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

2020-05-09劳文雄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乡土课程标准

劳文雄

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需要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进行培养。乡土地理既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平台。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并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走进我市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五皇山风景区,去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实践力;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238-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提升学生行动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它的培养需要依托具体的实践活动去达成。乡土地理可以作为学生活动的具体案例。如我市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五皇山风景区就是学生身边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地理。

1.乡土地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辞海》中解释乡土一词为“家乡、故乡”,亦泛指“地方”。显然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一个特定的空间、位置或场所。“乡土地理”则是特定区域内的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反映的是特定区域内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其联系结合的关系,包括环境、人文和人民生活状态等。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必学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乡土地理教学,强调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乡土地理教学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都是有益的。所以,乡土地理教学得到了认同和重视,也是研究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2.独特的乡土资源—五皇山风景区

五皇山风景区地处桂东南面积最大的花岗岩分布区,是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平均海拔超过700米的主峰有9个。景区由高山草坪、茶园、梯田、溪流瀑布、亚热带季雨林、花岗岩奇石等自然景观和社戏傩舞人文景观构成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具有“山高林茂、草绿石奇、谷幽水秀、雾浓云美、民俗奇异”的特点,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风情体验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最大的连片天然次生红椎林中心腹地和最大的红椎菌产地。

3.地理实践力实施与提升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它以解决真实的情景问题为核心,以品质能力的双重能力为导向,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五皇山风景区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五皇山风景区资源与地理实践力的有效结合。在地理实践教学中,通过野外调查、知识整合等方式,用鲜活的现实情景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备,挖掘创造的潜能,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目的。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攀登五皇山,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调查研究,是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探讨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对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出五皇山风景区地理实践教学的范式,构建五皇山风景区地理实践教学案例体系。

(1)自然地理。结合景区的地貌、大气、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同时了解家乡资源的分布现状。

此外,随着景区人口的增长、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污染等,资源、环境与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去实施可持续发展,这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2 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搜集乡土资源信息,并进行地理观察观测、社会调查、研学等,探索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培养学生全新的人地观、和谐观,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把对家乡的热爱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具有保家卫国的真情实感;培养他们用地理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猜你喜欢

风景区乡土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乡土中国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