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09孙存启
孙存启
摘 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建设生态公益林是保护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就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策略;生态环境;公益林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118-0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志码: A
生态公益林是一个地方尤为重要的一项自然资源,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土地环境的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重大。生态公益林的类型有很多,比如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国防林等,其对国家以及地区的生态安全而言作用重大。但当前生态公益林的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进行简要探析。
1 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重要性
1.1 生态公益林的分類
按照培育的目的以及主导功能的不同,可将生态公益林分成特种林与防护林2种。其中特种林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以及国防等为经营目的的森林,还可将其具体分化成自然保护区林、革命纪念林、环境保护林以及风景林、试验林以及国防林等。另外,防护林即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风固沙、国土保安为经营目的的森林,其具体可划分成护路林、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以及水源涵养林等。
1.2 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
生态公益林有其独特的生态效益以及环境保护能力,比如保持水土、净化水质以及涵养水源等,同时也是气候调节器,能够起到减少噪声污染、防尘固沙、改善气候的作用。创建生态公益林可以很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以及气候环境,确保当地生态稳定的发展。
2 生态公益林保护面临的问题
2.1 毁林开荒破坏公益林的现象严重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收入,私自开垦一些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的生态公益林,以此来耕种更多的农作物,从而造成生态公益林被破坏,甚至消失的情况。另外,伴随着农村经济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在公益林区居住的牧民与农民,其发展农家乐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建设农家乐肯定会破坏公益林地,这就严重破坏了林木与林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由于大部分生态公益林都处于位置较远、条件复杂的区域,这些地方通常交通不够方便,交通工具落后,当地群众的生活也较为困难,农民没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收入,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不得已选择砍伐树木去销售,对生态公益林造成了破坏。
2.2 盲目造林轻管护
我国在建设生态公益林期间,仅仅是盲目造林而忽略了林业管理,致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却不见成效,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流失,同时还耗费了人力。所以,在人力造林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后期的管理与防护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致使公益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并且,生态公益林通常分布较为广泛,占地面积大,很难进行管理,所以需构建完善的生态公益林监管体系[1]。
2.3 管护工作不到位
当前很多生态公益林区缺乏有效管理,甚至还有的地方根本未设置专门的护林员进行看管,致使生态公益林在遭受破坏时无法及时控制,从而造成大面积破坏。对于一些位置偏远、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职责分配给了当地农民,而这样的林地又分布零散,占地面积并不大,加之农民的保护意识淡薄,进而在多个方面都制约了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理。另外,还有些农民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很难理解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益处,领略不到保护林区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所以,管护工作的落实就很困难。
3 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策略
3.1 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意识,政府以及相关林业部门需对公益林区的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其意识到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且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主动配合政府与林业工作者。倡导自觉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所有资源,严禁肆意砍伐林木,并且通过多方渠道加大对林业保护的宣传力度。
3.2 提高对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投入
要实现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先进的管护设备,提高对管护人员的技能培训,以为更好地进行生态公益林保护提供更可靠的人才保障。首先需从护林较为发达的地区或者国家购置一些先进的管理设备;然后再聘请护林专家对现有的护林人员进行管理培训,以增强护林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提高保护生态公益林的意识,使其可以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合理应对各类突发事故,以确保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2]。另外,还应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的薪资水平,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 构建完善的产权机制
完善产权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进而达到有效分离管护责任。另外,明确生态公益林的经营试用期承包农户,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确保农户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损害,还应将林区的防火、防盗等责任落实到承包商身上,以此规避家庭管理模式的缺陷。同时,给予失去林区承包权的农户适当补偿,以确保当地农户的基本收入,进而有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
3.4 构建有效的经营管护模式
首先,构建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与激励体制。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也要综合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发展需求与生存条件,使得生态公益林的责任人与管护人员的权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责任人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参与到林区管护方案设计当中,以确保管护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护相关责任人的权益,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补贴。另外,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生态公益林的首要作用就是净化空气、防尘固沙等,这属于外部经济现象,但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者与保护者而言,却没有直接的价值,所以,为了提高责任人的利益,国家可通过给予一定补助来激励其加强管理。
4 结语
生态公益林对于保护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作用重大,所以政府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坚决打击砍伐过度的情况,科学进行生态公益林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提高农村参与保护的意识,以实现生态公益林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罗卫桃.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加强公益林的监督管理[J].南方农业,2016,10(18):110-111.
[ 2 ] 张玥冕,于海菁.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