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我国就业优先政策的逻辑性

2020-05-09邓哲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邓哲宇

摘 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稳就业对稳增长意义重大。文章通过介绍就业优先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影响我国就业现状的主要因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就业的相关理论,深度解析了我国就业优先措施体系的政策逻辑。对于解读就业政策具有重要作用,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就業优先政策;人口相对过剩理论;劳动价值论

一、就业优先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一)就业优先的政策内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 “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就业优先政策就是要把就业置于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稳就业作为稳增长的优先目标,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强化政府对促就业的责任,实现就业稳定。

(二)就业优先的政策意义

首先,就业优先政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业是民生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就业稳了,人民的收入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开展才能更有底气。其次,就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对于人民来说,劳动是财富之源,也就是说,就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之后,更迫使配套的人力资源结构的提高,可以说,就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最后,实现充分就业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最终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消灭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

二、影响我国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

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构性失业,也就是说,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既存在企业招不到人的现象,又存在有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现象。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者技术水平与企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行更加深了这一矛盾,在“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社会淘汰了落后产能,也淘汰了落后的劳动力,传统产业对于劳动者的吸引力降低,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加速发展使其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减小,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更高,短时间内造成了社会失业率的波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暂时的,对于全社会的促进作用却是长期的,我们仍然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

(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每下降2%,实际失业率就会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1%。也就是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自然失业率会随之上升,据统计,我国GDP每增长1%,大体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就业。那么,当我国经济下行成为新常态后,政府更要加大保障就业的政策力度。

(三)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日韩矛盾、中东问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国际问题,都可能造成国际汇率波动,影响外商对华投资,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不良影响,使国内投资者失去信心,影响就业的稳定,这些国际问题或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黑天鹅事件”。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就业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当前就业问题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口相对过剩理论,一个是劳动价值论。

在人口相对过剩理论中,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渴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实现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推动资本家引进新技术、新机器,从而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单位资本相对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原来1单位资本能吸纳1个劳动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2单位资本才能吸纳1个劳动力,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了,科技进步了,其结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单位资本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在新的资本有机构成结构下,排斥部分现有劳动力,两者作用相互叠加造成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理论不但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人口相对过剩更有利于资本家压榨工人,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消灭失业的,并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矛盾始终不可调和,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灭亡。

但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还具有就业创造作用,失业是暂时的,科技进步的影响是永久的。一方面,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会带来新产业的出现,产生新的岗位,扩大就业面。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物价水平,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从而达到促进就业的效果。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则强调了复杂劳动(或者说有技术含量的劳动)的重要意义,劳动创造价值,但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相对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具有自乘的作用。也就是说,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对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倍数增长。所以,在全社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升复杂劳动的比例是有必要的。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解决就业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阐述了资本主义为何最终会走向灭亡,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也是追求剩余价值,重视资本积累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样也会造成人口相对过剩。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避免像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走向灭亡,而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呢?关键在于处理好就业问题。

党和政府有意愿且有能力解决失业问题。有意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消灭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有能力,党和政府始终代表的是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利益,那么,就必须把人民最根本、最核心的利益放在考量首位,对失业保障和再就业尽其所能采取措施,这些措施不会受资产阶级狭隘的经济和政治统治的局限性。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呢?从人口相对过剩理论可以找到看出,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个是贫富差距加大,那么就应从这两点着手,一是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创业,创造就业新动能;二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稳岗作用,避免社会失业率产生过大波动,三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失业人口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当前我国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包括六大核心内容:岗位创造政策、岗位维持政策、岗位匹配政策、就业帮扶政策、职业技能提升政策和就业质量提升政策。

岗位创造政策就是要增强新兴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个人创业,拓展就业渠道,为就业创造更多新增长点。2018年12月國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来将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可分别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和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岗位维持政策就是要减少传统产业所释放的大批剩余劳动力,维持社会稳定。稳岗的关键在于企业,政府对稳岗企业和新增就业较为明显的企业要实施相应的返还和奖励。前述的《意见》指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岗位匹配政策一方面要引导劳动力的流向。产业结构升级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就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劳动力流向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让社会劳动力的配置与产出比相匹配。另一方面,要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企业成本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智能+”的兴起,劳动者能力能否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将更加依赖科技含量的提高。

就业帮扶政策强调解决就业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地方政府、居委会要更多地对就业困难人口给予帮助,包括就业咨询、销路解决、技术培训、创业支持等等,同时,鼓励企业更多地聘用就业困难人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职业技能提升政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出了复杂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复杂劳动者的缺口不断增加,政府应着力解决劳动者职业技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复杂劳动对于国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就业质量提升政策。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了,科技进步了,国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更高,推动就业由量向质的转化,当然就业政策目标也要跟着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赖德胜.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N].光明日报,2019-04-09.

[3] 杨秋宝.就业优先的理论解读与主要举措[J].金融博览,2019(05):40-41.

[4] 鲁从明.资本论的思想精华和伟大生命力[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个短板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