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你回家
2020-05-11王先富马显荣
王先富 马显荣
(白)大山的儿子大山情,
大山深处藏英雄!
英雄壮举感天地,
中国好人传美名。
说的是,
黎城有个孔家峧村,
郭海波就是这里的人。
他一生守在大山里,
那里有他不了的情。
你看他,
身穿一套迷彩服,
一把镰刀拿手中,
身后背着个黄包袱,
孤身只影大山行。
时而跳跃大步跨,
时而小步趔趔趄趄移脚跟。
滑出出摔了个脸朝上,
哎呀呀,
裤子扯开了一道缝。
他风里走来雨里行,
成年累月钻山林。
汗水在脸上画泥痕,
黑眉胡眼像个活包公。
多少次,
一無所获回家中,
背着包包两手空。
也有时,
他如获至宝喜盈盈,
背着个大包甸甸沉。
村里人,
也有善意有嘲讽,
(白)“海波,今天你可发财了吧?
你在山里拾了个甚?
跟上汽车拾驴粪,
海波你可笑死个人。”
这一天,
海波他刚刚回家中,
忽听传来了哭骂声。
(白)“海波啊!
海波你脑子有毛病,
竟敢把这东西,背回家中!
村里人都怕坏了风水,
70年在深山没人敢动。
就是你缺根弦是个七成,(七成:方言,大意为糊涂,脑子不灵光)
出个事找上来可该怎弄?
这个日子咱没法过,
咱破锅的破摔,我要离婚!”
(白)“老婆!唉!
咱们家,
住过朱德总司令,
八路军在家扎过根。
彭德怀、邓小平、左权、陈赓、刘伯承,
都和咱老爷爷有交情。
爷爷他筹粮筹款管后勤,
抚养过将军后代人。
前辈们胆小低调又本分,
不搞宣传成了祖训。”
“不搞宣传倒也罢,
我也不图这利和名。
可咱总得过日子,
你总该出去打打工。
赌气把你丢下走,
又可怜你这老实巴交的木头人。
我又是疼来又是恨,
海波啊,
能不能换换你的死脑筋!”
海波他,
低头立正不吭声,
活活像个小学生。
他满眼含泪又含情,
有愧难当开了声。
(白)“好媳妇啊,我对不起你!
八路军在咱这儿留美名,
我听着故事长成人,
咱们家那些遗留物,
件件值它一座城。
我心里头全装着八路军,
脑子里只想着怎报恩。
大山里,
一具具白骨魂未眠,
哪一个不是爹娘生!
为了赶走侵略者,
他们在这里丢了命。
共产党为了救中国,
八路军一心为人民,
一件件事物不虚假,
一个个人物活生生。
一张张画面激励着我,
一次次彷徨(但)我更坚定。
这些事只有我全知道,
我不去传承怕无后人。
让后辈们,
记住英烈的血与火,
继承英雄的精气神。
这才能对得起革命英雄,
这才能此生不枉为人。
我还想,
把山里的遗骸全背回来,
在村里给他们建坟茔。
魂归故里入土安,
让世世代代敬英灵。
尽管咱们受些罪,
积德行善心里平。”
到后来,
海波他翻越山崖200多,
6年时间不消停。
背回家烈士遗骨21具,
亲手修建烈士陵。
县里重视筹资金,
孔家峧成了红色旅游村。
这正是,
人民军队为人民,
人民不忘子弟兵,
坚守信念凝忠诚,
红色基因永传承。
点评:铁肩扛起忠义情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曾长期驻扎在长治,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在14年抗战中,长治有12万人参加八路军,46万人随军参战,17万人为国捐躯,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孕育出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背你回家》的主人公郭海波坚持6年上山寻找烈士遗骸,在大山深处艰难跋涉,背着21具八路军遗骸“回家”,让英魂得以安息。郭海波背起的是对党的忠诚,对英雄的敬仰,对灵魂的守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颂歌。郭海波的事迹广为传播,他于2018年当选为“感动长治”十大人物。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感人的事迹,创作出了一个启迪人、感染人、教育人的曲本。
首先,作品体现了小事情反映大主题、小人物胸有大情怀的特点。郭海波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为的是寻找烈士的遗骸,让灵魂安息,让精神永存,让“太行精神”的丰碑高耸云天。
其次,随着情节的曲折展开,故事的矛盾也随之铺开。妻子不理解郭海波的举动,但是经过郭海波的一番深情诉说后,妻子最终认可了郭海波“背你回家”的行动。如此一来,郭海波的形象得到了提升,作品的内核也有了支撑。
最后,曲本的叙述性较强,利于演员充分理解,进而进行二度创作。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品存在的不足。
首先,作品在人物刻画上还不够细腻,尤其缺乏对人物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描摹;其次,主人公的行为动作和语言描写过于单纯,矛盾展现较为乏力,故事有些“疲态”。建议作者加强故事结构,可以围绕妻子的不解、村民的嘲弄和当地风俗习惯层层设置情节结构和悬念。这样能“压紧”矛盾的内核,让故事更为精粹。
(点评人: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 暴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