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之矛需用好科技创新联盟之盾
2020-05-11郑灿财四川省畜牧总站
文│郑灿财(四川省畜牧总站)
矛之利,盾之坚,相互防护,行更远。
用好科技创新联盟是做好现阶段农技推广工作的迫切需要。农业类科技创新联盟(本文简称“科技创新联盟”)一般是由事业单位(高校类、科研类、推广类单位)、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组织、农户及政府部门组成的,旨在通过积聚力量、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利益联结、畅通产业链的方式,共同破解当前科技体制下人才经费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重要平台仪器配置不平衡、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推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开展研发攻关、标准制定、试验示范、集成推广、调研咨询、教育培训等工作内容的创新合作型组织,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有效探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平台,是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
近些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联盟大有兴起之势,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陆续成立了70余个专业、产业和区域联盟,研发了39米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玻璃钢渔船等一系列新产品,集成示范推广了天敌昆虫应用等一系列技术模式,制定了《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标准规程,支撑了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高效实施,实现了联盟成员单位内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99.9%的保障水平,在实体化运行、一体化实施和共建共享三大机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迈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迈入依靠原始创新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新时代有新要求,日趋成熟的科技创新联盟应当主动担当,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农技推广工作。新时代需要新举措,日益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应当统筹协调,更好地运用科技创新联盟这个新业态。笔者分析了科技创新联盟的类型、成效、存在问题以及与农技推广工作的内涵关系,认为两者相互配合支持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三农”工作。
一、以科技创新联盟之盾筑牢农技推广之矛的后防线
1.科技创新联盟类型。可根据有无法人、是否盈利、工作开展着眼点、牵头单位性质等有不同的区分标准。以牵头单位性质来分,大体有四种类型。
(1)高校牵头成立的教育类联盟。侧重于运用雄厚的师资和丰厚的教学经验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如由中国农业大学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间农业科技与发展经验共享,促进农业政策对话与沟通。
(2)科研院所牵头成立的研究类联盟。侧重于运用扎实的科研平台和队伍开展技术研究和转化。如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倡议组建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联盟,聚焦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和生态修复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转化推广和发展战略等。
(3)推广单位牵头成立的推广类联盟。侧重于利用全国推广机构的系统优势,开展大范围的示范推广和资源对接。如由全国畜牧总站牵头成立的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结合不同地区特点调研推介不同的技术模式,制定标准,协助政策完善和落地。
(4)企业牵头成立的市场类联盟。侧重于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如由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采用实体化公司方式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让科学家到生产实际、市场需求、企业需要中发现问题并开展攻关,加强企业对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提升科技创新联盟能力,更好服务农技推广。有位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起来,初步位置有了,还需要不断展现新作为才能够在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够长远发展。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政策的践行者、建言者。找准方向比埋头苦干更重要。科技创新联盟应将我国“三农”中心工作以及现阶段脱贫攻坚、粮食生产、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技推广服务支撑的硬任务贯穿工作始终,强化技术支持,服务方针政策制定,助推“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一步成效,助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坚持自主创新,搭建技术储备库。一方面将已有品种、技术、模式、做法经验等资料进行总结、更新,结合各地资源禀赋进行分类、集成。另一方面,瞄准农业科技前沿,着眼限制或与当前生产发展需要不匹配的要素,大力推进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着力突破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加快研究制订并推出标准规范及不同区域适宜模式。
(3)坚持整合优化资源,搭建人才储备库。理清科技创新联盟单位内实验室(站)、稀缺仪器、数据库、基地等各类共享资源,优化安排,提升共享资源利用率。用好各类人才,组建专家委员会(组),根据专家主攻方向进行分类,让方向相似者联手攻关,碰撞思路火花,减少重复性研究;让方向不同者在科技创新联盟里聚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强大合力和系统成果。
(4)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效果。当前科技创新联盟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少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不专注、追求大而全,带动性不强、谁提议谁承担,协同性约束性不强、各自为战,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依托项目维持,法律主体不清、对外合作不畅,与协会等组织区分不明、服务内容同质化等的问题,甚至存在虚假冒牌乱象,带来的就是自我力量削弱,攻坚转化效率低下,需求方不敢合作,管理部门和群众不相信甚至诟病的后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需要政策解决的问题外,科技创新联盟应当直面上述问题,学习运行好的科技创新联盟的成功经验,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机制模式,主动报备,主动参与,多途径宣传,提升公信力,做到任务来了能接住、接得好;同时,应当寻求自我发展,变依托项目为主动开拓,变服务主体为既有服务又自有产业的新业态。
二、以农技推广之矛为科技创新联盟之盾开路
科技创新联盟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并展现出生命活力,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农技推广管理部门的支持。
1.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结合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经验,将科技创新联盟纳入体系日常运行和管理之中,支持科技创新联盟承担推广项目,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估,让各类推广组织竞争上岗。
2.农技推广机制创新方面。引导职称评定向注重应用成效倾斜,支持科技创新联盟在实体化运行等方面进行探索,让科技成果高效进入到生产一线和基层贫困地区,让国家投入有所回报,让技术人员共享科技带来的收益,让联盟运营专兼职人员留得下、留得放心,激发科技创新联盟干事创业活力和自我造血能力。
3.农技推广监督管理方面。提高科技创新联盟准入门槛,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思路监督和追溯,对损害农民利益、趁机作乱的不正当联盟给予严厉打击,坚决铲除打着高新技术幌子的虚假联盟生存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