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肋门
2020-05-11阿金
阿金
上午,总编从县委宣传部回来,召集县报社全体人员开会。郑重其事宣布:“根据部里领导的最新指示,我们县报社要配备一位副总编,产生的方式由报社推荐部里把关。”
这消息一声惊雷,会场响起一片嘈杂之音。总编没像以往进行制止,而是离开了会场。只是在起身时,突然往李小可这瞥一眼,显得有点儿意味深长。
李小可本来就有些心动,总编这一眼让她更不平静,平添几分兴奋:“看来总编支持我竞争副总编。”接下来自然想:“单位都有谁可能竞争副总编呢?和他们比我的优势是什么?有多大胜算?应该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
李小可是两年前新提拔的新闻部副主任,现在已成为总编的左膀右臂。李小可的工作也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首先是业务能力强,社论、评论、通讯等各种体裁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社论,以前都是总编亲自操刀,自从李小可任副主任后,这艰巨的任务就转给了她。李小可交际能力也不弱,县报社与各相关单位的业务往来都由她牵头,可以用顺畅融洽这个词来形容。不过,李小可也知道自己的弱项,主要就是年轻资历浅。
想到这,李小可猜出了第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她现在的上级,新闻部主任老张。县报社刚组建老张就调入了,一干20多年,从记者到部主任,虽说业务能力一般,但对这张报纸说得上没功劳有苦劳,单纯论资排辈这副总编非他莫属。且若与老张竞争,总编指定不敢明目张胆支持自己——这个老张有个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和领导杠,前两任总编都曾被老张告过状。李小可相信现任总编没什么违法乱纪的事,但被人举报,总是不光彩的事。
第二个竞争对手李小可也想到了,极可能是文静。文静跟自己一样,也是新闻部的副主任,和李小可一块提起来的。虽然都是副主任,但论业务能力,文静没底气和李小可竞争:文笔一般,除了消息,其他体裁都写不好,在记者中,也不算佼佼者。可文静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人长得漂亮,和部里某主要领导,还有特殊关系,关键时刻,如果那位领导说话,那不仅她李小可,恐怕连老张都得偃旗息鼓——当年文静提副主任,就是那位领导说的话。副主任倒是不需部下文,总编自己就可以说了算,于是原本定一个,后又变成了俩。可这次,却没变通的余地,一个就一个。想来想去,李小可觉得自己没多大戏,可转念一想总编的眼神,马上又心生不甘。
下班时,李小可故意找个借口不走,因为据她观察,总编每天都差不多是最后一个离开单位的人。
等同事们陆续走了,李小可敲开总编办公室的门,喘了口粗气,说:“总编,我想竞争副总编,可我怕自己不行。”
总编倒也答得开门见山:“我支持你,我得选一个能干事的副总编,你就坚定信心,好好表现吧!”
见总编态度明确,李小可心情算是放松一些。总编接着又说:“不过,你也得有个思想准备,今天下午老张和文静先后找过我了,明确表示要竞争副总编。”
这些虽在预料之中,但李小可刚放松的心情还是忍不住又紧张起来。总编说:“跟他们,我也不能说不支持,但真正支持谁,我心中有数。”
李小可相信总编讲的是真话,可仍然感受到了压力。虽然说单位推荐,但这事不是总编能掌控得了的。
李小可的表情没逃过总编的眼睛,他开始给李小可打气:“你得去争取,记着这里毕竟是县报社,我毕竟是总编。”这句话既是打气,也是间接告诉她:“这件事或许我没决定权,但至少意见是相当重要的。”
总编停顿一下,接着说:“当年提拔你当副主任,分了老张一部分权力后,老张意见很大的。我以为你们得势不两立,可是后来,我看你们的关系处得很好,这说明你是很有协调能力的。”李小可脸微红,顿悟了似的,对呀,老张也有软肋,我可以继续在老张的软肋下功夫——要知道这一招,当初能构建良好关系,现在也可能让老张把副总编拱手相让。
第二天进办公室,李小可大声喊:“张哥,过来跟你商量个事。”李小可的办公室与老张的办公室相邻,两人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几乎每天都碰头会面。
李小可有求于老张或需向老张请示,就叫张哥。如果不存在这两种情形,就叫张主任。不过李小可明白,其实老张喜欢自己叫张哥而不是张主任——老张的软肋就是喜欢女人,李小可就是老张在报社最喜欢的对象。
没当副主任前,老张到哪儿采访都要带着李小可,没事也喜欢往李小可的身边转。李小可初到报社负责排版工作,对一些软件的应用不熟练,老张常常贴近指导。虽然没什么骚扰的语言和行为,李小可内心也十分反感。直到有一天,老张又身子倾斜着指导时,总编恰巧走进办公室,说了一句:“张主任指导得真到位呀!”
不知道总编的话里有没有特殊含义,反正那以后,老张就没再对她近身指导过。
听到李小可的呼喊,老张呼哧带喘跑过来。李小可压低声音:“张哥,今晚请你吃饭呗?”老张面露惊讶,李小可接道:“就咱们两个,上米兰西点去吃。”
听完,老张惊讶程度明显又增,还添上几分欣喜。这几年,一直都是老张请她吃饭,她去就已经是给足老张面子,而且她有隐性条件,就是从不单独和老张吃饭,从来有一名或男或女的同事或朋友陪着。所以今天李小可的态度,老张不惊讶才不正常。
毕竟在报社混这么多年,老張很快想到李小可要做什么,于是脸上的欣喜淡了下去。李小可不管这些,往前凑了凑说:“人家只是想和你商量点儿事,同意不同意还是你说了算,我可是跟米兰西点一早就订好了。”李小可边说边露出失望的表情,还故意扭过头去。老张果然表态:“我又没说不去,晚上我开车拉着你。”李小可把头转过来,立即给老张一个温柔的笑。
提拔李小可任新闻部副主任,老张开始是大力支持的。不久,李小可负责重要新闻的组稿工作,老张有些不满了,当着总编的面,都能看得出来。不过,总编还没想好破解之法,李小可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也不怎么复杂,李小可排版的时候,总主动邀请老张贴近指导,接下来老张请吃饭时,不过是多给老张倒几杯酒、多喊几声张哥而已。
不管怎么说,喜欢自己就是老张的软肋。这次竞争副总编,虽然事比副主任时大,但软肋毕竟还是软肋,从这下手还是有希望。李小可决定在刺肋的力度上加大些,所以主动请老张吃饭,地点选择富有浪漫情调的米兰西点。
走进米兰西点,灯光有些暗但十分暖。老张对李小可说:“这地方,真够暧昧的。”李小可答:“我知道。”李小可敢肯定,这三个字效果错不了,因为可以理解为“我愿意”。而若直接说出,既显得没品位没情趣,还好像自己过于主动。
李小可带老张进包间,点餐时服务生有些异样的眼光让老张不自在。这细节让李小可坦然了一点儿:“看来,老张这人不是太坏……”
李小可不想耽搁太多时间,直接切入正题:“张哥,我就不转弯了,希望您能把这次机会让给我。”李小可想好许多理由,其中包括工资没差上多少钱、如果错过这次机会至少还得等十几甚至几十年……但一条还没说完,老张就抢先表明态度:“我早想到你想说什么。”老张很淡定,看得出已经考虑成熟。李小可心中涌出一丝感动,甚至为自己从前那样对老张而不好意思。于是,李小可情不自禁对老张说:“谢谢张哥,以后小妹会经常请哥吃饭。”
老张看上去也有些激动,脸上泛起一层红晕:“哥请你吧,只要你别推辞就行。”李小可答:“怎么会,张哥请我还推辞?”老张跟一句:“上米兰西点也不推辞?”李小可愣一下,还是答:“当然不推辞。”
这厢,李小可隐约有种担心,如果走出米兰西点,老张反悔了怎么办,这事又不能写保证书。
思考一会儿,李小可试探:“张哥,你的态度是不是有必要让总编知道?或许那样对我会更有利吧!”没想到老张倒爽快,手一挥:“你不说我也正想提呢,明天我去找总编,把态度表明一下,全力支持你当副总编。”
让李小可没想到的是,老张不仅去找总编表明自己的态度,还主动找文静聊了竞争副总编的事。
只是文静那边的消息对李小可有点儿不利。老张讲,文静明确表示,副总编这一职务她争定了,而且当定了。老张压低声音提醒李小可:“听文静话里话外,似乎部里某领导已经答应她了。”
尽管在李小可的意料之中,不过这事儿真来了,还是有些承受不了。李小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想文静的软肋在哪,突然发现自己竟无从下手。老张的目光流露着关切:“你不用太急,我会想办法帮你的。”
李小可示意感谢,但没怎么相信,因为这个忙估计总编都未必帮得上,何况是部主任老张。李小可决定还是去找总编,不管能不能帮得上。
总编似乎知道李小可要谈什么,先开口道:“我相信你能行,老张那关过得不是挺顺利吗!”李小可强调:“可文静跟老张主任不同,我没发现她有什么软肋。”
总编被李小可的话逗笑了。李小可也觉得这话有点儿不合适,但一着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总编微笑着说道:“是人都有软肋的,文静也不例外。这话或许我不该讲,她的背景其实不也是她的软肋吗?”李小可想想,觉得总编说得有道理,似乎又没道理,因为这软肋即使是真的,又能怎样呢。总编郑重其事又道:“我是真想找一个能干工作的,从这角度必须全力帮你。”
从总编办公室出来,李小可的心情略微好转,可依旧没放松。虽然总编再次表态,但她想不出能怎么帮自己——部里那位主要领导,怎么可能會因为总编介入而不帮文静。
日子悠悠地过,李小可也淡淡的像是要放弃的样子。直到有一天,老张突然到李小可办公室,神神秘秘地说:“你不会放弃竞争了吧,我可已经行动了。”
这话把李小可说得一愣,老张脸上显出几分得意:“实话告诉你,我已经把文静和部里那领导的事告到纪委,等几天纪委一介入,那领导还顾得上替她说话吗!”李小可有种突然惊醒的感觉,就像当初自己找到老张的软肋!部里领导一定不会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去为文静换取光明前途的!
老张又悠悠地说:“我是为你放弃的,所以你必须成功。”说完,老张还贴近了李小可:“怎么感谢我呀?”
李小可软了:“哪天上米兰西点请你。”
老张说完的第三天,总编就召开报社全体员工会议:“用人唯贤,实力才是硬道理。经与部里主要领导请示,此次副总编的人选是李小可同志。”
台下一片掌声。
散了会,总编把李小可叫到办公室说:“中午我和部里那位主要领导沟通了,领导的意思跟我一样,就是要用实力说话,选拔业务能力强的人。”
终于尘埃落定,李小可却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欢呼雀跃——窗外的天蓝蓝的,她的肩上却沉甸甸的。总编说,这种感觉叫“使命感”,因为众望所归,所以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