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识谱在器乐教学中的作用
2020-05-09徐丹丹
徐丹丹
摘要:在核心素养要求和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下,识谱和器乐教学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而谈及学生的识谱能力,也是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所研究的方向。同时,为了提高和贯彻落实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识谱还促进了器乐教学的中所遇到的问题,正如2011版课标所言,只有学习并掌握好识谱、演奏等基本的音乐要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积极的自主性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识谱;器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261-01
1.识谱在课堂器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办的公租房小学,因为本校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区县不同社会群体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经济、文化等不仅存在着差异外,在对音乐学科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随着课堂乐器的普及,六孔陶笛成为了我校学生音乐学习的入门乐器,因为它不仅价格低廉且便于携带,但由于多数学生识谱能力相对较弱,孩子们在器乐演奏中就显得有些吃力。良好的识谱能力能不仅能促进学生在六孔陶笛的演奏能力,还能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并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和审美乐趣。因此,识谱在学生演奏器乐中极为重要。
2.识谱教学能激发学生在器乐演奏中的发散性思维
在识谱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音乐符号,如果生硬的将这些音乐记号给处于中低阶段的孩子们讲解,运用到器乐演奏中,他们不但会觉得记来枯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音乐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用器乐吹奏歌曲《只怕不抵抗》时,遇到的延长记号。孩子们马上迫不及待的进行举手发言,并自豪的说出他们对这个音乐符号的理解,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记号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记号呢?当孩子们发散性的认识了这个音乐记号时,不仅能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并且学生在演奏器乐的过程中,对特殊的音乐记号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3.识谱教学可提高学生在器乐演奏中的听辨能力
在识谱教学上,教师可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制定游戏识谱吹奏法,如:“你来吹,我来猜”的方式,老师指着黑板上器乐指法图谱,七个基本音的任意一个,引导学生看谁能又快又准的吹奏出相对应的音名,并反复练习。待学生熟悉后,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再次强化这个有趣的游戏。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方式,孩子们不仅识谱能力的到了提高,更能快速准确的分辨出吹奏的音名。在节奏上,同样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进行“快乐拍节奏”,如:以两小节或四小节不等的节奏写到黑板上,把八分音符和四分符组合成不同的节奏型,先示范一两次让学生安静聆听,再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拍一次,然后全体学生看节奏一起整齐的拍,最后用乐器中任意一个音,按黑板上简单的四小节节奏型吹奏,待孩子们大多能掌握时,增加相应难度即听奏,由一至四小节不等的节奏听奏。在明确了听奏次数后,教师给出答案,由孩子们比照修改后自主吹奏准确节奏型,从而不断深化孩子们对器乐演奏上节奏的把握。通过在听奏识谱训练中,学生们在音乐听辨能力上有较大提高。
4.识谱教学能调动学生器乐演奏的自主学习力
众所周知,在器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和积极参与到器乐演奏中,假如学生不能识读乐谱,那么学生便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器乐自主学习。在学生能准确地识读乐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加入乐器演奏中指法的运用、气息控制、吹奏技巧等配合学生利用钢琴引导其完整演奏曲目,如吹奏《小星星》及《送别》等一些简单的乐曲时,先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查阅歌曲的创作背景,再鼓励性在有限时间内自主识唱乐谱,然后教师利用钢琴带动学生视唱乐曲并体会歌曲的情绪情感,最后师生一起合作完整演奏乐曲,并利用大型文艺活动让学生上台展演。通过以上的方式练习中,公租房的孩子们不仅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式,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力。
5.结语
识谱是小学音乐课堂学习中基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三点知识与技能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包含了识谱,而音乐的基本技能包含了演奏,我们要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去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运用乐谱。”因此,识谱和器乐演奏是相关联的关系。识谱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线音乐老师,识谱在器乐演奏中存在的作用,显得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2011.
[2] 吕毅.陶笛教学走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北方音乐,2017.
[3] 丁妍.浅談音乐课堂中的陶笛教学.音教论坛,2018.
[4] 王鸿宾.陶笛教学中识谱训练策略研究.戏剧之家,2019.
[5] 余萍萍.陶笛进课堂辅助唱歌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北方音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