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流不息
——四川美术学院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艺术创作

2020-05-10宁佳NingJia

当代美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布面木刻美术学院

宁佳 Ning Jia

从1940年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初创伊始,到历经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最后改名四川美术学院,我校的历史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经历了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革等。尤其是,由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部分骨干南下,1950年在重庆成立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设计类学科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我校从成立到院系调整合并,尽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却完成了从短期艺术培训到新型正规高等艺术院校初级阶段的转化,并在院校选址、校舍建设以及军队文艺干部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为四川美术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当时,学校成立正值新中国建设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学校在创作方面遵循建国初期文艺方向,以具体有效的方式培养人民艺术干部。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学院师生们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结合社会实践,把创作题材聚焦在重大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改革上,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如火如荼的时代图景。这些作品中有众多积极宣传抗战、鼓舞人心的佳作,其形式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宣传画等;他们的创作也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可以说,四川美术学院的美术专业的传统是老先生们凭借精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和创作经验,为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学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功底。

今天再次回顾四川美术学院这段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创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表达家国情怀,深入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从20世纪40年代以川美为核心的“四川版画”书写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辉煌篇章,50年代以现实主义绘画描绘新中国、新生活,讴歌新中国建设成就,60年代初塑造震撼世界的经典雕塑;70年代末以人道主义关怀为重要发端,成为新时期艺术界思想解放的先声。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以一大批经典作品描绘时代画卷,与历史同行,铸造现实主义的艺术魂魄,反映了现代中国由苦难走向辉煌的时代主题。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阿鸽、蔡振辉、杜泳樵、范朴、冯建吴、冯星平、古月、何孔德、简崇志、江碧波、江敉、康宁、雷荣厚、李景芳、李少言、李文信、李有行、李正康、林昌骏、刘国枢、刘艺斯、吕琳、吕树中、马振声、米立权、苗勃然、尼玛泽仁、牛文、庞薰琹、其加达瓦、施肇祖、谭学楷、唐德泉、唐正兰、汪子美、王大同、王元寿、魏传义、吴作人、夏培耀、谢梓文、徐仲偶、杨受安、叶正昌、尹琼、袁吉中、张方震、张漾兮、赵蕴玉、周继雄、朱晓华

“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1940—2020)”· 第一单元“川流不息”专题参展作品

1叶正昌保卫世界和平布面油画140cm×123cm20世纪50年代初

2牛文、李少言当和平解放西藏的消息传到康藏高原黑白木刻50cm×32cm20世纪50年代

3吕树中钢铁民兵黑白木刻52.7cm×78.8cm1965

4刘国枢修筑川藏公路布面油画130cm×260cm1977

5江敉战鼓黑白木刻35cm×50cm1962入选第五届全国版画展

6刘艺斯南瓜布面油画120cm×90cm20世纪50年代

猜你喜欢

布面木刻美术学院
王秋莲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塬(布面油画)
四月风(布面油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桌上盆景(外一幅)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张方白艺术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