港资、外资的名义辗转登陆,是看到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是受到了家人親情的动人感召。

割不断的亲情,正是两岸交流最原初的动力,这力量坚韧如种子,能撬开巨石,钻破坚冰。1987年5月,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成员身穿写着“想家”的上衣,在街头发送“骨肉隔绝四十年”传单,每举办座谈会都有几千人参加。国民党老兵的无声哭泣,终于换来台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一打开,就越开越大,再也不会关上。

上世纪90年代初,两岸海基会、海协会先后成立。在两岸官方无法直接接触的年代,这两个民间机构为两岸交流做出了独特贡献。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的智慧,其核心就是两岸双方都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官方就有了对话的政治基础。1993年4月,“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进行的公开会晤。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实现了跨越一甲子的历史性握手。2008年,两岸两会实现了中断9年之后的复谈,此后7年间,两岸签署23项协议,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沟通机制,乃至2015年两岸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面,“九二共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通关密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交流成就斐然,两岸交往领域之广、社会联系之密、利益交融之深,前所未有。历史已经一次次地证明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害的朴素真理。

当李登辉、陈水扁喊出“两国论”“一边一国”,台海横生波澜,台湾社会被仇恨和恐惧所困,加上蓝绿恶斗,岛内陷入内耗空转。当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两岸官方沟通机制随即停摆,货贸协议搁浅,两岸互信损耗殆尽,大陆游客断崖式下跌,岛内饭店歇业,游览车停运,南部农产品滞销。当台湾想推开大陆市场,“新南向”连连碰壁,伤害经济民生,坐失发展良机。

不论岛内政局如何变迁,大陆对台方针不变,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心意不变。面对岛内“台独”势力抬头,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的形势,大陆仍积极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感受到大陆愿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真心实意,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选择来大陆发展,实现人生理想。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2019年1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以高屋建瓴、掷地有声的话语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明确指出了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充分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和底气。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金门已不再是战火硝烟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很多人旅行目的地的选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统一大势不可阻挡,有理由相信海峡两岸终将走向和平统一、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金门蒋介石国民党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福建加大供水 助金门“解渴”
快过关了
Golden Gate Bridge History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