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冲击重 复工复产忙

2020-05-11李瀚伟

中国名牌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业疫情经济

李瀚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新冠疫情之后的中国经济政策:回归经济核心逻辑》显示,这次疫情首先从需求端直接冲击第三产业。

疫情之下,居民消费价格和出口受到了影响。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短期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也必须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充满信心。疫情是一个短期冲击,它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方向。

从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仍然很“稳”:增长稳,6.1%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至5.3%之间;收入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物价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这次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对传统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是如此。但是,根据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分析,也根据这一阶段我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超出国际社会预期的积极成效综合判断,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研究院院长刘志彪也对媒体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我国产业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带来影响,但从总体上、长期上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的总趋势,而且会因产业、地区、企业的不同而在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上有所差异。

第一产业受影响较少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在《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几何》一文中指出,对于农业来说,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产业、产品和贸易等方面。对产业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各地实施的严格交通封锁对切断疫病传播有重要作用,但也给农产品的运销带来巨大挑战。相关资料显示,山东寿光市、海南海口市等多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出现蔬菜、水果、水产等农产品价格下跌及滞销的问题。

不过,困难依旧是暂时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田晓晖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年粮食生产不会造成较大冲击》中指出,虽然疫情给部分地区的粮食流通和春耕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总体而言,春耕生产情况运转正常,各地粮食备耕没有出现较大问题。除了水稻的部分产区或受影响外,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生产受影响较小。

同时,农资供应紧张、运输受阻已得到初步缓解,市场较为平稳,现阶段供应基本得到保障。农民购肥困难这一现象目前得到了有效缓解。各级涉农部门针对节后农资运输受阻的难题,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保证下游农资正常运输。据了解,很多地方的农资运输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此外,农资市场相对平稳。虽然疫情短期内对化肥行业供给产生负面影响,但同时由于疫情使部分农民的购肥需求延缓,农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中旬尿素、复合肥和农药价格较1月涨幅分别为0.5%、0和3%。

第二产业有序恢复

刘志彪认为,疫情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可能要大于中国服务。疫情对于制造业的主要影响,主要在于疫情中的劳动供给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产业体系、分工体系的扰乱。中国制造业占比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且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出口企业众多,因此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对服务业的影响。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马光远也表示,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部分就是制造业,受益最大的也是制造业,疫情持续扩散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将带来考验。例如,汽车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重点汽车企业统计数据分析,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份有效工作日只有17天),2020年1月,汽车产销量降幅明显,其中销量同比下降18%,产量同比下降24.6%。

再比如,作为制造业中心的武汉中断了液晶面板和LED面板生产,将导致国际市场上相关供应减少,推高在电脑显示屏、电视机及其他产品中使用这些面板的制造商的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正处于复工和产能逐步恢复期,从复工情况来看,可能补回2月份的部分产值。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等已超过70%。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虽然一季度第二产业增速短暂回落,但全年增长受影响不大:预计制造业全年增加值可达283929亿元,全年同比增速为5.5%;预计建筑业及其他第二产业全年同比增速为5.4%。

马光远指出,中国制造的大势没有变,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变,业界对疫后经济恢复充满信心。中国是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产业链相对完整。中国经济加工型、过剩型特点还是没有变,中国国内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城市化进程尚在途中,消费升级蓄势待发,新经济势头正猛。只要方向正确,少走弯路,中国制造有多年的基础和积累,跨过疫情这个坎,不会有大问题。

服务业亟待提振

有关数据显示,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大。交通部数据显示,2020年春运全国交通系统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同比下降50.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这一传统的消费旺季,而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损失较为严重。中国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企业营业收入明显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盈利下滑,但多数企业对二季度生产经营形势持相对较乐观态度。

从行业看,企业受疫情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遭受到很大损失的企业在交通运输业中占比最高,为75%,其次是零售业和旅游、餐饮及文化娱乐业,分别为73.53%、73.33%;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行业是金融业,其次是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

中国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分析报告》指出,201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3.9%,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服务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疫情防控之下,各地都采取了較为严格的隔离措施,这从供需两端对服务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了影响。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对媒体表示,近期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严防新增、消化存量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尽快推动复工复产、对冲前期疫情的经济影响已成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服务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其能否提振将成为短期内中国经济能否步入企稳轨道的重要因素。消费的提振将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生产端的回暖,进而保障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的短期影响难以改变服务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微撰文分析,疫情发生以来,服务业短期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疫情防控中,一些新的服务需求和供给应运而生,对有效抗击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用线上渠道“足不出户”实现日常消费,不仅网络零售、游戏及娱乐等发展成熟的服务行业进一步快速增长,而且电影线上首播、线上课堂等一些新兴服务业态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服务业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