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意识形态响应策略研究

2020-05-10伍玲婧王玉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4期
关键词:团组织舆论校园

伍玲婧 王玉清

[摘           要]  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校园网络中充斥的各种舆论致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失偏颇。通过对校园网络舆论特征与传播阶段,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的影响以及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引导组织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校园网络舆论传播的各阶段提出高校基层团组织要强化日常引导与应急引导的顶层设计;建立网络舆论精准监测化解机制;整合社会媒介与电子团务资源,建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评价档案等响应策略。

[关    键   词]  校园网络舆论;主流意识形态;共青团;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88-02

当前,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呈现形式,对公众的影响日益突出。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26%。[1]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论主要参与者,网络舆论环境中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与新情况的传播,使“三观”正在完善的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高校基层团组织既是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者,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捍卫者,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目标,高校基层团组织应在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中主动作为。

一、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影响之困

(一)校园网络舆论特性与传播阶段

网络舆论附带多种意识形态内容。校园网络舆论聚合不同学生的态度与情绪,是大学生对校园内外事件观念和意见的反应。[2]面向贵州师范学院587位大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校园网络舆论特征有别于其他网络环境:(1)相关性。校园网络舆论内容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联系紧密。调查显示,大学生持续关注的网络热点为就业(75.13%)、创新创业(56.05%)以及教育公平(55.03%)等关系切身利益的舆论内容。(2)多样性。大学生对休闲娱乐(61.84%)、民生热点(51.62%)、军事科技(50.26%)、历史人文(40.03%)、社交动态(41.74%)等内容亦保持一定关注度,校园网络舆论已呈现“碎片化”切割。(3)自由扩散性。基于学生群体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学生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的网络随机联系,校园热点舆论又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舆论传播更加快速。

我们侧重舆论传播特性与学生网民个体方面的考虑,将校园网络舆论传播划分为四个阶段:(1)形成阶段。此阶段是校园网络舆论传播的发酵时期,是交换意见、回答帮助、发泄情绪而受到关注的重要时期。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交换意见,何种观点回答帮助,宣泄何种情绪,总能出现关注的认同者,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感。(2)爆发阶段。此阶段是网络舆论传播受到大量点赞与阅读后爆发大规模的观点碰撞时期,不同学生对主要舆论观念开始站队,相互间多次发生争论与说服,更有甚者扮演劝诱角色,该时期的精神压迫显现。[3](3)缓冲阶段。此阶段是网络舆论爆发后的一个缓解时期,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或舆论诱发的问题得以回应,让大学生的好奇心、关注点有所转移,网络舆论热度开始下降。(4)平复期。随着问题得以解决,舆论热度消退,但大家对该事件的关注不会立即消退,存在一定的消弭期。

(二)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的影响

网络舆论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兴载体,给我们带来机遇更迎来挑战。鉴于校园网络舆论相关性、多样性以及自由扩散性等特征,结合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园网络舆论生态场中,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安全存在一定问题。

1.校园网络舆论“井喷”,分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

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中,大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相关性与多样性并存,内容呈现多变性。大学生更容易受新鲜事物所吸引,具备通过网络舆论观察社会和大众情绪以及其他公共事件的条件。井喷的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复杂、多元舆论的出现更助长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蔓延。调查显示,虽然部分(43.42%)大学生比较赞成网络舆论场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但仍有不少学生(52.13%)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浪潮中,并未察觉到有较强的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感。“三观”处于逐渐完善阶段的大学生,甄别能力有限,而“井喷式”的校园网络舆论容易为非主流社会思潮提供生存空间,影响大学生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形成。

2.校园网络舆论通过传播大量娱乐化文化符号削弱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

有符号的地方就有意识形态存在。[4]氛围浮躁、追求短平快的主流意识形态异化明显,导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认知发生错位,逐渐弱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网络文化产品符號输出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加直观。

3.网络舆论中的负面言论损害主流意识工作主体的公信力

校园网络舆论形成是校园现实事件的反应,如一年一度奖助学金的评选,经常被网络舆论贴上“内幕”的负面标签,往往用“风起云涌、明争暗斗”形容评选奖助学金的过程。无视学校制定的评选规则,否定教师与评定小组的付出以及获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勤奋积极工作。激进负面言论放大了少数教职工的失德行为,对教师课堂戏说有目的地进行剪辑并疯狂传播,以偏概全,抨击整个教工群体,这些都会增加师生间的隔阂。网络舆论中传播不顾及真相及价值的负面言论,无疑会造成学生对主流意识工作公信力的怀疑。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之需

校园网络舆论基本语境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安全受到影响,转变大学生意识形态舆论引导与宣传格局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工作要点。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性不足

近年来,团中央对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重视程度有目共睹。高校基层团组织承担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直接责任,但对网络舆论引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调查显示,仅31.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力量为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向网络舆论基层团组织认识不足、执行力不够、畏惧发声以及缺乏一手信息等情况对基层团组织舆论引导主动性造成干扰。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网络舆论影响力不够

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意识到运用自媒体手段开展网络舆论引导与宣传的重要性,官博、官微俱全,但内容空洞、形式大于实质,粉丝与阅读量较少,内容缺乏新意,只挑精品留言显示,留言互动率较低。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量与参与度最高的是调查票选类舆论内容,非主流主题策划类公众推文影响力最高,正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類影响力最低。提高基层团组织自媒体活跃度,是提高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和实效性的核心所在。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网络舆论响应队伍质量不高

校园网络舆论响应是集复杂、专业与技术性于一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网络舆论的各阶段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在应对和引导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目前,多数高校基层团组织由学生干部、辅导员与团委书记构成,缺乏网络舆论宣传与引导的专业素质、缺乏有效的网络舆论化解机制是基本现状,无疑增加了基层团组织实现网络舆论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的难度。

三、基于网络舆论的高校基层团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实践响应之策

根据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安全影响与高校基层团组织加强面向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工作需求,我们拟通过校园网络舆论的各阶段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实践路径。

(一)网络舆论形成期:日常引导与应急引导的顶层设计

根据实证分析和文献梳理结果,建立日常引导与应急引导的顶层设计,将第一、二课堂与网络阵地深入融合,打造“三点一线”日常引导模式,延伸网络舆论意识形态安全触角,全面落实网络选课制度,有效利用自媒体手段,尤其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为要义开展网络征集活动项目,打磨活动意义与落地效果,通过网络调查票选项目,提高大学生参与度,符合日常生活认知与兴趣特征;特聘网络舆论引导专家作为应急引导专业团队总指挥,第一时间抢占网络舆论高地,尽力保证信息传播的准确、客观。

(二)网络舆论爆发期:利用云平台,构建网络舆论精准监测化解机制

利用云平台对一定局域网范围内的高校学生(校园内)网络行为进行精准监测,通过敏感词、关键词的频率捕捉的方法,科学监测大学生的思想倾向,针对思想偏颇的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引导代替直接删除舆论的方法,建立线上心理辅导团队与线下“心语空间”谈心屋,从根源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掌控校园网络舆论话语权。

(三)网络舆论缓冲期:对社会媒介与电子团务资源整合,把握关键少数

以贵州师范学院作为试点,尝试整合校园百度贴吧、QQ告白墙网络媒介与青年之声等电子团务资源,同步嵌入大学生利益诉求窗口,落实回应诉求制度,定期与校园百度贴吧、QQ告白墙把关人进行意见交换,共同进行宣传与引导;强化团学干部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拓宽发布信息形式,培养团学干部在网络舆论斗争中敢于亮剑发声,走在回应一线,用过硬的舆情研判能力,积极引导向上的网络舆论热潮。

(四)网络舆论平复期:建立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评价档案

构建学生、团学干部、辅导员、基层团委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建立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评价档案,其涵盖网络政治素养、网络净化志愿服务、新闻宣传转发评价、党团日活动等多维度指标,实现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变化趋势与教育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 //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2019-08-30.

[2]吴洋.网络舆论下的思政工作[J].人民论坛,2019(13):120-121.

[3]黄瑶.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4(11):68-70.

[4][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第2卷.李辉凡,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团组织舆论校园
做自己的支配者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
无主管企业建团组织后的隶属关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