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哪样?烟家上演奥斯卡
2020-05-11钱强文
钱强文
春烟、炊烟、紫烟,孤烟、烽烟、狼烟……在诵读古诗词时,我们时不时就会被“烟”缭绕。至于会不会被呛到.就要看此“烟”究竟是何“烟”了。
没想到,我们还没有咳嗽流泪打喷嚏呢,古诗词中各种各样的“烟”却热闹起来。原来,它们都觉得自己才是最受诗人青睐的,于是干脆办起了“烟家奥斯卡”——
千古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唐]王维
奇丽壮美奖
获奖者:大漠孤烟
作品类型:边塞军旅诗
茫茫大漠中,诗人王维看到的那一缕孤烟到底是什么烟?这个问题到现在依1日众说纷纭。
有人说,那是因外敌入侵而燃起的边塞烽烟。但反对者认为烽烟一旦燃起,就会在烽火台之间传播开来,不会只有一缕孤烟。
有人说,那是唐宋时期的“平安火”。每天黄昏,如果边境无事,守军就会点燃一缕烽火报平安。所以,“平安火”又称夕烽。
还有人说,诗人看到的不是烽烟,而是大漠上卷起的黄沙,远远看去就像一缕直冲天际的青烟。这种现象叫“尘卷风”,是一种在荒漠地区常见的小型旋风。威力强劲时,它的高度甚至能超过1000米。
当然,无论诗人看见的是哪种烟,茫茫塞外,一缕孤烟上升,总能平添几分肃杀,几分壮美。
大漠中的尘卷风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荒漠地面受阳光照射加热,温度开始上升。这时,上层的冷空气如同一床被子,紧紧压在上升的暖空气上。如果突然来了一阵风,或者某个地点的温度上升得特别快,冷暖空气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暖空气会卷着沙尘旋转着上升,形成尘卷风。千古名句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夕次蒲类津》[唐]骆宾王
尽忠职守奖
获奖者:烽烟
作品类型:边塞军旅诗
众所周知,古代缺乏靠谱的通信手段,外敌入侵时,守军就靠白天放烟、晚上举火来报警。烽烟戍守边关上千年,已经成为边塞和对外战争的代名词。
烽烟,又称狼烟。从唐朝开始,有人认为它是燃烧狼粪产生的,由此得名。事实上,边塞用来放烟的东西,没那么多讲究。枯树老藤、杂草野蒿、牛羊粪便,当然也可能包括少量狼粪,只要能燃烧生烟的,来者不拒。再说了,狼这种动物数量不算多,又神出鬼没的,专门搜集狼粪,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军力。有人甚至专门做过实验,狼粪燃烧起来后,不但没有传说中直冲天际的黑烟,反而有一股让人难以忍受的骚味儿。烧狼粪预警,怕是先把守军熏倒了吧?
有文史专家推测,烽烟之所以被称为狼烟,是因为当时入侵边关的草原民族多以狼为图腾,古人将他们视同虎狼。因此,狼烟的意思或许是“狼来了放的烟”,而不是“燃烧狼粪产生的烟”。
千古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自成一派奖
获奖者:风烟
作品类型:离别思念诗、写景诗
前面获奖的烟,都是因火而起。它们是物品燃烧时形成的极其细小的粉尘颗粒,是固体;而风烟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凝结而成的细小水滴,是纯天然的液体。是的,风烟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雾。
在汉语中,一开始只有因火而生的被称为烟。到了秦汉时期,蒸腾的水汽也开始有了“烟”的名号,云、雾、霭都可以称为烟。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词汇,例如风烟、烟波、烟雨、烟云,甚至还有烟树、烟草、烟柳,等等。诗人利用这些“水烟”虚无缥缈的朦胧感,来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大树怎么会生烟?
大树的树冠上,除了氤氲的水汽看起来像在“冒烟”之外,还有两种“冒烟”的情况。
一是传播花粉的时候。例如在我国中南部广泛分布的小构树。每年四月中下旬,花朵盛开之后,小构树雄花的花丝会借着微风向上彈起,将花粉散播到空气中。弥漫的花粉,就像树在冒烟一样。
还有一种“树生烟”更加奇特。初夏,瘿蚊等昆虫遇到适宜的条件,会大量滋生。它们平时聚集在树上或树下的水塘中.傍晚时再群起飞舞,在树的上空交配繁衍。无数只虫子一起飞舞,远远看去就像是大树在冒烟一样。
战争与和平奖
获奖者:烟尘
作品类型:战争诗
获得“战争与和平奖”的,是—对“冤家”。
古诗词中最能代表战争的词,既不是烽烟,也不是孤烟,而是烟尘。宋代的抗金名臣李纲就曾在词中写道:“愿岁岁静烟尘,羌虏常修邻好。”可见,在古人心中,烟尘已经和战争画上了等号。
两军交战的地方,无不是烟尘四起。要是遇上火,烟尘更是遮天蔽日。
在古代战争中,火是一大利器。东汉三国时期的官渡、赤壁和夷陵三场大战,都跟火有关。
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火攻发生在公元前705年,鲁国烧毁了邾国的咸丘。当时的人们还认为火攻伤人太多,既不仁德也不吉利。哪里知道,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火攻从此成为战场主角。在唐朝末年的战乱中,石油也开始作为燃料,加入战争的行列。真是烟尘起,战事开。
千古名句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长恨歌》[唐]白居易
千古名句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获奖者:炊烟
作品类型:田园诗
如果说烟尘是战争的代言人,那么炊烟就代表着平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炊烟袅袅上升,传递着饭菜的香气。这时,在灶膛里默默燃烧的是什么呢?
最简单的当然是木柴,高级点儿的,还有木炭和煤。
木炭,是木材经过不完全燃烧,或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生的。中国使用木炭的历史非常悠久。上至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规模化地烧制木炭,用以冶炼青铜器。
煤的使用历史也很久远。至少从西汉开始,人们不但在生活中使用煤,还用它来冶铁。据记载,北宋时,都城开封家家户户都烧煤,柴火已经没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