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批次化生产模式和激素的选择
2020-05-11吴俊辉高凤磊卫恒习张守全
吴俊辉,高凤磊,卫恒习,张守全
(1.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510462;2.广州威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30;3.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批次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当时欧洲猪场的养殖规模较小,以50~500头为主,最早使用批次化生产是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管理措施,做到批次配种、批次产仔和批次销售。随后,由于猪场猪蓝耳病(PRRS)和猪流行性腹泻(PED)等疾病的流行,北美等一些国家也开始采用批次化生产作为一种猪群健康的控制手段[1]。经过猪场的多年实践表明,批次化生产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疫病的传播,还能够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2]。随着批次化生产在猪场不断付诸实践以及相关激素制剂的研发,猪场批次化生产日趋成熟,近年引入我国以来,已有很多猪场开始使用。母猪批次化生产包括定时输精和同期分娩技术,这些都需要用到生殖激素,比较常见的有烯丙孕素(Altrenogest)、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前列腺素(PGF2α)。文章主要介绍了不同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及其优缺点,并阐述了猪场批次化生产过程中激素的选择和使用效果,以便猪场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激素制剂和批次化生产模式。
1 母猪批次化生产
1.1 批次化生产模式
母猪批次化生产要求把所有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内分成组,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集中配种、分娩和断奶,使猪场所有的母猪在繁殖周期的基础上进行循环生产。批次化生产改变了原有的每天断奶、配种和分娩的连续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场内的生物安全、人工效率和猪群健康度,降低栏舍成本。目前最常用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包括1周批次、2周批次、3周批次、4周批次和5周批次等,也有12 d批次、16 d批次和18 d批次等特殊批次。每一种模式对应的繁殖周期和哺乳期都略有不同。1周批次、2周批次、4周批次、5周批次对应的哺乳期为21 d,繁殖周期为140 d。1周批次、3周批次对应的哺乳期为28 d,则繁殖周期为147 d。16 d批次、18 d批次对应的哺乳期为25 d,繁殖周期为144 d(表1)。
猪场在选择批次化生产的时候,在栏舍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现有的产房栋数与产床数来设计定位栏数量,选择适宜猪场的批次化生产模式。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批次化生产目标,建设相应的产房栋数与产床数和定位栏数量。每个批次化生化模式所需要的产床和定位栏的数量都略有不同(表2)。
目前批次生产管理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不同的生产模式存在这较大的区别,一项研究调查显示,不同规模的猪场都会选择不同的批次化生产模式,有些是为了节约劳动力,有些是为了母猪生物安全(全进全出),有些是为了环保,还有些是为了提高栏舍等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繁殖效率[3]。无论如何,每种批次化生产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猪场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表3)。
1.2 批次化生产关键技术
1.2.1 定时输精技术
定时输精技术大体上包括简式定时输精技术和精准定时输精技术。
简式定时输精技术主要是通过饲喂后备母猪烯丙孕素和经产母猪同期断奶的方式达到性周期同步化的目的,无需使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处理。后备母猪连续饲喂烯丙孕素18 d,停药后利用公猪查情,2次/d,大约85%以上的母猪会在5~7 d集中发情[4]。经产母猪通过同期断奶的方式让性周期同步化,断奶后也需要利用公猪查情,2次/d,根据不同猪场的情况,发情率有所波动。在由连续式生产向批次化生产导入的过程中,经产母猪有时也需要通过饲喂烯丙孕素的方式进行同期化处理,通常在断奶前1 d饲喂烯丙孕素,根据批次化生产需要可饲喂不同时长(一般效果比较好的是7 d以内或者是12 d以上),做到药物上的同期断奶,停药后5~7 d集中发情。简式定时输精技术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进行发情鉴定,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对猪场管理和操作人员要求非常高。
表1 不同批次对应的繁殖周期和哺乳时间
表2 不同模式批次化母猪分群及栏舍设计
表3 各种模式批次化生产的优缺点
精准定时输精技术主要依靠促性腺激素控制卵泡发育和排卵,不进行发情鉴定即可定时输精。这种模式的定时输精主要在德国和东欧各国等国家应用[5],近些年在我国也有很多猪场应用,但技术仍不是很成熟,使用效果波动较大[6]。精准定时输精不需要进行发情鉴定,操作简单、执行力强。
1.2.2 同期分娩技术
由于母猪体况不一样,妊娠期会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母猪能够同步断奶、仔猪的整齐度更高,批次化生产中需要采用同期分娩技术。在实施同期分娩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猪场母猪的平均妊娠期,在预产期前1 d早上进行同期分娩处理,常用的激素包括氯前列醇钠和缩宫素。同期处理的时间不能提前预产期的两天,否则会导致弱仔数偏多、仔猪存活率低等问题。
2 母猪批次化生产中常用激素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2.1 烯丙孕素
烯丙孕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已经获得该产品的生产批文。这两年在我国也陆续有多个厂家获得生产批文,为我国养猪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烯丙孕素是批次化生产中非常关键的药物,主要用于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同期发情。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烯丙孕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有些不同。在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地区偏好于后备母猪每天饲喂量20 mg/头,连用18 d[7],德国的其他地区后备母猪饲喂量为15 ~ 20 mg/d,连用 15 d 以上[8],北美则推荐剂量15 mg连用15 d,都有很好的效果。理论上,如果知道后备母猪上一个性周期的时间,可以缩短饲喂周期。在我国,推荐使用剂量为20 mg/d,连续饲喂18 d。但是对于不同佐剂的烯丙孕素对母猪发情率和受胎率有显著影响(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烯丙孕素A组的繁殖母猪受胎率比烯丙孕素B组高19.8%。
2.2 孕马血清(PMSG)
孕马血清(PMSG)是存在于怀孕母马血清中的糖蛋白类激素,在母马妊娠38~40 d便可以检测到, 在60~70 d含量最高, 以后逐渐下降, 至180 d分泌也随之消失。PMSG具有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功能,一般而言,在母猪体内表现出FSH活性更强,因此PMSG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及黄体生成。在精准定时输精中,主要用于启动母猪卵泡发育,使母猪同步发情。但是由于PMSG是从血清中提取,里面其他成分含量非常多,研究数据表明,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纯度低的PMSG,会导致母猪的卵泡囊肿、受胎率低的情况[9],因此选择效价高的PMSG对于成功实行批次化生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试验数据表明,使用高效价的PMSG繁殖母猪受胎率比使用低效价的高11.77%(表5)。除此之外,促卵泡素(FSH)也可用于促进卵泡发育,但是天然提取的FSH半衰期太短(4 h),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效果。近年来,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长效促卵泡素(rFSH)制剂研制成功,有望在母猪批次化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10-11]。
2.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nRH是下丘脑特异性神经核合成的十肽激素,主要促进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主要以促黄体素LH为主,也可促FSH的释放,在批次化生产中主要用于母猪同期排卵。除此之外,GnRH的类似物例如:布舍瑞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LH等,都可用于批次化生产中同步排卵,国内外均有很多研究报道[12]。
2.4 前列腺素(PGF2α)
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母猪体内,目前研究发现,前列腺素有9种不同类型,繁殖上使用最多的为PGF2α。它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以及溶解黄体的作用。在批次化生产中,主要用于同期分娩以及超期母猪处理。在人工授精配种时加入少量PGF2α,对于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具有一定帮助[13]。
3 总结与展望
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仍有发生的情况下,猪场的生物安全建设至关重要,实施批次化生产是未来养猪的趋势。然而,批次化生产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环节还不完善,包括产品和方案。这些年国内都是模仿国外的方案和产品,但是实践证明其中部分在我国是行不通的,养猪从业者应该摸索出适合我国养猪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包括烯丙孕素饲喂方法和促性腺激素的选择。目前我国烯丙孕素都是口服液,饲喂方式多以利用饲喂枪直接喂到母猪嘴里或者添加到饲料中饲喂,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饲喂剂量不准确、交叉感染等问题。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改变剂型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对促性腺激素的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表4 不同佐剂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发情和受胎的影响 头
表5 不同效价PMSG对后备母猪定时输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