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引导探索
2020-05-09张晓慧周发伟
张晓慧 周发伟
摘 要:创业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创业目标与创业选择。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创业人才基地,应该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从以下三方面加強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即健全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打造核心价值观载体;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核心价值观榜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核心价值观氛围。
关键词:新时代;创业价值观
创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判断和选择某种行为方式的标准,并以此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群体,正处于价值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创业、创业目标、创业方式、创业过程都受到其自身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创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和基础,是在教育引导和环境熏陶双重作用下形成的。而且创业价值观一旦形成,就趋于相对稳定,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对于学生来说,在校学习阶段是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阶段;对于国家来说,高校是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的主要阵地。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导,是经济正常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偏离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正经历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在物质催化氛围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堕落观念的诱惑和影响。在追逐经济利益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严重偏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选择理性不足。创业不是一时的激情迸发,而是基于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挑战精神,以及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
第二,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任何领域的创业都离不开市场需求,但部分大学生沉浸于自己的技术中,很少关注这些技术的市场空间,以及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等方面。
第三,功利化趋势明显。创业离不开市场、资金,离不开社会。一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往往脱离了社会价值,仅指向于功利主义。有对500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了连续三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多达70%的学生开办企业只为自己赚钱。
第四,法律纪律薄弱。依法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战略。创业活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必须要求大学生依法开展创业活动。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调查表明,在利益金钱面前约26%的大学生曾有意识地利用非法手段来实现创业成功。可见,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纪律观念还很薄弱,影响了创业实践。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课程体系中缺乏创业价值观的内容。
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价值观教育实施的基础。近十年来,随着创业教育深入到每一所高校,或作为必修课或作为选修课,每一位学生都能接触到此门课程,但因为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很少能涉及创业价值观。
(二)高校师资队伍缺乏创业经验。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是理论实践为一体的一门课程,而教师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目前,高等院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在企业实习的机会较少,所以通常使用传统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缺乏现代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这就给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埋下隐患。
三、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健全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打造核心价值观载体
课堂教学处于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地位,是传授系统价值观知识的主要途径。首先,创业价值观教育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与激励教育的全过程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理性思考,顺应时代潮流,树立自己的创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提升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创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借助丰富的理论和案例资源,融入励志教育,突出创业精神,明确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创业价值观教育要融入法律常识教育和法制教育。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将法治精神融入自身的创业路径,在市场运作中树立尊重法律和法律管理的理念,本着契约意识和自觉纳税意识,遵纪守法,自觉地以法治精神为指导进行创业活动,是大学生创业者理性的目标选择和创业战略基础。最后改革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方法,消除“封闭、僵化、形式化”的外衣,将价值澄清法、道德讨论法等有益的教育模式有机结合。比如运用典型范式法,营造追赶、超越自我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和挖掘优秀、成功的创业模式,以鼓励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创业价值观,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通过学习先进的创业行为范式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创业培训班、创业协会等方法,从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个方面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在集体组织内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影响的强大而持久的价值观念力量。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核心价值观榜样
教师队伍是促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水平。创业教育教师的除了具备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就是全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并不断地对这支队伍进行业务和思想方面的培训,提升其引导的科学素养和水平。要引进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级工程师,兼职企业精英教师,完善教师结构,把企业界人士、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知名的校友以及各行各业的有影响力的专家纳入资源库,为学校的需要做准备。这些专家主要从事专业专题教学,使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核心价值观氛围。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学生正确创业价值观的教育。首先以物质文化为基础,营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环境。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的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创造力和主体性的培养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宿舍、餐厅、教室这些主要阵地的宣传非常重要,不仅要把握宣传的方向和内容,还要注意形式和图案文字等细节,以院校的专业特色为特色,将创新与专业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在随时随地接受到创新创业方面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创业价值观。其次以精神文化为依托,理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因为创业教育涉及市场、金钱、成功、名利、财富等词语较多,加上目前各种媒体不断炒作金钱成功这些事件等,很容易使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就如网络流行语“有钱任性”。大学生在这样的物流中难免会迷失自我,过分注重自我享受,崇尚金钱。所以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利用广播、电视、新闻等傳统媒体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舆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强化主流声音,不断提升思想引领的效率与效果。
在社会各种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下,各种网络舆论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各种冲击,所以当下的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的深入开展,大学生也在不断接受财富、成功等方面的信息,要想在创业的洪流中不迷失教育目标,创业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只有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践行标准,才能实现创业价值观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 宋妍,王占仁.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57.
[2] 陈龙山,袁乐平,曹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偏离与矫正——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实证调查[J].高教探索,2017(S1):151-152.
[3] 陈静娴.立足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J].学理论,2017(04):174-176.
[4] 和震,祝成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及其实施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83-89.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引导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JYB2019126。
作者简介:张晓慧(1975-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