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2020-05-09夏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三大战役解放战争胜利

一、背景分析

《解放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主要内容包括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抗日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争取和平而进行的对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对新中国的建立具有起航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交流、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环节,运用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图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平是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争取和平的伟大精神。

(4)教学重难点:在三维目标确立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为:重庆谈判;三大战役;难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原因。

三、过程设计

(一)导入

展示文字、图片材料:(文匪报报道)2015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二)设问: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预设答案:(1)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2)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讲述:国共两党的合作不断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迎来胜利之时,国共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如何?

(设计意图:由现实时政问题导入国共关系,在回顾国共两党历史关系演变中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

环节一:预习检查

设问: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预设答案:

(1)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2)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3)战略反攻阶段,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4)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设计意图:运用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引导学生梳理基本知识,检查预习的同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铺垫。)

环节二:重、难点突破

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设问:结合以上情形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预设答案:中国人民同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展示图片材料: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讲述:在抗战时期的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背景下,为争取和平,1945年底毛泽东等飛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于1946年初,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认识国共两党谈判的原因,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

五、内战爆发——防御阶段

(一)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展示表格材料:

设问:通过国共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凭什么打败国民党军队?

(二)中共的方针政策

战术上: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政治上:土地改革

(三)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设计意图:利用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势,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

六、战略反攻、决战阶段

展示文字材料:《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设问:(1)其中第二年指的是那一年?(2)外线和内线指的是什么?外线反攻的重点是哪里?(3)当时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具备那些条件?

展示表格、图片材料:1948年7月国共两党军队力量的对比、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形势图

讲述: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及渡江作战形势图,指出三大战役是一次伟大的战略决战,贯彻分析歼敌的方针,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依次讲授三大战役的过程,结合表格数据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环节三:感悟历史

展示文字材料:解放战争后期,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曾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设问: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预设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视频资料:小故事,大道理

设问:听故事,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主动撤离又收复延安说明了什么?

预设答案: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展示文字材料:

材料一 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令观察组成员大为触动。海军中尉赫伯特·希契在报告中写道:“即使是最苛刻的批评也不能否认那些从‘万里长征走过来的人的组织能力,也不能否认共产党领导和党员的严明纪律…… 包瑞德说:“我有好几次看见国民党的军官其中包括一位两星将军抽打士兵的耳光,这种情形我在共产党区从未见过。” 观察组成员对国民党区域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征兵当局用绳子将壮丁捆成一串”……

材料二 1947年,中共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年,华北和华东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

设问:通过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答案:共产党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共产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人的支持。

讲述:通过国共兩党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尤其是利用学生身边的红色资源——美军观察组,指导学生从国共双方分析原因,渗透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并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

七、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八、课后反思

该课中涉及到的战役比较多,关于国共两党势力对比、战略战术问题都是不太好讲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应用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材料,尤其是采用了本校的红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但是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还不够突出,学生的讨论不够充分,课堂节奏过快。学习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学以致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历史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手段教会学生“会学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夏雷(1985.08-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中学历史教师,中教一级,方向:高中历史。

猜你喜欢

三大战役解放战争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打好健康贵州“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
胜利
解放战争战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