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的阅读与积累探讨
2020-05-11高丽芬
高丽芬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小学生进行课内外的阅读,增加阅读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感知信息、分析信息的主要培养方式,小学语文关于阅读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发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对阅读产生热爱。该文主要阐述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阅读的优点进行解析,并对阅读的科学化积累提出几点方案,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与积累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156-02
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实施,无论是哪一种版本教材都进行了多次改版,语文教材中引入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性极强,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正確的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取得优厚的学习成果。现如今,课堂上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通过课外内容的积累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1]。语文学科不论是初级教学还是高级教学,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教师重视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阅读积累,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文化素养。
1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基本手段,例如,在学习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学生阅读该课程的文章,进而体会文章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生病期间需要药物治疗,需要通过阅读说明书来获取用药量、间隔时间等。阅读使学生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却又应用于现实之中。眼睛使我们看清世界,阅读使我们感知世界,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眼睛所看到的是直观的表象,阅读没有眼前的炫彩缤纷,有的只是用心去感受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度,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教师进行阅读训练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正确感知汉字,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解训练,使学生在此期间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内在修养及素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进行开展的教学模式。
2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优点
2.1 实现学生认读到阅读的快速转变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阅读的初期,想要基础功扎实,必须从该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认读,在认读的基础上不断加深难度,逐步演变成阅读的过程是每一名小学生需要经历的。在学生认读到阅读的阶段,通过课内外阅读进行科学化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量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实现学生认读到阅读的快速转变,使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快速提升。
2.2 扩展学生视野
随着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的改革,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材中的阅读资料不足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可以使学生视野扩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外阅读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课内外阅读起相辅相成的作用[2]。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期间,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及阅读量的积累。
2.3 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爱好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备课期间查阅、收集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内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扩展训练,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如名人事迹、历史小故事、小说等都是小学阶段学生可以接受的类型书籍,针对他们不同的喜好进行推荐,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
3 重视课内外阅读,加强积累策略实施
3.1 打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及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还属于懵懂的状态,学习氛围以及周围环境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日后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班级定期置办黑板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以摘抄的形式粘贴在黑板报上,让学生在课余期间可以浏览其他学生喜欢的文章,互相学习,达到积累阅读的效果;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读书专区,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置在其中,或让学生自己携带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想要向其他学生推荐的书籍放在读书专区处,可供学生自行选择书籍,以这种分享阅读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量的积累[3]。阅读环境的质量全程由教师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通过开展家长会、利用网络通信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家长为学生创建优质的家庭阅读环境,实现家校联动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监督下,实现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积累。
3.2 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较为浅显,而教学内容能够呈现在教材中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综合这两点现状,当代的语文教材中引进的文章通常都是一类文章中的其中一篇文章,这些文章中还可以引申出许多相近的文章,将这些文章进行整理,有效扩充进语文的教学当中,可以使阅读资料更加丰富。比如,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其相应的背景知识进行补充,有效延伸文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比如,在教材中《咏柳》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中讲解诗中的含义之后,扩展阅读几首风格、意境相近的古诗,通过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找出其他咏物的古诗,如《咏鹅》《梅》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咏物诗的解读与分析,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可以自主解读咏物诗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拓展与积累。
3.3 开展多元化阅读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对课外书籍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在这段时间是最有可能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兴趣特点等进行课外书籍的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健康书籍,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此期间进行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积累[4]。
4 结语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决定学生的阅读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阅读需要从小学开始着手,教师在授课期间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条件及环境,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保证课内外阅读衔接流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67-68.
[2] 胡益君.小学语文课内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 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10):8.
[4] 钱艳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