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2020-05-10张元庆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

张元庆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辽宁经济带来巨大影响。2020年上半年,辽宁生产总值下滑,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投资、进出口、消费都受到严重影响。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辽宁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为实现辽宁“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扶贫攻坚等重要任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8-0063-05

对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扩散,并建立起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世界抗疫做出了中国贡献。疫情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影响,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大增,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危急时刻,辽宁及时调整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加强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效果。但疫情对辽宁经济也造成了严重影响,2020年上半年辽宁生产总值下滑,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部分企业破产。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据辽宁省统计局统计,疫情严重的第一季度,辽宁生产总值5082.1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6.3%[1]。第一季度辽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二季度情况有所好转,整个上半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达11132.5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依然下降3.9个百分点,与下降幅度较大的第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降幅收窄3.8个百分点[2]。除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所回升并呈现正向增长外,第二产业增加值依然下降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4.6%[2]。整体看,疫情对辽宁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也给辽宁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完成扶贫攻坚等任务带来巨大压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三大产业的影响

1.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农业的影响。企业延期复工,导致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停业,农产品供应链断裂,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影响,辽宁很多屠宰加工企业无法按时恢复营业,导致第一季度猪肉产量下降14.5%。酒店、饭店关闭,导致水产品需求量降低,第一季度辽宁水产品产量下降30.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下降29.5%,淡水产品产量下降32.8%[1]。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使得部分农产品销售渠道出现暂时性中断,产品积压、滞销,农民损失较大,生产积极性降低,加上供应短缺,饲养成本上升,家禽出栏率下降。第二季度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全省农业生产出现了一定的回升态势。上半年辽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速由第一季度下降3.6%转变为增长0.1%[2]。牛肉、羊肉、禽肉等畜牧業产品产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猪肉产量虽然依然下降,但较第一季度有明显回升。总之,疫情对辽宁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但与第一季度相比,上半年的整体情况在好转。

2.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工业制造业的影响。第一季度,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5%。从行业看,由于石化工业相关产品是生产防疫物资的基础原材料,石化工业产值实现增长。装备制造业虽然是辽宁重点发展的行业,但由于世界范围内产业链断裂,装备制造业需求下降,导致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7.0%[1]。同样,冶金工业也缺少必要的市场需求驱动,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停产停业,造成工业增加值下降6.3%[1]。受疫情影响,辽宁食品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也出现下滑,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仅0.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只有6.3%。此外,辽宁工业制造业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9.7%[1],成为影响辽宁工业制造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辽宁外商投资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堪忧,增加值下降幅度达24.7%[1]。在内部需求拉动无力的情况下,外部资金利用率也大幅降低。积极的情况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4、5、6月份出现正增长,与疫情严重的第一季度相比情况有所改善,其中,4月份增速为2.1%,5月份增速为6%,6月份增速为3%,整个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3%,但情况明显好于疫情严重的第一季度[2]。特别是石化工业取得了较快增长,为辽宁工业制造业复苏奠定了基础。

3.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第三产业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一季度辽宁餐饮、住宿、电影、娱乐、旅游等行业都出现萧条景象。由于停业,缺少现金流量,很多企业破产。同时,受疫情影响,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大减少,2月份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0%左右[3]。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住宿和餐饮业新登记9546户,同比下降43.86%,第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共注销6525户,占同期新登记数量的68.35%[3]。同样,电影娱乐和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也无法正常营业,业绩大幅下滑,相关公司甚至破产清算。据辽宁省统计局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8%,城镇零售额下降25.0%,乡村零售额下降23.7%[1]。第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第三产业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基于疫情防控需要,辽宁第三产业并没有恢复到疫情暴发之前的状态,与2019年同期相比,第三产业发展依然呈现下降趋势,上半年辽宁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态势仍然不容乐观。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第三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三大需求的影响

1.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据辽宁省统计局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2%,其中,除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7.9%外,第二、三产业投资都出现下降,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9%[1]。由于疫情阻断了大部分产业链条,导致投资信心不足,省内民间投资下降13.9%,国有控股投资下降22.4%,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下降21.6%[1]。外部投资减少使辽宁经济发展缺少了外来动力,而内部投资减少,又使辽宁经济发展失去了内在动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还有房地产销售,第一季度,辽宁商品房销售面积40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9%;商品房销售额364.6亿元,同比下降14.0%[1]。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总体来看,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7%,跟第一季度相比降幅收窄了13.5%[2]。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虽然出现回暖迹象,但上半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依然下降,这也成为辽宁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进出口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外贸出口业务冲击较大,出口规模大幅减少,对辽宁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据海关统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外贸进出口总额共1717.2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总额635.2亿元,下降17.9%,进口总额略有增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业务受影响严重,同比下降20.2%[1]。因疫情在全球蔓延,产业供应链断裂,产品需求下降导致辽宁产品出口规模大幅下降,其中,钢材出口规模降幅达41.2%,机电产品出口规模降幅达17.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降幅达17.2%[1]。因钢铁等大宗商品出口下降严重,导致辽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7%[2]。上半年出口总额下降了16.7%,与第一季度相比,降幅收窄了1.2个百分点[2]。纵观辽宁上半年进出口贸易状况,民营企业起了巨大作用,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了15.5%,比第一季度提升了2.3个百分点[2],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疫情对辽宁进出口贸易的冲击。

3.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消费的影响。消费是拉动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疫情导致辽宁居民消费品供需失衡,消费品供给数量减少、价格上升,消费需求降低。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辽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8%[1],但辽宁涨幅低于全国平均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5%,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3%[1]。由于疫情暴发,居民居家时间较长,作为必需品的食品烟酒类消费品需求较多,价格上涨较多,达到14.3%,服装类消费品价格上涨0.6%[1]。受交通管制和担心被传染的心理影响,辽宁交通类消费品价格下降2.3%[1]。疫情中,医疗资源紧缺,进而导致辽宁医疗保健类消费品价格上涨3.6%[1]。疫情导致工业产品需求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9%,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3%[1]。经过第二季度的恢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趋势,整个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6%,相较第一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2],其他各项指标虽然依然上涨,但与第一季度数据相比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回落。可见,疫情导致辽宁消费价格指数普遍上涨,居民消费成本普遍增加,消费需求下降。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采用科学的防控方法,依靠技术进步和严格的管理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化危机为契機,促进辽宁经济稳步发展,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目标。

(一)加快全面复产复工复学,早日恢复经济社会秩序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但最大的担忧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后反弹,出现二次暴发或三次暴发。辽宁为尽快复产复工复学工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和学校恢复了常态,但距离完全恢复依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辽宁早日全面复产复工复学是恢复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辽宁要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层层落实防控责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加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力度,在“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力争实现“全员检测”的终极目标。建立长期检测制度,可随时进行检测,重点监测流动人员健康状况。通过技术手段有效保障全面复产复工复学,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确保经济社会稳定。

(二)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农业现代化

辽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但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不高,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影响。疫情期间,辽宁大量农产品加工企业停产、停业,大量员工失业,辽宁农产品供需失衡。随着疫情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部分农产品出口,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提前科学布局辽宁农牧业,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实现农业集约化,减少非农用地浪费现象,提升土地单位产出和土地利用效率是辽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调整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确保粮食安全。为减少疫情对辽宁农牧业的影响,加速提升辽宁农业产业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关键。一方面要加速促进辽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由人工操作向智能化操作升级,另一方面要提升辽宁重要农产品种植区耕种、浇灌等智能化水平,实现辽宁农业高度智能化。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实施辽宁农业“两区”建设省长负责制,各级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和经济作物配置科学,化危机为机遇,通过农业智能化升级确保辽宁农产品供给充足和农民收入稳定。

(三)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中辽宁制造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的一面显露出来,辽宁需要重新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特别是要改善医疗产业薄弱的现状。一是补短板,加速改变辽宁医疗器械产业和医疗服务产业薄弱现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加速辽宁医疗器械产业和医疗服务产业发展,科学布局医疗产业,积极协助辽宁原有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转产医疗器械企业申请出口资质,催化辽宁医疗产业萌芽,促进其发展和壮大。二是重构辽宁医疗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医疗上游产业。侧重打造产业链中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所需的医疗产品环节,如病毒检测产品研发产业等。三是整合省内先进实验室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辽宁医学创新能力。辽宁具备优质的实验室资源,如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应积极组织相关实验室与医疗企业实施资源整合,加大投入,进行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创新,带动辽宁医疗产业发展壮大。另外,复工企业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实施工人轮流作息制度,严重影响了复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要加速推进辽宁工业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四)促进第三产业营销模式升级,加快发展网络经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都受到巨大冲击。即使疫情得到控制,第三产业也无法获得疫情暴发之前的客流量,很多企业破产,大量人员失业,有可能产生更多金融风险,带来更多社会问题。因此,积极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扩大互联网企业规模,升级第三产业营销模式,重点发展网络经济是辽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同时,大力加强与国内和国际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将更多辽宁资源整合进网络经济范畴,对实现辽宁第三产业在疫情中的重生至关重要。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通讯产业的高度发达,因此,辽宁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抢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项目。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界定,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具体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这些产业是未来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然,可以根据辽宁实际情况优先建设5G基站、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助推辽宁工业升级,扩大互联网产业规模,解决辽宁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加大对互联网初创公司扶持的力度,培育更多具有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具有互联网创新技术和专利的公司给予更多优惠和政策支持,形成规模优势,为辽宁未来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五)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确保就业与社会稳定

中小企业是辽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有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进而导致工人失业,失去生活来源,给家庭带来负担,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扶持中小企业不仅能够促进辽宁经济发展,还能稳定就业,进而确保社会稳定。政府要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具体包括:一是减税降费,增加政府补贴。对于疫情期间经营困难或停产、停业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采取退税补贴等方式确保企业能够重新开业,避免出现破产危机。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出台金融扶持政策。特别是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可通过成立中小企业专项防疫支持基金或者成立中小企业防疫众筹基金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可为中小企业提供利息更加优惠的专项贷款,对于因为疫情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的企业,银行应当允许其延期偿还,从而帮助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对于目前生活有困难的员工应该出台政府救助措施,防止出现不稳定因素。

(六)加大财政补助和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辽宁经济发展放缓,在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等指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對居民财政补助和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实现辽宁经济内生性增长。财政补助包括对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体的补助,等同于疫情补贴,应通过发放现金补贴、消费券或购物优惠券等方式,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体的补助,增加他们的收入与消费能力。转移支付包括对省内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专项支持补助,保证其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生产持续性,避免农业生产受到疫情影响,更要防止已脱贫人口因为疫情返贫。在财政允许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扩大补助范围,向更多居民发放疫情补助,促进消费,激活经济。同时,基于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增加对辽宁医疗行业公共产品的投资规模,鼓励有关疫情防控物资和医疗技术、设备等项目的研发创新,进一步提升辽宁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和效率。加大对辽宁其他公共基础行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刺激需求增长,适当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因疫情出现的短期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增强辽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疫情后经济反弹提前布局。

参考文献:

[1]2020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综述[EB/OL].辽宁统计局网站http://www.ln.stats.gov.cn/sjjd/sqzx/202004/t20200426_3841120.html.

[2]2020年上半年辽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下降3.9%[EB/OL].https://www.askci.com/news/finance/20200723/0849591164613.shtml.

[3]2020年一季度辽宁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EB/OL].http://www.cqn.com.cn/zj/content/2020-04/27/content_8571669.htm.

责任编辑  魏亚男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