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控防疫青年突击队:你看不见的地方,有我们的保护

2020-05-11华南

中华儿女 2020年4期
关键词:消杀旅客消毒

华南

这个春节,就在大多数人闭门不出、躲避病毒时,有这样一群勇敢逆行的背影。他们穿梭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为百姓的生命健康,默默筑起一道又一道的堡垒。他们,就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疾控所的青年疾控人。

面对疫情,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走出家门、走上岗位、走进抗疫防控一线,迅速组成青年突击队,应急防控物资筹备与运输、发热旅客排查、职工病例追踪、站车终末消杀、预防知识培训宣传……发挥专业特长,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消杀组练川:车厢中的消毒水味是给旅客的定心丸

“练川,刚回来就要回去,不在家过年了?”听着家人的话语,他带着决心解释道:“妈,现在疫情非常紧急,单位的同事们都已经回到岗位工作了,这个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休假呢,等疫情结束后再回家团聚吧。”

练川是广铁疾控所海口工作站的一名95后共青团员。因为距离远,春节几乎是他一年中唯一能够回家的日子。奶奶年过八旬,总是盼着这个唯一的孙子多回家待一待,练川跟奶奶感情也很深。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打破了阖家团圆的喜庆,为了更多人的平安,练川选择了“逆行”。

1月26日,刚到家的练川,都没在家住上一晚,就毅然踏上了成都开往广州的动车赶回单位。

大年初四23点,千家万户都准备休息时,练川和同事们在海口站紧张地开展消毒作业了。一轮作业结束,才难得有了休息的时间,没想到又接到下一个消毒任务。“海口站人手不足,没办法轮换,基本上每次消杀我们都是一齐上阵。”当了解到该列车凌晨4点到站,早上就会开走,车不等人,练川顾不上一日的困顿,与同事伍松柏一路奔赴现场。

在疾控所,消杀方面的日常工作是对管内站车及地面单位进行预防性消毒等。然而在疫情时期,只要列车上有出现发热或其他症状并且尚未排除新冠感染的旅客,都会对列车车厢内部进行全面消毒,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并且这项工作要尽可能在列车出库前,抓紧时间完成。

穿着防护服,背着近40斤的喷雾箱,瘦高的练川每次应急消毒完成都浑身湿透。但他总是会心一笑,“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放心了!”车厢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是他和小伙伴给旅客的定心丸。

流行病学调查组:年轻的队伍,温暖的情怀

叮铃铃——叮铃铃——

“你好,这里是广铁疾控所……”“你好,广铁疾控所……”

广铁疾控所值班室的电话此起彼伏,疫情报告一个接一个,特别是下午、晚上这段终到列车密集的时间,一个小时内接到的事件可能超过10起,无意中一抬头,窗外白天就变成了黑夜。

流行病学调查组(简称“流调组”)接到报告后,首先要第一时间进行事件核实,光听一面之词是不够的,常常需要打十几个电话只为求证一件事:这个患者究竟是什么情况?记错了、不记得、不愿意说或故意误导,都是常有的。

如果这是一个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那他们还需要了解他前14天的轨迹,去了哪里?接触了什么人?接触的频率?就像侦探破案似的,抽丝剥茧,推断出可能引起发病的原因。

另外,还要掌握患者发病后的轨迹,筛查接触者的名单。尤其是在列车上,乘务员在接触了患者后,在不知情的情况继续值乘非常危险。因此,流调组每天都会准时碰头,对手上的病例事件研讨,最后完成流调报告。。

除了对错综复杂的事件抽丝剥茧外,更难得的是这帮小青年体贴细致。在进行病例追踪时,曾遇到1名湖北籍发热旅客。这名旅客一直坚持自己只是普通感冒,不配合流调。而且,他还不会讲普通话,一口浓重的湖北地方方言难住了流调组的所有人。在疾控所团支部书记、流调组成员江晓瑜的印象中,那几天每次组里开例会,都有一项内容是把这名旅客的流调录音慢速外放,全组一起“破解”方言密码,再根据“破解”的信息进行下一步核实。

为了核实有关信息,这些年轻人辗转打了几十个电话,与集团防控办、车站值班室、列车长、调度所、地方疾控等单位反复核实,才明白情况:原来这个病人是害怕被隔离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大家放下手上的工作轮番上场,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讲解了隔离的重要性,让他明白隔离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对整体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隔离期间,他的实验室结果出来了,是阴性!当时我们真是比他本人都高兴!”流调组的年轻人都长舒了口气。

这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处理了348起,涉及人数383人,往往几十个电话才能确定旅客漫长旅途中一个微小的细节,“但再小的细节也不能放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许不起眼的地方就是那个关键环节。”现在,广州局疾控中心流调组共有8名医生,1名负责接报,另外7名负责调查、跟进,根据病例排查情况及活动区域拟定消毒计划,最后把消毒计划反馈给消杀组。

连续超负荷工作,大家双眼布满了血丝,最大的心愿就是“卸下心防”,放松地睡上一覺。

现场组廖潇寒:我是一名新党员,舍小家为大家

除夕夜,廖潇寒的新婚妻子打来电话关心他的工作情况,语气里透着担心和忧虑。原本他计划今年带着新婚妻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但是疫情蔓延迅速,两人商量后廖潇寒决定坚守工作岗位,自1月20日至今从未离开,独自留守在工作岗位。

紧张的抗疫工作在几天前就已经悄然展开,1月21日17:00,廖潇寒从家中带回几件御寒衣物,就急忙赶回单位准备一批现场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资,紧接着在凌晨3:30协助指导广州南站安装调试智能红外体温监测系统。

这是阻止疫情蔓延至列车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一名新党员的战场。其间不到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让他充满疲惫。曾有一张廖潇寒深夜从外地现场结束工作返回单位后,被同事迎面抓拍的照片——穿着工服、戴着大口罩、拖着拉杆箱的廖潇寒一脸疲惫。这张照片后来被大家取名《灯火阑珊处,风雨夜归人》。

不过,即使再疲惫,党员的责任感让这个年轻人一丝不苟地圆满完成任务,确保在春运高峰时第一时间为旅客的健康提供保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支以80后、90后热血青年组成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在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阻击战中经受住了考验,广铁疾控所青年突击队员们自豪地说:“我们都很积极,没有任何人说在家过完年再来,一个都没有。在急难险重任务和生死攸关时刻,我们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坚守岗位,这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他们说不论何时总记得自己的誓言:我是广铁青年,我请战!若有召,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

猜你喜欢

消杀旅客消毒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候车大厅的旅客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消毒,大头有话说
家庭消毒, 你真的做对了吗
开学在即 武汉消防员开展校园消杀作业
我是人
门把手消毒滑块
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