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法 依托蔚蓝,走向世界
2020-05-11李菡丹
李菡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大海的渴望再次迸发。依托这片蔚蓝,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从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耕海牧鱼、油气开发,到极地远洋科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空前高涨,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今年1月3日,“大洋一号”科考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前往西南印度洋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执行中国大洋58航次科考任务。
再次聚焦青岛,我们发现近年来每逢节假日,这座被称为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的城市又多了一个“打卡”的地方,那就是中国大洋样品馆。来自深海的生物标本、岩矿样品,以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大洋一号”、“向阳红01”号科考船等探海利器的模型,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物品,都一一呈现在公众的面前。可以说,免费开放的中国大洋样品馆,为人们打开了一个观察深海世界的“万花筒”,而只有认识海洋,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
新年伊始,本刊记者采访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大洋样品库馆长石学法研究员。他曾荣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技术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入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和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中华儿女》:首先请谈一谈您是怎样步入海洋地质领域的?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石学法:我本科读的是长春地质学院,专业就是地质学。可能与一般人不同,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报的地质学,我是喜欢地质学这个专业的。硕士期间,我读的是煤田地质,从事盆地分析方向研究,当时我也非常喜欢盆地分析这个研究,具有挑战性,又具有一些哲学的味道。
要不是特殊的机缘,我想我是会较长时间从事盆地分析研究的,而不一定研究海洋地质。这个机缘就是我后来的妻子,当时是我的同学,当年被分到了青岛的一家研究所工作,所以我硕士毕业后就考取了位于青島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幸运地留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于说到我当初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科学家,做一名海洋地质学家。
《中华儿女》:多年来,您始终致力于海洋沉积与海底矿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哪些瞩目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石学法:自从我198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攻读海洋地质博士学位至今,一直从事海洋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997年,我被调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当时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在继续进行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同时,又开展了海底成矿作用方面的研究。
我最初的海洋沉积学研究是博士论文的工作,我在西菲律宾海沉积物中发现了风尘沉积,并探讨其形成机制,这是在我的导师陈丽蓉教授及秦蕴珊院士、赵松龄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个工作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深海风尘研究工作之一,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我也凭这项工作申请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我们的团队在海洋沉积学上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亚洲大陆边缘的研究,在对中国海洋沉积学系统研究基础上,我们通过与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国的合作,对北起北极的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西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南面的巽他陆架、泰国湾、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进行了沉积学调查研究。第一次系统获得了这一广大地区的样品和资料,首次编制了该区1:350万沉积物类型图,关键海区1:100万沉积物类型图,在沉积物“源-汇”过程、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认识,发表了多篇比较有影响的论文。应该说,这项工作是目前为止在该区做的最详细、最系统的研究工作,其中的许多区域是我们第一次做的,不仅仅取得了科学上的创新,也为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国际上第一次在印度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
《中华儿女》:在研究大洋矿产方面,您和团队有怎样的发现?
石学法:在大洋矿产方面,我们团队最主要的工作是关于深海稀土的发现和南大西洋热液硫化物的发现。先说深海稀土的发现。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稀土元素,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见稀土对于中国的重要性。2011年,日本科学家宣布,在太平洋里发现了“富稀土泥”,有可能被开发利用成为“稀土矿床”,这在国际上特别是中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在这之前,人们是不知道深海里有富稀土沉积物的。当时国内许多专家包括很多地质学家都不相信,纷纷在媒体上发表看法。我没有研究过稀土矿,但我曾经研究过深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我从直觉上就相信他们的发现,并相信他们的数据。于是,我马上向中国大洋协会提出了开展深海稀土调查研究的建议,由大洋办发给了当时正在海上执行大洋调查任务的“大洋一号”和“海洋六号”调查船取样。同时,我提出了临时立项申请,经过两次评审答辩,终于说服了有关专家,于2012年在中国大洋协会设立了“世界大洋海底稀土资源潜力评估”课题,这是我国第一个深海稀土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