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品牌战“疫”法则
2020-05-11姜卫红
姜卫红
塑造区域品牌以及城市品牌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的表现可圈可点,主要反映在反应快速、勇于担当、做事实在。做到这点是需要底气的,而这种底气来自日常的区域治理以及城市治理中对突发危机的应急管理能力。
2月2日,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條政策意见》,成为全国最早帮助中小企业对抗疫情提供支持性政策的城市。该政策覆盖中小企业、农业、外贸等多领域,引来各界称赞,被认为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面对有的企业人手紧缺、有的企业员工赋闲在家的情况,快速搭建共享员工平台,协调各方资源,体现了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在战“疫”中未雨绸缪、发展经济的能力。
以上海为例,上海亮出“武汉需要什么,上海就给什么”的口号。据媒体报道,上海前三批派出的医护人员为395名,他们是来自上海市级、区属医院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症医学科等方面的医师和护理人员。第四批中医医疗队122名,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的岳阳医院、曙光医院、市中医和龙华医院。元宵节当日,第五批医护人员350名,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仅用几个小时便集结完毕。长三角派出的医疗队同时配备了无创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和耗材,相关防护和生活物资,还带去了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医疗队的组成人员里还出现了心理医生的身影,作为“战疫特种兵”。可以说,长三角医务界精锐尽出。医务人员在出发时庄严宣誓:“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坚决完成任务。”
此外,在交通方面,上海市经信委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协调,如重点企业运输生产物资过程中在长三角区域遇到交通不顺畅情况,便及时提供服务支持。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在多年前建立了区域协调机制,从要素合作阶段进入制度合作阶段,在这次战“疫”中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
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品牌在这次疫情中也纷纷展现出了自己的责任担当。无论新兴企业品牌,还是高科技企业品牌,抑或是传统企业品牌,均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有为,回报社会,彰显大爱。
例如,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扬子江药业、苏宁、月星、新城控股和寿仙谷等企业,与入选这一工程的众多企业一起,发挥各自资源和渠道优势,各显神通,为疫情防控提供各种支持帮助。有的企业还有针对性地捐助药品、保健品等物品。
一些品牌企业为抢时间,自组车队日夜兼程将货物直接送往武汉。比如,国药现代上海事业部以最快速度完成共16.6万盒战“疫”急需药品的装车发运,支援抗击疫情一线的城市与医院。
在捐款方面,阿里巴巴专门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采购海内外医疗物资,无偿赠送武汉各大医疗机构,并为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设立最高50万元的健康保障金。阿里巴巴还迅速调动旗下淘宝天猫、阿里健康、菜鸟、饿了么等资源,在遏止口罩涨价、供应链开辟绿色通道、专业医学科普、保障运力等方面打出一整套“组合拳”。
不仅如此,长三角品牌平时所积累的创新能力储备以及追求质量的能力,在关键时期得到了集中体现。例如,口罩在战“疫”过程中有段时间是一罩难求,《中国名牌》杂志的公益海报征集活动就有这样一幅海报——不一样的“情人节”,其中有这样一句“罩”顾好自己,就是照顾好彼此,将一个罩字用得一语双关,情深意长。上海的一家企业——上海护理佳实业公司,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它推出了“创新黑科技”产品——防疫口罩垫。由于该产品的出现,人们无须频繁更换口罩,只需要更换口罩垫就可以继续使用,将一只一次性口罩的使用寿命延长到3天,进一步提高单个口罩的利用率。接到当地政府紧急求助电话后,该公司结合此前的技术储备,当即决定转型转产。春节期间,全体研发技术团队留守上海开发新产品,从立项、建模、进料、调整产品,到最后通过国家实验室验证,仅仅用了10天时间。仅2月7日一天,该公司就生产50万片医用口罩垫。它将突如其来的灾难化为对自身实力的考验,变为“逆风生长”的机遇,是一个很好的范本。这家企业是上海长三角非织造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
综上所述,长三角各地区、各企业的快速反应,体现的是其良好的品牌的责任担当与作为。其深刻地体现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公共品牌形象塑造的一致性原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好的强大的品牌伦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展现了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品牌形象,即勇于担责、顾全大局,讲究科学、精细治理,坚持诚信、追求利他的公共品牌形象。这也是长三角品牌的战“疫”法则,为在这场大考中国家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有所作为,往往会获得超乎寻常的社会影响以及行业影响,因为其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传播力。这是当我们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时进行公共品牌形象塑造时必须把握的。我们更要认识到,这种公共品牌形象必须深刻地表达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美德的体现,能给予人类从容应对危机的力量。基于此,这种公共品牌形象塑造才能获得广泛持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