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020-05-09陈兴玉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素养

陈兴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171-01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新高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一大主题,美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美育的渗透,更要重视审美素养的形成。

1.数学美的价值

1.1 数学美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美等等。這些美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1.2 数学美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数学,由于它的抽象与严谨,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要不断体验数学美之所在,也就是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即寓教于美,在美的享受中使其心灵得到震撼,产生求知热情,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1.3 数学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对数学美的追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从审美因素的角度来看,“简洁美”是寻求问题的最佳解答的思维过程;“和谐性”可对例题作出类比、推广、引申,从而发现新问题;“对称性”可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提供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路;“奇异性”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猜想、发现、创新精神等。因此数学美是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

1.4 数学美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数学美感对数学家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享受,鼓舞着他们寻找数学中美的因素,而且数学美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对象。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追求数学美必然促使学生为美而创造,因此数学美对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中数学美的渗透

把数学美的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孜求于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修养。

2.1 在数学教学中展现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从丰富的立体图形中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所具有的空间感魅力;在学习圆锥曲线时用几何画板作三种曲线图,让学生认识圆锥曲线的同时感受圆锥曲线的美;在学习欧拉公式:V-E+F=2时,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单美。将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奇妙美;数学结构的内在美;数学方法的逻辑美等等,将这些美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轻松地获得了数学知识,陶冶美育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素养。

2.2 在数学教学中挖掘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素养。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资源,将隐性的美转化为显性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素养。如张景中院士主编的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每一章开头都有一首诗歌,学完《导数及其应用》时,与学生一起朗诵这首诗:“求积问切难题多,瞬速极值奈若何。群贤同趋坎坷路,双雄竞渡智慧河。百年寻谜无穷小,万代受益财富多。撑起数学参天树,人类精神奏凯歌”,让学生体会微积分的美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应用,挖掘微积分思想的萌芽、发展、形成过程,无数科学家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引自《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让学生明白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一种美。又如如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除此我们还可以挖掘蕴含在其中的内在规律:每行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数相等;除1以外的其余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第N行各数之和等于2的N次方等等。通过教师的深入挖掘,使学生看到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却蕴藏着如此众多的数学知识,从而充分感受到杨辉三角形在形式上所具有的美。数学教学中,图形上存在着的对称美;生成方式上体现出的统一美;数学规律所表现的奇异美;代数与几何的和谐美等等都有待我们去挖掘。中世纪数学家普罗朱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从数学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出发,变抽象为直观,充分揭示其美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素养应该遵循的原则。

2.3 在数学教学中探索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素养。数学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本身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教师从审美的角度提出问题,创设优美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沉浸在渴望获得美的情感之中探索问题,使追求美成为一种内动力,在处处皆美学的熏陶下必然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数学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绘制标准的图形,编制美观的图表,制作精美的模型和教具,书写工整美观的解题步骤,采用最优解题方案和最佳答案等等都是创造美的过程。“数学的美在于它燃起了人类征服的欲望,它爆发了人类的智慧,它引领人们向高的领域进军,乐在成功之中,美便随之而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素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