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评论为攀登曲艺“高峰”破冰开道
2020-05-11周思明
周思明
曲艺评论与曲艺创作历来被视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经典曲艺作品诞生的同时,必有经典曲艺评论的现身。可以说,曲艺评论与曲艺“高峰”是彼此砥砺、互动循环、相映生辉的关系。就曲艺“高峰”的构筑而言,曲艺评论可以为之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而曲艺“高峰”的形成,则是曲艺评论的出发点和愿景。曲艺“高峰”的形成呼唤曲艺评论的助力与甄选,曲艺评论的实践也始终应以曲艺“高峰”为标杆和准则。
一
这个时代不缺有理论评论实力的曲艺评论家。但不得不说,缺乏起码的真诚之心和批评勇气是其最难治愈的病灶,一些曲艺评论家已然疏离真正意义上的良知写作,这样的曲艺评论家,已经失去对曲艺艺术的虔敬,对曲艺批评的诚意。一些人作为曲艺评论家没有了该有的锋芒,甚至将他人的曲艺批评予以否定,向世人宣告“唯我独是”,从而也告别了曲艺评论的初心和本义。殊不知,曲艺批评定义非常明确:就是对曲艺的批评。批评最基本的要义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勿做作,少卖弄”,“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尤其要勇于“剜烂苹果”。
造成曲艺批评的公信力丧失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一些评论者心存杂念。有些搞曲艺批评的人,专门瞄准有全国影响的名家进行肯定性“研究”,搞绝对正确的评论,忙于写一些貌似很有学理性的口水文字。殊不知,评论家又名批评家,批评家的天职就是说真话,求真务实乃是基本职业道德所系。即便面对一些影响很大的曲艺家,批评家也不能取仰视姿态,不能只说好话不提缺点。可是,看看那些充斥于大报小刊的评论文章,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多是表扬的文章。
现在的曲艺评论之所以有所滞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尖锐指出,“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化批评了!”如此弊端的形成,客观讲也跟评论对象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创作者都喜欢听美言,都希望评论家能力挺自己。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逐渐造成原本就凤毛麟角的曲艺评论家,囿于各种主观因素或外部压力,不敢或不愿说真话,有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良知”,也只能“人前唱盛,人后唱衰”。曲艺评论因为必须针对具体曲艺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涉及创作者个人的影响、地位、脸面、感情、关系,对曲艺作品的批评会被作者认为是对他们个人的创作水准、地位等的否定。自由精神的丧失、评论方式的呆板等,最终导致曲艺评论背离了初心,这样的曲艺评论,如何能指望它们对攀登曲艺“高峰”起到破冰开道的作用?
价值标准的混沌和偏离,使得曲艺評论的作用无法得到真正发挥。有些人认为,评价曲艺作品优劣的标准就是笑声。具体说,能够给观众带来笑声的曲艺作品,就是佳作,什么思想性、艺术性,那是文学的事。我认为,曲艺评论的价值标准问题必须加以重申和强调,人性的、美学的和历史的价值标准,应该为曲艺评论实践所坚守。这种标准,其实就源自人类恒定的价值标准,坚持和坚守之,既是曲艺评论家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评价曲艺评论好坏的根本尺度。
二
攀登曲艺“高峰”,要对何为曲艺“高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一个时代,只有出现精品云集态势,经典或“高峰”才有望脱颖而出。从文本内涵上分析,经典具有“思、诗、史”融合的特征。在精神意蕴上,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它们既植根于时代,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历史的与现实的品格,又概括、揭示了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意蕴,具有超越的开放的品格。从艺术审美来看,曲艺经典也有着诗性的内涵。它是在曲艺作家、曲艺艺术家个人独特的世界观渗透下不可重复的艺术原创,能够提供某种前人未曾提供过的审美经验。
首先,具有曲艺经典或曲艺“高峰”性质的作品,应具备鲜明的思想性。曲艺作品的思想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传达,中国梦、强国梦理念的审美诠释。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曲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人民性是曲艺作品思想性的基本特征和突出要求,表现“人”与“民”的心“性”之根、之本,表现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曲艺的人民性体现在其自身包蕴着丰富多样攸关民众利益及情感诉求的社会历史内容上,体现在曲艺家丰富多彩的创作实践上,也体现在他们自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不断为人民代言和发声的行动上。
其次,曲艺经典或曲艺“高峰”性质的作品,也要具备突出的艺术性。曲艺精品乃至经典通过语言艺术及各种其他艺术,交代故事情节,描绘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因此,要写得鲜明生动,说得亲切清晰,唱得动听醉人,演得恰如其分。曲艺作品要求是非鲜明,得乎人心,体现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崇尚、道德观念和欣赏爱好。经典曲艺作品一定要有意境,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就需要典型化原则的运用。原创、独创、创新是衡量曲艺作品艺术性乃至是否精品、经典的基本要求。曲艺创作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发扬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流派的良性竞争。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审美需求,对曲艺创作内容与形式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创造。因此,要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转益多师,实现曲艺创作的凤凰涅槃,推动曲艺创作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
面对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削减以往被曲艺史收纳过的,但显然是不该入史的曲艺作品、曲艺社团流派、曲艺现象与曲艺思潮,这种二次筛选,既要有眼光,又要有胆识;二是新入史的作品价值标准怎么定,显然,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但它是问题的关键。即时性的曲艺批评和曲艺评论作为曲艺史的第一次筛选,就需要我们说出真话,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作为保证,尽量以符合历史的标准去进行工作,给未来的曲艺一些希望,也给知识分子这个名分留一些尊严。①
三
曲艺评论与曲艺经典是彼此扭结、相互依存、你关照我、我支持你的关系,要想推动中国曲艺攀登“高峰”,势必要加强曲艺评论工作;而加强曲艺评论工作,使之真正发挥自身的监督、矫正、提升、推进作用,就一定会对构筑曲艺“高峰”起到画龙点睛或指点迷津的重要作用。
加强曲艺评论工作,攀登新时代曲艺“高峰”,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曲艺事业的期望与要求。曲艺作品虽然层出不穷,但经典的创造却如滚石上山极其艰难,这就需要曲艺评论家为之提供强大动能,真正成为曲艺经典化的强大推动力量。在此过程中,曲艺评论要力排不公正因素,尤其要严肃整饬评奖活动,使之成为曲艺经典化的有效推手。当然,曲艺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从根本上看,是否获奖不是关键。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曲艺精品并没有获奖,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真正经典和“高峰”,并与我们的民族、与我们的文化紧紧地焊接在一起。在曲艺经典化过程中,其源头因素仍在创作者本身,在于作品本身。在中国现代曲艺史上,侯宝林是中国现代相声艺术的旗手和领军人物,他的地位是由他的总体价值决定的。他不仅仅是为曲艺而创作,而是为改造国民劣根性、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进程而创作,他将曲艺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的艺术”。值得指出的是,侯宝林经典、“高峰”定位的形成,固然是其本人天才加勤勉的结果,同时也与各个不同时代曲艺评论所起的经典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加强曲艺评论工作,攀登新时代曲艺“高峰”,必须重建曲艺评论的公信力。这种公信力来自评论家真诚的态度。面对海量涌现的曲艺作品,评论家要有敢说真话、褒优贬劣的理论勇气。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曾云:“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话虽简要,但言简意赅,真正做到并非易事。曲艺评论要带着“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破除迷信,敢于懷疑,勇于批判,这是评论家进入曲艺现场的牢靠抓手和有效路径。身为曲艺评论家,必须具备四个意识:一是主体意识,即曲艺批评集成要素及范式建构要服从批评家主体论述问题的需要;二是跨界意识,即不局限于曲艺学科本身,而涉及更多学科,如历史、美学、文化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开放批评的思想学术空间和批评范式建构,使得曲艺评论的力度更大;三是方法意识,即善于围绕曲艺创作、曲艺现象、曲艺思潮各种问题,借助各种批评方法的支援,形成交叉火力,造成更强的气势;四是超验意识,即通过审思曲艺创作的各种问题,提出批评者的价值观念,以预测和把控曲艺创作发展的未来,给创作者以明确的价值引领。曲艺评论家要利用好理论资源,为曲艺人攀登“高峰”做好价值引领工作。
加强曲艺评论工作,攀登新时代曲艺“高峰”,曲艺评论要激发更大活力和魅力。习近平同志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文艺批评,他说,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②广大曲艺家和评论家要认真思考与领会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在创作思想、创作观念、创作方法和批评思想、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等方面,要有新的文化自觉,不断推出新的曲艺精品和曲艺批评力作,为彻底扭转“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曲艺创演局面做出切实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中,曲艺家、评论家要不断深化对“高峰”意识的认识。应该看到,当前曲艺创作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浮躁和焦虑,因此要鼓励和重申曲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出“小自我”,投身“大时代”。曲艺评论作为曲艺攀登“高峰”的推动力量和理论支持力量,要着力帮助曲艺家营造一种远离功利影响、鼓励沉潜钻研的创作氛围,帮助曲艺创演者克服焦躁,使他们真正沉下心来,练功磨剑,创作出饱满而丰厚的“慢工细活”, 要在充分占有创作资源的基础上,写出曲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打造更多曲艺精品,不断努力攀登新时代曲艺“高峰”。
注释:
①王昉:《丁帆:人性、历史、审美是文学史的不二选择》,《文艺报》,2019年09月27日。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作者: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