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应用的推广普及问题及分析
2020-05-09王美臻
王美臻
【摘 要】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和我国当前日渐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智慧养老系统建设被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我国当前的智慧养老系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漏洞与不足,相关研究和调查也存在着大量的空白。例如,养老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智慧设施普及程度较低,普及难度较大,缺乏互联网、养老研究等领域的专业型人才等。本文通过阐述智慧养老应用在设计、完善和推广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合理建议,以积极应对智慧养老应用平台搭建中出现的困难和不足。
【关键词】智慧养老;人口老龄化;应用普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94-02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截止到2019年初的人口统计结果,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高达2亿5000万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了0-15周岁新生人口数量的总数[1],当前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高,人口结构即将出现历史性转型,而由于老年人的群体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健康、养老保障需要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把握好从现在到2020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
一、我国智慧养老研究及发展现状浅析
从美国IBM公司于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展望以来,国际上很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的国家充分结合了本国社会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应不同国情和商业模式的智慧养老新形式。例如英国关于智能化家居养老的技术设计,是基于生物科技和电子科技的结合,通过即时、即地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信息做出反馈与信息处理,以进行高效率的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管理[2]。我国对于智慧养老的发展正是符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的“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智慧养老超越了简单的养老、治病等传统理念,是一种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覆盖全社会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整体福利性规划,但智慧养老系统从开创至今不足10年时间,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自然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完善的方面,我国对于智慧养老的研究也只有大约5年的时间,不管是从技术支持、资源整合、供需匹配还是发展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空缺,亟需大量的学界研究人员和国家政策制定者加速完善这一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成因
一是智慧养老发展时间较短,不能与现今市场模式有机融合,应用技术不成熟。我国智慧养老模式自发展以来大约只有不足10年时间,属于研究与开发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商业模式。智慧养老属于一个跨学科、跨人群、融合多项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与配置系统,所以必须依托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不能只是空中楼阁。再完善的网络平台,没有多方资源共同交互最终仍然无法切实利用在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上。
我国现在的智慧养老产业已经初见发展苗头,以“社村通”智慧养老云平台为例,该网络平台是集合“居家养老”“养老院管理”“民政养老监管”等多端管理于一体的大数据计算平台,不同职能的管理技术人员登录账号后进入到不同的应用界面,多方操作,灵活调度,以实现养老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目前“社村通”智慧养老云平台仍然有很多模块处于测试阶段,没有真正投入使用,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养老健康虽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养老健康服务资源并不能与需求人群形成有力匹配,出现“供需错位”的局面,或者不能充分形成有效市场需求,市场缺乏活力。技术方面,物联网智能家居和大数据计算技术是智慧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物联网智能家居发展迅速,但操作要求仍然比较高,甚至可以说是“智能性”不足,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开发者需要通过切实的调查实验,才能设计出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高的应用产品[3]。
二是老年群体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較慢,对智慧养老这一概念了解程度不足。智慧养老这一概念对于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并不陌生,但对于真正受益群体老年群体来说,大多数人对其了解程度较低。一方面因为智慧养老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网络应用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绝大多数老年人对此了解不够甚至没有了解,并不知道这样的应用技术会对自身的养老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并且即使日后该应用成熟,也是由子女或监护人来操作使用。老年人在整个智慧养老模式中处于“核心”但被“边缘化”的地位,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也不高,甚至会对网络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如何真正让老年人轻松参与进来,是智慧养老模式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是平台搭建需要多方资源对接,虽有需求,但缺乏可以利用的高质量专业型人才智慧养老平台。这是一个由居民、医院养老院、政府、基层社区、服务人员多方操作的资源信息交互平台,其实质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整合网络,将有需求的人和提供需求的机构准确对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但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使他们有需求也会由于操作障碍而不能准确传达需求,或者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的机构并不能准确收集老年群体的需求。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一种“供需错位”[4],市场需求不能被充分满足,市场资源也不能合理地运用,从而形成资源浪费和资源空缺。从另一方面讲,搭建健康养老网络应用平台一定需要有养老健康领域的研究学者参与进来,切实考虑老年人需求,精确分析社会供需状况,找准网络服务中的漏洞与不足。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中缺乏高质量专业型人才,不能找准该应用不能在社会上广泛适用的根本原因,影响智慧健康模式的有力推广。
四是老年人基本信息、隐私、病情等信息,涉及隐私和信息安全隐患。信息网络平台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信息,智慧养老平台是集中处理老年人生命健康信息的总指挥台。网络信息安全应该放在重中之重,个人生命健康信息不同于其他种类的个人网络信息,涉及病情、隐私等各种敏感领域,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较高,所以需要更高强度的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技术,并且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老年人生命健康信息的传播和收集。
三、提出建议及对策
首先,网络平台只是调度资源,完成线下推廣普及才能形成资源的有效对接,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完善应该与线下推广普及齐头并进。在形成供需资源大规模收集的同时,线下推广也需要大量人力来进行。因为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弱,和广大年轻的网络用户有很大区别,所以市面上鲜有可以参考的应用推广手段。对于城镇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社交活动多半是以家庭和社区为单位的,相对于农村地区有比较好的推广基础。推广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渠道,以社区为单位,向老年人传达这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也可以通过对老年人家人、子女、赡养人进行宣传普及的方式,确保每个家庭的老年人都能够参与到网络平台中来。
对于农村地区老年群体来说,普及网络应用的难度较大。因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本身就低于城市,几乎所有农村家庭都依赖于传统照顾方式和亲自去医院、疗养院的方式,推广全新的智慧养老模式就难上加难,不容易使这种模式融合到农村老年群体的传统养老模式中。所以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能力,仅凭分散的推广普及是很不现实的做法。不同于城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党组织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渠道,可以将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合并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组织生活中来,把智慧网络平台的运用提升到一个社会责任和国家政策的高度。充分发挥农村地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或者以党员为单位,实行一定数量的老年村民认领相应负责人的办法。既能加强党组织和基层之间的沟通与关怀,又能依托党组织进行有力推广,推广效率大大增加[2]。
其次,严格制定从业人员资格能力标准,加强监管,提升技能。参考“滴滴打车”“社区医生”等现在社会上热门的资源整合型应用中出现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能力不规范、违法犯罪行为频频发生的情况,结合老年人群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智慧健康网络应用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来控制平台的安全。医护、招抚人员的从业资格标准必须要由相关部门的严格规范来约束,规范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素质。基层智慧养老的服务人员就是整个智慧养老系统的神经末梢,他们可能在今后深入到每一个老年人的家庭中,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心理健康,所以制定高标准的从业规范是十分必要的[5]。
此外,再完善的网络技术也不能取代人的关怀。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首先应该重视人文关怀,网络平台的作用只是合理调度资源,而最终服务还是在人与人之间达成的。以“社村通”智慧养老云平台为例,该系统中设置了十分丰富的健康养老服务项目与咨询,涉及老年人生活健康的各个方面,但这些指标始终围绕着硬性的客观因素展开。生理卫生健康是有客观评价标准的,但心理健康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甚至比生理卫生健康更重要。对于人文关怀的设置与评价反馈,我们在系统中很少看到,一是因为这些主观心理因素难以衡量,二是因为即使收集了这些反馈,在现实生活的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也难以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处理。智慧网络中的“人文关怀”始终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重点,这是目前处于智慧网络系统搭建初期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们需要着重考虑的。怎样精确地把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怎样有效收集老年人对于人际关系的反馈?怎样将复杂多变的人文情感和规范严格的医疗标准有机结合?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智慧”?这些都是亟需学者和研究者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泉圣,韩小威.当前我国智慧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
[2]范钰淼.农村地区智慧养老模式初探[J].湖北农业初探,2019.
[3]廖楚辉.智慧养老服务总体性问题破解与实现路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11).
[4]李坦英,吴海波.需求视角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和谐社会建设,2019.
[5]张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辟疆校录[J].兰州学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