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启示作用

2020-05-09乔芳琦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摘 要: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农村公社逐步趋向解体与特卡乔夫等的意见相对立,俄国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希望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便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881年2月,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给马克思写信,请求马克思谈谈对俄国历史发展前景特别是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看法。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马克思对其的看法。从而能够深化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关键词: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马克思思想;俄国农村;农业公社

谈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大家一般会想起马克思所讲过的一句话,那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除了马克思以外的哲学全部是“解释 世界”的哲学, 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1881年3月马克思的复信是其全面论述俄国及东方社会问题、表达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文献。正式复信前,马克思共写过四个草稿。最后复信内容简短,并没有寄出,1924年在苏联第一次发表俄译文。

初稿写于1881年2月底至3月初,全文共13页,约七千一百多字。二稿写于1881年2月底至3月初,全文共4页半,约三千二百多字。三稿写于1881年2月底至3月初,全文共5页半,约三千九百多字。四稿写于1881年3月8日,共1页,约200多字。正式复信与四稿写于同一天1881年3月8日,一页多。将近六百字,与四稿内容接近。其中前两稿体现的是分析过程,第三稿体现出马克思回信的完整思路,四五稿则与前面的分析差异很大。

一、对农村公社的分析

(一)《資本论》中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将“历史必然性”限制在西欧各国的范围内。

(二)提供反驳俄国农民的公社必然解体的论据:在俄国,由于各种独特情况的结合,至今还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俄国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同时,它也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波折而占有他的一切积极成果。

(三)“农业公社”所固有的二重性能够赋予它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一方面,公有制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联系,使公社基础稳固,同时,房屋的私有、耕地的小块耕种和产品的私人占有又使那种与较原始的公社条件不相容的个性获得发展。但是这种二重性也可能逐渐成为公社解体的根源。

(四)农业公社时期是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从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的过渡时期。“农村公社”的构成形式只能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先验地说,两种解决都是可能的,但是,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必须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五)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唯一的欧洲国家。它不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也不是脱离世界孤立生存的。一方面,土地公有制使它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地块个体耕作转化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进行分配的草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这有助于他们从小地块劳动向合作劳动过渡;最后,长久以来靠农民维持生存的俄国社会,也有义务给予农民必要的垫款,来实现这一过渡。另一方面,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到公社中来。

二、“农村公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从理论上说,俄国“农村公社”可以通过发展它的基础即土地公有制和消灭它也包含着私有制原则来保存自己;它能够成为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制度的直接出发点,不必自杀就可以获得新的生命;它能够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制度单纯从它可能延续的时间来看,在社会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而占有资本主义生产使人类丰富起来的那些成果。从纯理论回到俄国现实中来,破坏性影响的这种共同作用,只要不被强大的反作用打破,就必然会导致农村公社的灭亡。

(二)一方面,“俄国公社”几乎陷入绝境;另一方面,强有力的阴谋正等待着它,准备给他以最后的打击。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三)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只有俄国农村公社不像稀有的残存的微缩模型那样以不久前在西方还可见到的那种古代形式零星地保存下来,而几乎是作为巨大帝国疆土上人民生活的占统治地位形式保存下来的。如果是土地公有制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集体占有制的基础,那么,它的历史环境,则为它提供了大规模地进行共同劳动的现成的物质条件。因此,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它能够以应用机器的大农业来逐步代替小地块耕作,而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又非常适于这种大农业。因此,它能够成为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制度的直接出发点,不必自杀就可以获得新的生命。

三、马克思回信给予的历史启示

马克思复信中的思想,有几点值得重视:

第一,几封信中,马克思在探讨俄国前途时始终强调了俄国不是脱离世界历史而孤立存在的,由此分析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马克思始终强调在世界整体范围内联系地发展地把握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向。俄国可以直接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也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国际环境下进行考察得出的科学结论。每封复信中,马克思首先强调的就是《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起源的分析不适用于俄国。

第二,除了注重世界历史的大背景,马克思也强调对具体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例如,农村公社“两种结局都是可能的”,“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又如,俄国农村公社成为新经济制度的出发点,自然条件是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实行集体耕作;土地适合于大规模使用机器;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它同西方资本主义同时存在——使它有可能吸收资本主义的成果。其他的例证还有:马克思形成和提出了俄国走新式道路的思想,他肯定了俄国已有的种种条件,农村公社的这种发展是符合“时代历史发展的方向的”。肯定了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他所提出的必须再创造的条件也是可以做到的。对科学地认识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

这封言简意赅的复信, 严谨和科学的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领悟并与之前的观点做了比较 , 也与其之前在《资本论》中的观点做了对比来回答查苏利奇提出的疑问 ,促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同俄国实际的结合过程中,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全方位展开。这封信后来也成为探讨俄国问题的重要著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0,571,572,574,575,576,577,580.

作者简介:乔芳琦(1989.01-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新闻传播学硕士,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社,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