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霞》中的教育书写

2020-05-09郝瑞瑞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吴亮马立克朝霞

郝瑞瑞

【摘 要】吴亮先生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朝霞》的诞生在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他一反传统的小说述说模式,以“目不暇接的节奏”“多声部的主题”来述说那个革命时代的历史,也是一代人的历史,更有着一代人的阅读史的显现,这就使得小说蕴含了教育书写的意味。本文就试图从教育书写的角度出发,尝试以一个新的视野来解读《朝霞》这部“一个批评家中的批评家写给作家中的作家看的”难懂的小说,力求挖掘小说中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朝霞》;教育书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212-02

《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叱咤文学评论界的批评家吴亮凭借其长篇小说处女作《朝霞》于2016年在小说界声名大噪,似朝霞般绚烂夺目。不得不说,批评家写小说到处充斥着批评家的气息与韵味。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固定的主人公,没有贯穿全文的明确主题。笔者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仿佛徜徉于评论文章的海洋,批评家吴亮与作家吴亮的身份在小说中交替出现,呈现出一部打破叙事逻辑的长篇小说。

一、叙事呈现方式的知识性

首先,吴亮的《朝霞》可以说是其经意或不经意的一次文体探索与实践,其叙事方式与以往任何一部小说的创作方式都是相去甚远的,甚至可以说是相悖的。吴亮始终是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活跃在文坛与文学研究界的,他具有文学批评家的基本涵养与知识视野,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在吴亮的写作过程中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科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知识、医学知识,无所不包,无所不及。

其次,碎片式的写作方式充满知识性,时而评论,时而叙事,时而摘录,时而议论。就文章中的评论性语言与评论性片段而言就可谓知识性丰富,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之深与书籍积累之丰厚。文中写道:“莎士比亚的语言不等于莎士比亚生活时代的语言,就像《希伯来书》那样,《彼得前书》拥有一种非常优美的希腊文写作风格,后人质疑两千年前一个加利利渔夫居然写出如此叹为观止的作品,他们不是没有理由,尤其是在《使徒行传》中,彼得还特别被描画成一位‘没有学问的小市民,这样看来,用一种与某特殊时代盛行的语言格格不入的文风与修辞方式去重塑那个惊惶、恐怖、匮乏、粗俗的极端时代,理所当然会遭质疑,不是后世人,而是同时代人的质疑,真实,真实,真实!他们似乎看到了这悬在头上的三把利剑,却没有能力发现他们身边的秘密天才,这些天才就像稀有动物,无论生存条件怎样严苛艰难,他们仍然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们在沉寂中一遍一遍默诵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不需要任何学院的培训,就像彼得和莎士比亚一样,突然有一天破土而出。”

二、阅读实践大量呈现

《朝霞》中大量的阅读实践的呈现更多是作者的一种阅读实践。小说中涉及的书目之多,思想性复杂,这或许成为读者理解这部小说的困难之处。《朝霞》问世后,读者一致认为其难懂,吴亮先生自己也说:“我不知道年轻人是否会对《朝霞》的形式和里面各种人物、景观产生好奇心,《朝霞》对一般读者而言的确有一点障碍,他们可能读不出什么意思。其实我很清楚其中内容的含义,我不是故意要设置这个门槛,而是这里面人物的出现预示着必须要有这种形式和内容。确切说,我这个作品是一个批评家中的批评家写给作家中的作家看的。”从小说中有关阅读的书目与阅读的情境来看,作者以一种“他者”的眼光目睹了革命所带来的一切。

在小说的开头就已经展现出作者的阅读体验,或者倒不如说是作者对于阅读的相关议论:“写作欲望被一种难以忘怀的童年经验唤起,不断强化它,终于成为一个意念,挥之不去,阅读通过文字把各种各样故事传递给我们,经年累月,我们忘记了大部分故事却记住了语言文字,我们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在传统,独一无二的传统,不可替代的传统,写作就是把自己的传统想办法传递出来,让它成为一个物质存在。”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一书中认为,“我们对其内在生活和行为动机了若指掌的人是极其有限的,而小说的伟大贡献就在于它真正揭示了人物反观自身的内心活动。”这正是何乃谦对自身的真实定位,对自己阅读书目的自我约束,可看出他对经典书目的推崇,即使在那个读什么书都要受到限制的年代,也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书的敬畏,对知识的追求。《朝霞》中开列的这些书单。笔者看来也是有意为之,那个时代的青年或者说一些知识分子,是深谙读书之道的,他们知道自己该读一些什么书,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时期。这或许也是吴亮先生的自传,是其精神追求的展现,也是其自身读书心得的体现,这些都是作者理解文学、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吴亮先生又说道:“我希望里面大部分信息对读者有用。”正是这种无用之用,揭示了作者在革命时期的成长史与精神冲击,从而一定程度揭示了作者的心灵秘史。

三、“自我教育主题”的显现

按照教育学的理论与观点来理解的话,“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主体所认识的对象和目标,都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或原型要素;人们确立理想抱负、奋斗目标,都能从环境中找到原因。韦勒克和沃伦同样表示,“文学实际上取决于或依赖于社会背景、社会变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总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朝霞》是吴亮先生的成长叙事,述说了一代人的阅读成长经历,阿诺们的阅读经历可以说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

阿诺等少年们的读书主要是源于他们的兴趣或者说是一种好奇心,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教育,他们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来了解这个社会,无论是对政治经济的关注还是对情爱的追求,都是通过读书来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這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小说中写到马立克的读书情况,“马立克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局外人,他很少有被周围流行事物吸引过去的习性,别看他整天除了在教室中就是泡在图书馆里,好像天降大任于斯人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志高远,马立克读书不是学以致用,他只是对各种知识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好奇罢了。”

不管马立克的读书是否有意,他都因为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小说中也写道:“他的思考常常会出现突然性和偶发性,他说他已经不再令自己惊讶,他独自微笑,他认为尼采笔下的扎拉图斯特拉就是他灵魂附体,他的天赋,少年时代的自闭,天生的怀疑,对反题逆向思考习惯,无师自通的写作能力,灵感,轻而易举就捕获某个概念,让它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照亮了昏暗的上下文,他自我欣赏,他从不示人,现在也不过给几个人看!”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读书使自己获得“无师自通的写作能力”“灵感”等这些不可替代的财富。苏格拉底说:“我们按照惯例所学得的最好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所借以认识生活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语言学来的;我们所学得的其他一些有用的知识也都是通过语言学得的,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可以说马立克正是这个会读书、会运用语言的人,使得他对生活中的事物更加充满兴趣,获得求知的欲望,也获得写作的灵感与能力。这就使得自我教育的好处最大化,使自我教育的主题得以凸显。

解读吴亮先生的小说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读过吴亮先生的《朝霞》真的如其扉页上所描述的一样“你如喜欢,就会终生喜欢它。”“它的丰沛能量,打开任何一页就汨汨流淌。”中世纪的文学理论家阿贝拉尔强调:“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状摹。”《朝霞》的教育意义也正在于此,吴亮先生以一代人的成长史、阅读史、反思史为展示对象,打断文本内部的时间线性叙述,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片段式的记忆与片段式的肥沃文学土壤,从而具有了一种多元的美学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亮.朝霞[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3]张闳.吴亮长篇小说《朝霞》及当代小说的叙事问题[J].扬子江评论,2017(5).

猜你喜欢

吴亮马立克朝霞
Bottom-up approaches to microLEDs emitting red,green and blue light based on GaN nanowires and relaxed InGaN platelets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我心中的那一抹朝霞
长耳朵找抱抱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像泡泡一样会变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我不想做生活的旁观者
我没有什么对象需要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