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民:中国需要培育卫生防护品牌企业
2020-05-11杨侠
杨侠
《中国名牌》:此次为抗击疫情,企业扩能扩产的哪些举措让您印象深刻?
吴健民:我们是生产服装的企业,所以在转产防护服时更有优势。防护服也分两种,一种是医用的,一种是民用的,医用的防护服主要在原材料材质、缝纫接口密闭性、生产环境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我们有专业的服装生产基础,再引进医用防护服专用设备,转产就非常快。我们所在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非常支持企业转产,并提供了适合医用防护服生产的10万级洁净厂房,使企业能够很快地按照国家药监局的有关规定完成资质审批,迅速增加产量。
《中国名牌》:疫情让企业有哪些思考?
吴健民:突发的疫情就好比一场战争,有能力者就要往上冲,这就是所谓的逆行者。而在逆行的同时,我们同样要有思考。比如,国家层面应该健全应急体系,增强公共卫生防护手段和意识,个人也应增强卫生防护意识。不管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还是在个人卫生方面,中国都应下大力度建立相关的科学体系,同时培育一些大的有责任感的或航母级的应急企业、医疗企业,培育自己的卫生防护品牌企业,让国人在医疗卫生防护以及个人卫生防护方面感受到安全与舒适。
对于企业来说,疫情可能会让企业进一步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判断是否真正适合在所在行业发展,以及能不能做好、怎样才能做好。为抗击疫情,企业是不计成本的。但同时,我们的经验是要立足实业,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产品。如果我们没有工业生产基础,或许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快速反应,完成国家需要我们完成的任务。
《中国名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疫情期间,制造业面临哪些压力?当前消费升级扩容等一系列政策,会带给制造业哪些利好或影响?
吴健民:这次的疫情让我们更多地去反思不足。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个人感觉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一致的。制造业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全系统的。技术的自主研发都需要过程,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必然存在的。比如口罩机的生产,我们进入这个领域就发现它涉及很多方面,对于小企业来说,生产口罩可以采取半自动或手工方式,但大企业就不能这样做,一定会涉及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较明显的提升空间。口罩看似很小,其实它的产业链延伸较长。口罩的创新主要来自口罩机,如果这方面不能有突破,那就意味着起不到本质上创新的作用。而实际上,口罩的透气性、防护性如何,压不压耳朵,鼻梁条的记忆性如何,都包含很多技术,需要我们去重视。
当前的消费升级扩容是指在社会的消费分层方面进行调整,即消费结构的调整。消费升级并不是指个人的消费水平普遍上涨,而是要进行消费结构的重组,并且通过重组之后消費习惯和消费能力的有机组合,使人人都能找到自己要消费的东西、消费的场所、消费的服务,并不是每个人都去享受富人的生活。其重点是让社会每个阶层都能获得生活的愉悦感。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强调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同时还应推进质量分级试点。关键是要建立产品质量体系,让消费者在这个体系内都能安心消费。
《中国名牌》:有人说这次援助体现了“中国速度”中的“山东速度”,您对此怎么看?山东制造业的活力源泉有哪些?
吴健民:山东制造业这次之所以能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山东的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保持了较好的工业基础。而其他省份则有所不同,例如广东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制造业方面更多是发展电子工业,江浙一带则是商业贸易更多。山东制造业的活力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实体经济的重视,所以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在产业结构布局中的作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实体经济做好、做强、做精。
《中国名牌》:近些年中国的服装制造业品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一些品牌更赢得国际声誉,您认为中国服装品牌要怎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吴健民:中国服装品牌已经走出国门在参与国际竞争,只是要看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品牌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地域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你所能看到和感知的消费品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就是品牌。特定消费区域的人群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所共同认可的消费行为也可以源于品牌。品牌有其地域性因素,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为全球品牌。所以,是否要去占领国际市场,关键看企业当时是否具备相匹配的能力,而并非主观愿望,核心当然还是要练好内功。
《中国名牌》:民族品牌要想实现行业引领力,可以在标准制定、品牌认定及评估方面做哪些工作?
吴健民:企业是实践者,所以在标准制定等过程中,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多提建议。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行业协会进行综合考虑。民族品牌的发展要以历史唯物的视角去看,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