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普与OPPO竞争背后,揭露了富士康已身陷困局?

2020-05-11锌财经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0年7期
关键词:代工厂夏普富士康

锌财经

“一石二鸟”的交易

“过程是艰辛的,但结局是完美的。”富士康创始人曾对媒体如此形容对夏普的收购。现在来看,这句话应该是他的真心话,毕竟这场收购持续了将近4年的时间。

据了解,早在2012年3月,富士康曾与夏普达成以每股550日元、总额约为669亿日元的出资协议。但在一个月之后,后者突然宣布出现亏损,股价急速下滑。对此,富士康要求降低之前约定好的每股收购价格,并且参与夏普的经营管理。对此要求,夏普表示拒绝,双方第一次谈判就此破裂。

直至2016年,富士康以3 890亿日元(折合约为261亿元人民币)收购夏普66%的股份。夏普随后也正式“官宣”,成为富士康的子公司。至此,富士康与夏普的这场长达4年之久的收购案正式结束。虽然彼时一切已尘埃落定,但外界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富士康为什么会对夏普如此执着?

现在看来,或许富士康完成了一次“一石二鸟”的交易。在当时,富士康在发展方面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从其公布的2016年全年营收业绩可以看到,当年的业绩为1 363.8亿美元,相比2015年下滑了2.81%。

这是富士康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苹果。苹果一直都是富士康最大客户,为其贡献约一半的营收额。也正因为这样,iPhone的出货量波动将直接反映在富士康的营收上。

据IDC在2016年年底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表的数据显示,iPhone出货量在2016年已经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降。由此,在当时解决富士康对于苹果的依赖成为当务之急,而夏普就成为了帮助其脱离困境的最好“良药”。这是因为夏普在日本智能手机市场常年保持着前三的位置,与夏普“联姻”对于富士康生产线是最好的补充。

除此之外,彼时由于人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上升,对于“手机代工厂”的富士康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因此在生产方式和产业链上做出转型也成为了燃眉之急。而在收购夏普之后,就可以利用其优秀的液晶面板技术,从而发展下游的手机、智能电视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自主品牌市场,彻底将富士康从“代工厂”的低端大众定位中解脱出来,使其成为全球高端公司。

实现这些,或许也完成了富士康的最大夙愿。然而,富士康并没有想到的是,挑战者会那么快到来。

后来居上的挑战者

在赛跑比赛中,目光一直聚焦在前方对手的身上并进行追赶,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但如果自认为身后的对手离自己还很远,从而就忽略他们,那就是犯傻。这是因为,身后的對手说不定在下一秒就会超过你。

像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商业,对于富士康来说,首先就是对于手机代工厂这条赛道上的竞争。根据IDC在2019年3月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工厂排名可以看到,第一名是三星,富士康则排在第二位,在后者的眼里,前者可谓是“无法跨越的高山一般”。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三星的财报中看到。作为苹果的对手以来,三星一直为其供应了超过一半的iPhone零部件,包括芯片、屏幕等核心部件。相比起来,富士康在苹果的业务上,只承担着“组装厂”的角色。

富士康收购夏普之后,又让自己踏上了另一条赛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日本智能手机市场。如此关注这一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夏普这一品牌本是日本知名品牌,同时该品牌常年都处于日本市场的优势地位。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日本智能手机市场手机出货量上苹果以37.1%的份额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夏普以15.5%排在第二。

在这两条赛道上,富士康虽然都占据着领先地位,但也同时居于人后。对于不甘心的富士康来说,这样的处境是尴尬的、也是想要改变的。因此,继收购诺基亚和夏普之后,富士康在2018年,又让旗下的夏普收购了东芝的PC业务,让产业链往外又拓展了一步。虽然富士康在这两条赛道上的一直都在向前“奔跑”,但就在它身后,已经有一个本是落后的对手已经追赶到它的身边。这个对手就是OPPO。

而这样的追赶,在夏普尤为自豪的日本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随着OPPO在2018年1月进入日本市场后,就在当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建立线下运营团队和积极与日本的运营商合作,以便更好地适应日本市场。随着一年多的耕耘,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日本IT相关调查公司BCN在汇整日本家电量贩店和网络商店的实际销售量数据后,在今年1月16日发布了2019年12月日本SIM-Free智慧手机销售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夏普虽有36.2%的增长,但相比于OPPO的98.1%的增长幅度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

除了这个方面,OPPO对于富士康的威胁也体现在对于富士康“手机代工厂”地位的挑战上。虽然在这条赛道上,富士康仍处在第二的位置上,但由于主营业务的苹果订单逐年减少,并且收购的诺基亚和夏普出货量也一言难尽,因此富士康世界第二代工厂的位置正变得岌岌可危。

而作为后来者的OPPO,本身就属于“自产自销”的运营模式,拥有自己的工厂,因此它不仅是手机品牌商,同时也是手机制造商。根据IDC在2019年3月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工厂排名显示,第二名是富士康,而紧随其后的就是OPPO。

其实,早在2016年,OPPO就已经对于富士康进行了挑战。彼时,OPPO宣布在印度建立工厂,开始研发和生产手机,并且去年,第二家工厂已经投产。这些对于富士康来说,是重大的打击。

综上所述,如果说OPPO对于夏普在日本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挑战,只算是伤到了富士康的“皮肉”,那么,对于代工厂方面的威胁就可谓是伤到了“筋骨”。正因为如此,富士康旗下的夏普对于OPPO接二连三的起诉也算是对处于不利态势之下的主动出击。

然而,有可能这是一场打不赢的“背水之战”。

打不赢的“背水之战”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韩信也是通过这句话赢得了那场著名的“背水之战”。在当时,韩信让自己的士兵全部渡过泜水河,背靠河水进行列阵,来迎击赵军。

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到这场战争最后结果是韩信的部队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对于富士康来说,对于OPPO的起诉也算是在打同样的战役,但或许这次并不能取得胜利。

回顾这两次夏普对于OPPO的起诉,可以发现前者的目的只是想来维持自己在日本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和优势,并且极大限度的压缩OPPO在其市场中的发展,毕竟OPPO的发展已真正威胁到了夏普的生存。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就是,在日本手机市场中能对于夏普进行威胁的不仅有OPPO,还有华为和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并且也正以很快的速度抢占着日本手机市场。

或许,在未来像这样的敌人还会越来越多。

写在最后

随着OPPO在2018年放弃“代工”模式,转而通过自己自建工厂来研发产品之后,小米也紧随其后,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富士康将会失去小米这样的“大客户”青睐。

猜你喜欢

代工厂夏普富士康
高通向苹果代工厂索要专利费被驳回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基于改进距离的区间直觉模糊TOPSIS算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阿迪仍与300家中国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