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探究
2020-05-10雍浩
雍浩
[摘 要] 专业认证是专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对专业的整体认证。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要转变理念、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达到毕业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 鍵 词]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14-0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印发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及认证办法,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加强培养质量检测评估,促进各地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文件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二、三级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检测指标和参考标准。在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应抓住契机,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纲领,以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理念的转变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要不断转变原有的理念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学校层面
作为学校来讲,根据自己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学校现在的发展情况、现有的教学资源、各项配套设施等,学校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人才,学校能够培养什么人才,学校是否真正培养了想要的人才。学校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理念,制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才可能办出有特色的、品牌化的学前教育专业。
(二)教师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师的理念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教师应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和修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校需要的人才。
(三)学生
学生结合学校需要的人才及专业培养目标,认识并剖析自身的特点,搞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原有的不恰当的认知理念,不断努力,不断提升,实现自己的目标,把自己培养成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美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普·泰勒曾提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
(一)课程目标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每门课程应该具体阐明该课程目标如何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体现,并预测在课程结束后是否能够达到所需要的目标。课程目标要有针对性,重点、难点突出,对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有明确的表述,这些内容都要进一步渗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再现,要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学科发展的动态及其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要渗透学科前沿知识,学前教育机构当前课程内容的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和优化,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行合一,运用教育现代化技术,结合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合理有效的课程内容教学。
(三)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要具有逻辑性和衔接性,既包括通识课程,又包括专业课程;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中,课程的选择及安排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与目前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相一致,既满足于当前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学分设置要合理化。课程体系结构要能够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一)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说只有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能力
教师要认真学习了解学科前沿发展的动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学习领域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研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等,在教学活动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能教授学生知识,还能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具体实施过程,也是培养学校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实验实训能力
教师了解和掌握在学校课堂里如何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领域课程或者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课程内容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同时呈现,教师熟悉实验部分内容的操作流程,重点、难点突出,真实呈现学前教育课堂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学习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能力。
(四)学习能力
据研究表明,刚毕业入职的教师知识是最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知识和理念都会陈旧、过时。其实,这就从侧面告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和理念。因而,教师除了完成好教学任务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了解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学习专业领域新的知识和技能,转变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给学生呈现出较新的学科知识,以满足当前学前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专业要发展,就应该有配套的、健全的保障体系。稳定的经费来源、基本的教学设施及较为完整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是促进专业顺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基本教学设施包括现代化设备配套齐全的教室和各种专业实验室。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教室便于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专业实验室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课及技能课程实验的需求,如学前卫生专业实验室、幼儿心理学专业实验室、钢琴实验室、舞蹈实验室、美术实验室、声乐实验室、幼学前教育情景模拟实验室等,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
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完善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包含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内部监控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外部监控在内部监控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内部监控的有益补充,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应该明确化、标准化、常态化、责任化、细化地呈现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定期分析评价结果,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呈现,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体现,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依据。《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学生毕业要求主要是“一个践行,三个学会”。
(一)践行师德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仁爱之心、依法执教的意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育人观,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身份,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锤炼自己,既要当好学生,同时为以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二)学会教学
教学包含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保教知识包括通识知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专业领域教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能理解并试着运用,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综合形成自己专业领域教学知识。在实习期间,学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整合专业领域的内容,创设有效的教育环境,创新性地实施教育活动,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地进行学习评价。
(三)学会育人
树立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综合育人理念。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利用社区、家庭及幼儿园的各种有效资源创设环境。同时,学生要掌握班级管理相关的制度,例如,班级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学前儿童发展指导、和家长沟通与合作的途径及方法等。
(四)学会发展
学会发展就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自主学习、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动态,了解和理解国际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和方法,借鉴其先进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学校和教师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管理自我,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沟通合作能力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小组活动、群体活动、情景模拟实验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以达到毕业要求,从而支撑学前教育专业目标。
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学前专业教师,是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教师,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在理念、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等方面不断加强改革,真正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米鵬旭.专业认证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4).
[3]赵凌.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认证机制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9).
[4]杜江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