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邮政,百岁身姿好轻盈
2020-05-11王雷
王雷
云南大盈江畔蝴蝶翅膀振动,让中国告别了长达2000多年的驿马通讯,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起步。追根溯源却发现,这只“蝴蝶”竟是一起暴力事件。
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腾冲县,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百姓奋起抵抗,于腾冲县大盈江处打死马嘉理,史称“马嘉理事件”,又称“滇案”。
半个月后,英国《泰晤士报》通过电波,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并刊发了新闻,而云南地方官关于滇案的奏折,则经过辗转邮驿后,于当年5月10日才送达北京,官方信息比英国足足晚了两个月。
一起简单的案件,让英国人看到清政府信息不灵等诸多软肋,他们把解决过程肆意延伸,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訂了继《南京条约》后第二个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此后,外国侵略者的铁蹄更加肆无忌惮。
代表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的是李鸿章。“滇案”带来的连锁反应,让李鸿章深刻地体察到邮驿的弊端丛生、通信梗阻、文报稽迟,于是他与总理衙门议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主持,仿照欧洲办法,开始试办先进邮政。
1878年,北京、天津、上海、烟台、牛庄的海关开始试办邮政,发行和使用邮票。相比于北京、天津和上海,小小的牛庄,今天的营口,或许不太起眼儿,但它不仅撬动了辽宁乃至东北的近代邮政发展,更成为那个时期,全国邮政的最高代表之一。
在《中国清代邮政图集》中,牛庄邮政局外景图跃然纸上: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楼外门楣右上方挂着醒目的招牌,“邮政局”三个大字遒劲自然地舒展,所配英文解说势巧形密,招牌之下还悬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竖牌,简单的“一等局”三个字,却说明一切——整个东北及直隶省朝阳府境内的通信业务,都由牛庄邮政局管理。
尔后,清政府又决定建设天津至旅顺口电报线路,用以传递军情并开放营业,电报的迅捷让“八百里加急”从此作古,随着电话业务加入,中国近代邮政也从此融合成为邮电行业。
因是海关兼办,邮路主要集中于北京及沿海各大开埠口岸,业务主要是收寄华洋公众(中外人员)书信、新闻纸、贸易契等,所以牛庄邮政局最初的服务对象为外国人,信件大多也是寄往欧美,信件收寄的邮资凭证便是邮票,当年,从牛庄邮政局发出的第一批邮票,便是名动天下的大龙邮票。
时至1914年,中国加入成立于1878年的万国邮政联盟,信件、电波将中国与全世界联通,辽宁邮政也因此迅猛发展。牛庄邮政局在奉天(沈阳)、辽阳、锦州开设邮政分局。1911年以后,奉天邮区替代了牛庄邮政局的地位,奉天邮电管理局走上历史舞台。
寸土寸金的老北市主街上,一座欧式建筑拔地而起,罕见且高耸的钟楼,耀眼的串珠形绿色顶、气派的十字旋转大门、考究的雕花与窗棂……这便是1925年的奉天邮务管理局,它的恢弘与独特,足以证明其当时的地位。
除日常邮政业务,奉天邮务管理局还“战斗”在中国禁烟一线。1929年6月,日本商人在辽沈地区贩卖鸦片、海洛因。11月,奉天邮务管理局接到密报,得知毒贩将通过邮寄方式,把毒品秘密运往沈阳后,当机立断,在警方配合下,截获了294公斤的毒品,并于次年3月10日,在小河沿体育场举行群众大会,当众焚毁了这些毒品。
动荡的年代,注定没有独善其身。东北易帜后,奉天邮务管理局经历了数次更迭,终在沈阳解放后,改称为辽宁省邮电管理局,可尽情书写下一段传奇。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持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工业化建设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辽宁邮电也从过去战火硝烟的军情通讯中走出,转由工矿通讯和大众民生的通邮通电。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奉献出无数个第一,这些第一,正是在辽宁邮电人架设的通讯线路下传递转承,激发出创新创造的火花,再经辽宁邮电的广开邮路传向深入地下百米的矿井,海拔千米的高山,遐州僻壤的山村,远离大陆的海岛……遍布全国各地。
1961年,辽宁邮电经过10多年的大力建设,基本实现了公社、生产大队通邮路、通电话 、通有线广播,各种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已由建国初的1.79万公里,增加到3.9万公里,全省邮电职工也增至1万人。
“这1万里面就有我!” 79岁的张振怀每回忆起36年的邮递员生涯,仍激动不已。1961年,还是毛头小子的张振怀,在报到上岗的第一天,就领到了单位发的一辆新永久,“那油漆锃亮,推在街上走,别提多神气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永久,也无法体会,在20世纪60年代,永久牌自行车无异于今天的宝马。”
只不过,这辆“宝马”是用来送信的。
张振怀所在的邮局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杨杖子乡,2块苞米饼子,1辆永久自行车,来回40多里的山路,构成了张振怀36年如一日的邮递岁月。36年里,他爬山摔过跤,过河落过水,但没有一次让信件和包裹受损,都如期交到百姓手中。
当时邮递员的工作是“三送五办”,三送即送信、送包裹、送报纸,五办即邮递的同时为百姓办理平信、包裹、订报、挂号信、特挂信。“其中,特挂信最特别。在凭票购物的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将肉票、布票、粮票等票证通过信件挂号邮寄,则称为特挂信,邮寄特挂信也成了当时最具排面的事。”
后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奔流而至,永久自行车不再主导大众生活,特挂信也难寻踪迹,看似在变的条条邮路,却又一切如故。
20世纪80年代初,张振怀的儿子张宝军也成了一名邮递员。“因为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一身绿制服,一辆自行车,无论刮风下雨,永远都在邮路上疾驰。父亲的形象早已在张宝军心中扎下了根,这才有了职业选择时的义无反顾。
职业不变,变的是邮路。“父亲走的是土路,我走的是柏油路。”可变化的又何止是路。张宝军入职时,电话刚由人工交换机变成自动交换机。“过去是摇把子电话机,打电话先摇几圈,还需要人工转接,一个长途电话往往要等上半个小时。”没多久,辽宁邮电研制了全新的自动交换器,省内的电话全部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