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生物盾牌”的巾帼将军陈薇

2020-05-11李玲

中华儿女 2020年4期
关键词:陈薇干扰素博拉

李玲

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这每一个只是陈薇众多头衔光环中的“之一”,而作为军人的陈薇一切由“战绩”说话。49岁晋升少将,所赖无它,正是她的“战绩”。

2003年非典,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陈薇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无一例感染。2014年,致死率50%~90%的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陈薇率队赴非,成功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将塞拉利昂从死亡的威胁中拯救出来,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汶川地震期间,陈薇担任国家卫生防疫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奥运会担任“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在近十几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陈薇都交出了一份令人肃然起敬的答卷!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这位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的“少壮派”女科学家、女少将再一次出征,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铸造守护人民健康的“生物盾牌”。

守住生物防控战场上这一线中的一线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她常这样鼓励团队官兵:“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我们是一线中的一线!”

这个“一线”意味着,面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威胁,为国家和军队建起稳固的“长城”;意味着像新冠肺炎、SARS、禽流感这样的疫情暴发时,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必须随时有药可医,有技可控;同时也意味着,要屡屡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在“无形战场”战斗。

今年1月26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陈薇又一次率队进驻“抗疫”一线。从进入疫区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启了“忙到起飞”的模式。经过4个昼夜赶工,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终于在1月30日上午开始投入使用。她和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地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无疑是一项重要应用成果。30日当天,她还抽空赶到金银潭医院,见到了院长张定宇。面对这位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却依然奋战在一线的同行,陈薇的话很简洁:“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英雄相惜,张定宇回了她一句“彼此彼此”。

在近日的一次战“疫”采访报道中,陈薇面对记者的提问,极富客观思辨,专业且富有远见。她说:“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一旦疫情发生,就能迅速找到最权威的团队,即使出了事故也知道打谁的板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新型冠状病毒一来,谁都觉得自己能做,但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

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掌握主动。事实上,多年以来,陈薇的眼光始终紧盯未来一切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危险因素。

任研究室主任后,陈薇主持的第一项课题就紧紧围绕提升战斗力——她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标志着我国相关生物防御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由此奠定了陈薇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2000年,她主持研制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2003年,当SARS疫情肆虐全国时,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早在2006年,大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个烈性病原体展开相关研究,她敏锐觉察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过去仅限于一地的生物安全威胁越来越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意义。“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陈薇就此开展了科研之路。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这个1976年以来发生变异速度最快的病毒,首次离开非洲到达欧洲和美洲。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陈薇团队经过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的先河,实现了中国疫苗“走出去”的零突破。

在赞誉纷至沓来之时,陈薇却异常冷静。在她看来,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是军人应有的追求、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与“毒”共舞的岁月

2003年春天,非典暴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到处人心惶惶。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她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晚上零点以后从实验室回家是常事。

为了和疫情抢时间,陈薇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她和同事们,不顾实验室里负压缺氧的环境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每天进去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为了多待一会儿,进实验室前还尽量不吃饭不喝水,使用成人尿不湿,以减少出来的次数。

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在随后进行的大动物与临床实验中,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长达100多天的时间里,陈薇的丈夫和4岁半的儿子只有从电视节目中才能看到陈薇。有一次儿子看到妈妈出现在电视里,扑上去亲吻,才发现不是真的,忍不住哇哇大哭。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薇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她带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

为满足急需,她组织全室人员加班加点生产,在营区外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使“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的日产量,由最初的几百支很快增加到两万支。事后,她又亲自将2000多支喷鼻剂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此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全国揪心。陈薇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冒着余震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月。

从灾区回家后,她立马又投身“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防护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第四级病毒”。这种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50%至90%,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已在世界范围内暴发疫情三十余次。她知道,埃博拉这种自己从2006年就开始研究的病毒,又发生了变异。

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陈薇不顾艰险,率队赴非,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由于中国陈薇团队的新基因疫苗推广,世卫组织2015年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那一刻,全球为之惊叹。

2015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举行晋升少将军衔仪式,49岁的陈薇成为当天晋升的惟一一名女军官。2016年,因“抗埃”贡献突出,陈薇荣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站上中央电视台颁奖晚会舞台,刚刚从非洲回国的陈薇眼中泛起泪光:“我特别自豪,在中非共同抗击埃博拉的日子里,贡献了我们的才智。”

陈薇带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于2017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产品。同年10月,作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研发者,陈薇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11月,53岁的陈薇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1991年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到如今,29年“与毒共舞”的拼搏岁月里,陈薇以国家与人类需求为己任,心怀大爱,从未懈怠。敢坐冷板凳,敢上第一线,她用科学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守护人民健康,为无数生命打开希望之门。当荣誉接踵而至时,她不为所动,而由于工作需要和性格使然,淡泊名利已经成为她人生的一种习惯。她说:“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从文艺青年到生物危害防控专家

1984年,18岁的陈薇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就读。1988年,大学毕业后,陈薇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读研的惟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生性活泼的陈薇,虽是理科生,但是爱读书、写作,爱跳舞,她当过记者,编过《研究生通讯》刊物,还办过舞会,因为清华女生少,甚至跑到北大等其他学校去拉人。

1991年春天,陈薇在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和深圳一家著名企业签了合同,工资不菲。直到有一天,老师让她去位于海淀太平路的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她一去,就被那里的尖端课题和科研设备所吸引,又听说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她便萌发了参军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的想法。

最终,陈薇放弃了企业的工作,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走进军事医学科学院,从此踏上了攀登医学顶尖领域的漫漫征途。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以至于她的一位同事,在转业前特意勸她,少搞这危险的些“魔鬼”课题研究。但陈薇认为,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时都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在和平时期,则可能成为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投身其中,去研发保卫国家和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

2002年,36岁的陈薇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晋升研究员,并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她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带队研发、奋战,为后来保家卫国的“抗毒之战”积蓄着“洪荒之力”。

这位生活中婉约的江南女子陈薇,在工作中却成了与烈性病毒战斗的女战士。作为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硬仗中,总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巾帼英雄,陈薇在此次“武汉战疫”中同样被寄予厚望。

当被问到: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有没有想过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薇的回答始终是:“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陈薇干扰素博拉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陈薇:与病毒为“伍”的女院士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以结婚为幌的诈骗案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直面“埃博拉”之惧
埃博拉魔爪
癌症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