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校园暴力”研究综述(1990~2019)

2020-05-10魏娜魏桦王静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界定学者

魏娜 魏桦 王静雯

[摘           要]  近几年校园暴力愈演愈烈,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依据CNKI数据库所搜索校园暴力的文章,从宏观层面以“五年计划”为时代背景,对1990年到2019年近30年来我国有关校园暴力文章研究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总结,利用CNKI数据库分别对发表年度、关键词、研究层次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研究的发展变化,对校园暴力相关研究提出不足及建议。

[关    键   词]  校园暴力;知网数据;内容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95-03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这个字眼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因其所存在的特殊性,让公众对其关注度不断升温,引发了各界学者对其进行不断探究。1990年开始我国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文章首次在知网上出现,经历了近30年的演变,各界学者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透彻。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对“校园暴力”一词分别从主题、关键词、篇名进行搜索,其中关于校园暴力主题的文章有1861篇,含有校园暴力关键词的文章有1417篇,篇名与校园暴力相关的有1221篇,其中关于职业教育领域校园暴力相关文章共有63篇,最早一篇出现于2006年,并在此后出现稳步增长,2017年达到峰值。

一、“校园暴力”研究脉络与阶段分析

本文利用发表年度对CNKI数据库内“校园暴力”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以我国“五年计划”政策为历史背景和时间脉络,学者们对校园暴力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一)“八五计划”时期:拉开校园暴力研究之幕

1991年至1995年,此时期我国关于“校园暴力”为主题的研究文章仅有3篇。此阶段我国处于“八五计划”时期,这段时间是我国的改革热潮,也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目标的时期,国家更关注经济方面的发展,所以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不多。在CNKI数据库中对校园暴力研究最早的文章是1990年学者晓伟的《法国校园暴力多》,但此文章仅以较小的篇幅对法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发生缘由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九五计划”时期:开启国外视角研究之路

1996年至2000年正值我国“九五计划”时期,学者研究校园暴力的文章数量开始缓慢增加,国内学者通过对国外的校园暴力现象的研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开启了国内校园暴力的研究历程。从国外视角进行分析的文章有白雪的《校园暴力频传,法国教育界敲警钟》、王洪刚的《肆虐的校园暴力在韩国》、王彬的《美国: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等,这些文章对国外的校园暴力进行关注研究,从而分析校园暴力事件所产生的原因。国内视角方面,庞桂美、杨守存开始从国外校园暴力现状问题上入手,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1]汪宇峰在《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一文中不但分析了校园暴力的成因,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我国的校园暴力研究之路进行铺垫。[2]

(三)“十五计划”时期:多学科视角进行研究

2001年至2005年的“十五计划”进程中,以校园暴力为主题的文章在CNKI数据库中急速增长为165篇,各界学者开始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研究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此阶段,各界学者开始尝试以法律、心理、社会等视角对校园暴力的发生原因进行预防对策的研究。通过CNKI数据库中的关键词共线网络功能,分析这五年的文章关键词中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文章达到了41篇,由此可见校园暴力多与青少年犯罪相联系,多数的暴力行为直接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四)“十一五”时期:深入原因及对策分析

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关于校园暴力的文章数量开始激增,多数文章从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学者对校园暴力的研究开始运用实践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此时期因网络媒体的发展,关于“网络暴力”的研究数量也开始激增,从而致使校园暴力的行为更加隐蔽,研究难度也更大;文章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学对校园暴力提出了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十二五”时期:开启多元路径的研究

“十二五”时期,学者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不仅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也从多元治理层面对校园暴力治理进行路径分析。但这个阶段对校园暴力的重视程度、治理方法、法制完善及实践经验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而网络的不断发展也使校园暴力逐渐延伸到网络领域,使监管和治理都更困难。多数学者也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以多元的视角对校园暴力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究,如以教育法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交叉学科视角对校园暴力展开探究。

(六)“十三五”时期:上升法律层面的研究

在“十三五”期间,校园暴力现象受到国家重视。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开启了国家治理校园暴力的法律之路。仅过数月,多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综观《意见》的内容,体现了从现行法律、政策与实际出发,明确各方职责,综合防治的基本思路。[3]关于校园暴力的法律防范研究文章数量迅速增长,关于校园暴力研究的文章也呈“井喷式”增长,国家层面的重视开启了校园暴力的研究热潮。

二、“校园暴力”研究关键词相关分析

(一)发表年度数据分析

从文章的发表年度数量上来看,我国CNKI数据库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始于1990年。从近30年的研究数据来看,校园暴力的研究文章从2003年开始持续升温,特别是2014年至2015年增长率高达150%,2016年至2017年持续增高,环比上年增长至88.6%。自2016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2017年的发文量突破351篇,达到历史最高。而CNKI数据库对2019年文章的发表量预估值是377篇,由此可看出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文章其热度居高不下,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关键词内容及频度分析

从分析结果来看,近四成的文章关键词为“校园暴力”;从校园暴力的行为主体进行分析,有79篇文章关键词为“中小学生”,39篇文章关键词为“未成年人”,31篇关键词为描写“大学生”的文章。从上述数据可得出,校园暴力高发阶段在未成年人之间。从内容上看,有62篇文章探索校园暴力“形成原因”,41篇文章对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进行叙述,18篇针对校园暴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不乏对国外校园暴力情况进行研究,针对美国校园暴力情况研究的文章共23篇,日本有13篇,涉猎国外校园暴力情况研究可对我国的校园暴力预防提供参考。

(三)研究层次分析

对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层次进行研究,其中55%的文章属于基础研究,主要是针对校园暴力的理论基础进行叙述。随着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数量的激增,国家加大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罚的力度,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律,15%的人转入对校园暴力的政策研究。

(四)文献来源分析

根据文献来源的分析,近29%的校园暴力文章发表在“法制与社会”刊物上,基于此可得出,国家对校园暴力的界定不只属于单纯的校园冲突,更多偏向实质性的犯罪行为,其中来源于“青少年犯罪”的文章占据了16%。《中国学校卫生》《中国教育报》也对校园暴力的内容板块给予了关注。其余各刊物也对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有所涉及,共计比例占据了近半的文章数量。

(五)资源类型分析

在CNKI数据库中对有关校园暴力所发文章的资源类型进行分析,可看出其中以期刊为主要发表形式的文章占到了70%左右,期刊文章从各方向对校园暴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研究资源的主要来源。而硕士论文和报纸文章数量相当,分别为259篇和209篇,但硕士论文对其研究更为深入,也更为具体。报纸文章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其也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三、“校园暴力”研究内容分析

(一)关于校园暴力的界定分析

梳理国内多数文献资料,发现对校园暴力并没有较为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概念解析。国内学者姚建龙概括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模式界定,一种是以“校园”为中心的空间界定模式,另一种是以“师生”为中心的主体界定模式。其概念主要从校园暴力的空间要素、主体要素、行为要素、被害要素这四种构成要素上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攻击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他所主张的“合理辐射说”对校园暴力的空间范围采用“200米原则”进了合理的界定。而国内学者徐久生先生则以“师生中心说”着重从行为要素、心理要素、主体要素对其进行界定,认为校园暴力是指施暴者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和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这个定义对校园暴力的空间要素和主体要素中的施害人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明确了校园暴力的心理要素和行为要素。朱作鑫则主要从时间要素及主体要素的关系上对校园暴力的发生进行界定,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综合来看,我国学者对校园暴力这一概念大多从空间要素、时间要素、心理要素、主体要素、行为要素、被害要素这六个要素方面进行概念界定,其中歧义最多的是空间要素、主体要素方面的界定。

(二)关于校园暴力的成因研究

在研究校园暴力的文章中,学者对校园暴力的成因有较多的分析,只有对校园暴力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找到预防治理校园暴力的对策。黄伟认为我国校园暴力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法律的缺位,二是管理的缺位,三是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因素消极作用的结果。冯凯丹认为中学校园暴力的成因有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欠缺、家庭不和谐的因素、学生自身的消极因素。邹军认为校园暴力的成因总结起来可分为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失范因素、法制因素这五个方面。杨小雪认为校园暴力仅与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结交不良同伴息息相关,而且深受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并且校园司法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

(三)关于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的探析

2001年至2003年,我国的司法部预防暴力研究所对校园暴力事件开始进行课题立项研究,此课题是我国国内学者首次开展对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而我国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多数从外部环境进行探究,认为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的负面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郑丽认为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完善法律法规、净化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曹旭伟认为校园暴力问题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该问题也需要各方的努力。也有学者将其归因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认为心理预防才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重中之重。

四、“校园暴力”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一)完善對校园暴力概念与责任的界定

目前对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多数学者所争论的“校园内说”和“校园周围说”,有其一部分原因是对校园暴力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校园暴力的责任主体有学生、家长、学校,清晰的主体划分才有可能明确责任划分。因此,校园暴力的概念理论界定是划分校园暴力责任归属的前提,只有官方明确了校园暴力是以发生地进行划分还是以行为人、受害人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进一步对其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划分。目前我国对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需要学者对其进行明确的研究、教育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为其责任的界定打下基础。

(二)加强对校园暴力各主体的深入研究

我国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正在深入,但对其研究对象多关注与施暴者和受暴者,对校园暴力旁观者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我国关于旁观者的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主要以宋雁慧学者为代表。国内对校园暴力旁观者这一角色在研究过程中因其参与度不高,容易被忽视,但校园暴力的旁观者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且对旁观者的心理机制研究较少。旁观者的人数是庞大的,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时,旁观者的心理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如不及时关注这个群体,旁观者也可能变为施暴者。

(三)需扎根实证进行实证研究

校园暴力一直以来较为敏感,其研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校对此方面的研究较为避讳,所以导致校园暴力相关的实证研究寥寥可数。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不扎根实证,很难发现其根源问题,进而导致其治理缺乏一定的依据,面对校园暴力这一难治之症,还需基于校园中的真问题,扎根实际的校园暴力案件,问诊其症结,找准痛点难点,对解决校园暴力这一问题提供根本的依據。

(四)应加强对学校教育防治校园暴力的研究

校园暴力的防范,依靠制度来规避是一方面,更要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多方管控。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姚建龙认为我国关于校园暴力的防治政策、法规的出台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导的。学校教育在此过程中应充“智”于教,用教育从根源上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所以对校园暴力的“育”进行内容设计非常重要,但学者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内容设计的要点是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恶势力,如何在面对校园不公后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五)需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机制视角研究

在众多关于校园暴力治理的文章中,大多数的学者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治理对策都是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认为外界环境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的活动,并对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也表明了国家对校园暴力重视与治理的决心,这为建立社会协调、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体制指明了道路。现阶段对校园暴力的对策研究多从单方面入手,怎样调动各部门对其进行联合监管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校园暴力在国家治理下,可调动各部门组织对其现象的监管,但综合治理目前只是初具雏形,并未达成一致的综合治理方案,仍需要多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庞桂美,杨守存.校园暴力及其成因分析[J].山东青少年究,1996(3):37-38.

[2]汪宇峰.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9(4):29-32.

[3]教育部.应对学生欺凌更需各负其职综合防治http://www.moe. 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2016_zl56/201611/t20161110_ 288439.html,2016-11-10.

[4]姚建龙.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38-43.

[5]徐久生.校园暴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6]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21-23,26.

[7]黄伟.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8]冯凯丹.中学校园暴力现象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7.

[9]邹军.试论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3):329-334.

[10]杨小雪.浅析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7):64-65.

[11]郑丽.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及预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2]曹旭伟.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6.

[13]孟洁.我国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9(4):143-144.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界定学者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议论文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高血压界定范围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程门立雪
大学者
试论装饰雕塑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