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湾化学:匠心聚力强企逐梦

2020-05-10韩海燕

走向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海湾化工化学

韩海燕

实业兴则国家兴,实业强则国家强。在讲究速度的现代商业世界,海湾化学以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质量优在青岛化工企业中脱颖而出。

穷则变,变则通。时代如同催化剂,在企业有条不紊的内在演进中,引爆激烈化学反应,加速了企业升级迭代的进程。一家能跨越时间不断发展的企业,有两组需要辩证看待的相对关键词:快和慢,保守和创新。海湾化学做到了在快中做优、在创新中做好。

初春,海湾化学的园区里嫩芽新发、池水清澈,鳞次栉比的大型装置正稳定运转。此前,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防疫物资的生产和供应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作为重要防疫物资之一的次氯酸钠,既是广谱、高效、安全的消毒剂,也是消毒液主要生产原料,随着疫情的蔓延,次氯酸钠需求骤增。海湾化学作为青岛地区目前最大的次氯酸钠生产企业,第一时间启动防疫物资应急生产部署,用实际行动勇扛国企担当,助力疫情防控。

一场变革,一次变化

1999年8月,新一届拥有专业知识、勇于接受挑战、经过多年实战历练的年轻领导班子走上了企业改革的前台,由此拉开了企业“第一次创业”的序幕。

有着一线实践经历的班子成员,自上任伊始便始终保持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视野定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准确把握氯碱市场脉搏,使企业多年重大决策无失误,这是公司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了做到这一点,以董事长李明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在关乎企业发展前途的各个重要节点上,表现了高度的智慧与勇气。从无机产品向有机产品的结构调整以及生产装置的逐步升级配套,从离子膜烧碱的扩改到最终淘汰隔膜法制碱工艺,直至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一全国第9个国家级新区实施的海晶化工搬迁升级改造。2013年10月,老厂区内的中央调度室,随着调度长通过电话发出的一声远程指令,海晶化工老厂区生產系统全线停产正式启动。至此,曾在四流南路66号创造了无数辉煌,引领了青岛产业发展的海晶化工,在走过66年后全部停产,昔日喧嚷的海晶化工从此时变得沉寂,而海湾化学的宏伟蓝图却正在徐徐展开。

从2010年海晶化工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启动搬迁到2014年海晶化工整体搬迁到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海湾化工产业园,历时4年的环保搬迁,让海晶化工完成了向海湾化学的华丽蜕变。

海湾化学如今的面貌,还得益于一场极富想象力的变革。

原来海晶化工氯碱装置生产的烧碱,是东岳泡花碱生产偏硅酸钠的基础原料,产出的氯气是生产氯乙烯的基础原料;而青岛碱业的苯乙烯装置所需原料乙烯,也是海晶化工生产氯乙烯的基础原料。海湾集团将3家企业聚合在一起,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2017年9月,海湾集团提出了“一体化"战略,将原海晶化工、青岛碱业新材料、东岳泡花碱等3家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安排在同一个园区,成立了海湾化学。

这种“一体化"模式,重塑了生产流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购、能源供应、物流仓储等生产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管理手段大幅降低了企业管理环节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重组后的海湾化学总投资53亿元,占地133公顷,拥有年产30万吨烧碱、40万吨氯乙烯、4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苯乙烯和12万吨偏硅酸钠的能力。“1十1十1》3”的组合效应凸显。

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海湾化学的整合,从更深层来讲也是一次内部供应链的优化,以集约化经营凝聚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的比较优势:通过乙烯的集中采购,企业对供应商具有了更大的议价能力;多重产品的营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也让企业具有了对经销商更大的议价能力。最终,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最佳的供货资源,建立起强势销售网络。

2017年8月16日,《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再一次证明了海湾化学独到的战略眼光。同年,海湾化学荣获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称号,成为全国氯碱行业中两个获此殊荣的企业之一。

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也让海湾化学不断进行着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和引领。按照“四化”和“一体化”的要求,海湾化学先后引进英国英力士专有工艺技术,生产VCM及通用型、特种PVC树脂产品;引进美国德西尼布石伟公司的乙苯脱氢法清洁生产工艺生产苯乙烯;引进日本氯工程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技术,生产高品质烧碱;引进德国技术,建设包括5万立方储罐在内的低温乙烯储运装置。这些新技术在安全、环保、节能与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生产出满足国内外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

过去,海湾的产品大多应用于管道、普通塑钢门窗等领域,而现在,海湾的高端产品,甚至能替代部分美国、日本同类产品。伴随新工艺、新装备的投入使用,海湾化学逐渐进人世界高端市场,下游客户均为如雀巢集团、荣威体育用品、威高集团、扬子江制药等各行业顶尖企业。

如今,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海湾化学作为行业引领者,有了更为广阔、更为明晰的发展路径——在持续扩大产能的同时,不断向着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一次转换迈向高端

2018年是海湾化学一期项目全面.达产后的第1年,这一年实现销售收入77.8亿元,企业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向绿色高端美丽化工迈进。

2020年是落实海湾集团“三步走”战略,海湾化学实现过百亿目标的重要一年,而二期项目尽早投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2019年10月底,一场二期项目推进大会在海湾化学召开。会上,海湾化学与海湾设计院及19家单位签订了二期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邹铁军出席会议并充分肯定了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管理单位为企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指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参与,更离不开企业内部各专业力量。他要求发扬内部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项目建设,生产项目齐发力,打好百亿攻坚战,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冲刺百亿的目标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这就要求大家可以向内聚力,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真抓实干,遇到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言弃,确保装置安全运行,借力发力,推进二期建设。因为,打响百亿“攻坚战”,除抓好生产经营外,二期项目是很重要的增量。“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海湾化学的发展,非一人一部門之力。实现海湾化学高质量发展是重振青岛化工雄风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凝聚共识,善于向外借力,发挥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的优势。为调动外部积极性,海湾化学也对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按合同约定优先考虑付款安排,优先考虑今后项目合作。与此同时,也要向内发力,调动工程、技术、安全、机电仪等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为调动内部积极性,公司将在二期项目投产后召开第二次科技进步大会,表彰在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此外,公司也将在施工监护、人员培训、生产准备开车方案等工作上做足功课。通过内外聚力,攻坚克难,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力往一处使,确保生产经营稳定,二期项目落地投产,为2020年百亿目标“铺路架桥”,为海湾化学高质量的发展蓄能助力。

随着后续项目的落地实施及产业链延伸,海湾化学2022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40亿元,2025年将达到21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海湾化学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居国内第一,苯乙烯产能是国内单套最大,5万立方米低温乙烯储罐是国内最大,偏硅酸钠产能居亚洲第一,双酚A产能是国际上单套最大。海湾化学的品牌效应将日渐凸显,既而更好地完成“三步走”战略。

从海晶化工到海湾化学,不只是一次空间意义上的转移,也不只是一个名字的更替,更是一次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装备升级的机遇。海湾化学借搬迁之机,获得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动力,更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空间,未来,随着二期项目的建设,海湾化学让我们更值得期待。

落实疫情防控保证稳定生产

近日,中共青岛市委常委、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到海湾化学调研。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工委书记、主任封洪海,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邹铁军,海湾化学总经理高自建陪同。

李明汇报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疫情防控情况。孙永红、耿涛对海湾化学春节期间,抓安全生产,抓疫情防控,两不误、两促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疫情面前,海湾化学立足企业,立足本职,支持新区和全市抗击疫情,体现了国企的责任和担当。希望海湾化学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保安全、保生产、保市场、保稳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的不利影响。市领导表示,市、区两级政府支持海湾做好做强做大,全力打造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化工企业。

调研期间,领导们还参观了海湾化学中央控制室和主要生产装置。

猜你喜欢

海湾化工化学
学生作品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海湾国家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初识海湾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