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海丝文化与宁波帮艺术传承

2020-05-09毛雨辰郭泉江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

毛雨辰 郭泉江

【摘 要】文化是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内在,一座城市也必须要有其独特的精神。对宁波而言,哪种文化最具代表性?哪种精神最为契合?本文通过探析海丝文化、宁波帮艺术传承与宁波这座城市的渊源,阐明海丝文化的代表性和宁波帮艺术精神的契合性,以及如何将两者融合互促,着力打造宁波文化内核,发扬鲜明的宁波特色,铸就宁波之魂。

【关键词】海丝文化;宁波帮艺术;融合互促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88-0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然而每个城市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不应被忽略,这是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内在,否则千城一面的钢筋建构是极度缺乏生命力的,一座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一、海丝文化

昔时明州,今日宁波,均坐落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得江河湖海之利。哪种文化之于宁波最具有代表性?海丝文化可以说是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它曾极大地推动了宁波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继续将其传承发扬,形成宁波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

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段石锛,经研究考证是专门用于制造独木舟的生产工具,它证明当时的先祖已经可以“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它也是宁波先民以河姆渡为源头向海而行的航渡活动的重要见证,体现了开拓进取、勇敢拼搏的海洋精神。后来始建于晋代的浙东运河更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京杭大运河融合,为千年古运河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

宁波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国宝级珍品——羽人竞渡纹铜钺,一柄闪闪发亮的铜钺之上镌刻着四个先民头戴羽毛高冠、手握船桨奋力划水驶向远方的场景。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先民最早的航渡活动记录图,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划船运动的记录者,更是宁波独特时空价值的印证,宁波东亚文化之都的LOGO上以及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的节徽上都有它的存在。

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它见证了中西贸易、文化交融,使中国从内陆走向浩瀚无边的海洋,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航线,影响深远,历久弥新。

晚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式微,“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当时的明州港(即今宁波市)被列为开埠港口之一,成为唐朝向亚、非、欧通商的核心口岸。在《古代丝绸之路有四条》(徐允信,1997)一文中,作者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分南、中、北三条航线,中线由明州港出发,面向东海航线,直达日本。不仅如此,依托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航海运输,宁波的航船从明州港出发,经泉州、广州绕马来半岛,过印度洋到波斯湾至阿拉伯国家,把宁波最负盛名的越窑青瓷、茶叶等商品传播到了世界各处。《宁波港史》(郑绍昌,1989)中有记载,唐宋时期许多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到宁波从事商贸活动,当时的政府还专门在波斯商人聚居地设置了一个“波斯馆”,足见当时宁波对外贸易之繁盛。

在《万里丝路—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林士民 沈建国,2002)一书中,古代海上丝路的时间起点追溯至河姆渡时期,而海上丝路的时间下限不同于很多学者认为的最迟于鸦片战争,而是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2007)中,“宁波自古以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主要始发港和目的港之一,在东西方交流历史上,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海上丝绸之路 宁波的历史与未来》(张明华,2018)中,作者阐明了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门户、重要的河海枢纽。由此,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而形成的海丝文化,无论时间跨度还是地位对于宁波文化来说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宁波帮艺术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其实质在于人。宁波帮作为宁波人的杰出代表,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宁波精神。

“宁波帮即宁波地域商人集团和宁波商帮”在《宁波帮志.历史卷》(张守广,2009)有记载,在《宁波帮研究》(2004)中,“明末清初在北京创设鄞县会馆标志着宁波帮的正式形成,在此之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第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是清中早期。这一时期宁波帮海商发展迅速,活动区域延伸至海外,使一个普通的中国沿海地域商帮一跃成为国内著名商帮。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已由十大商帮演变为晋帮、粤帮、闽帮和宁波帮四强争雄的新格局。

第二个重要发展时期是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当时宁波帮凭借自身优势,迅速介入新兴的对外贸易领域,而后在上海获得了发展。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宁波帮由此在近代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确立了霸主地位。

第三个重要发展时期是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宁波帮形成了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这一时期的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创造了100个左右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大王”,书写了中国工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

“宁波帮”的出现是宁波经济建设中的瑰丽一笔,他们所体现的精神最为契合宁波精神。临近滨海的艰苦环境促使宁波帮商人外出创业,磨砺意志,开阔视野。他们不但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而且重视教育。早在1873年叶澄衷就以经商所得在家乡创办“叶氏义塾”,以培育家乡学子。

尽管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愚昧政策扼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宁波帮自闯荡上海滩起,就不断学习外来先进科学文化技术来发展壮大自己。早在1852年宁波商人就向英商集资购买了中国第一艘民营轮船“宝顺号”,这比后来洋务派自造新式轮船至少早了十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新式医药业、化工业突飞猛进,宁波商人紧跟潮流,善于创新,取得了突出成就。黄楚九于1911年设立“龙虎公司”,开发“龙虎人丹”,一时成为佳话;方液仙的“三星牙膏”“剪刀牌肥皂”同样名闻通途。这都推进了民族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多次会见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邓公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由此揭开了海外宁波帮致力回报乡梓的序幕,并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宁波是一个人杰地灵、群英荟萃的地方,尤其是宁波帮所体现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宁波人为之自豪。“宁波帮无愧为中国商人杰出的群体。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取决于他们所特有的宁波帮精神。”——《论近代宁波帮》(鲍杰,199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而宁波帮所体现的勇于拼搏、干在实处的精神正是具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意义,宁波帮精神体现了宁波人的格局和胸襟,也赋予了这座城市自己的精神气质。昨日宁波养育了宁波帮,而今宁波帮成就了宁波精神。

三、海丝文化与宁波帮艺术传承

海丝文化源于海上丝绸之路,其中蕴含了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讲求丝路传承和伙伴精神;宁波精神发衍于宁波商帮,注重开拓创新。需将二者结合起来,打造有深度、有广度的宁波文化。

宁波现有不少的海丝文化景观,例如元永丰库遗址等几十个文化遗产,而宁波的鄞州区更是博得全国首个“中国海丝文化之乡”的称号。这些海丝文化遗产都值得深度挖掘和梳理,打造宁波海丝文化新景观,强化地方认同感和居民归属感,重塑宁波千年古港和商贸之都的城市意象,丰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和意义。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从文化创意、网络宣传、产品设计等方面强化城市的可意象性,提升城市美誉。将海丝文化景观予以整合,在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同时,延续文化景观的地方性,增加可游性,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还可以以宁波帮博物馆为主体,提升与海丝文化景观的互动性、关联性,传承和弘扬宁波帮精神,打造出鲜明的宁波城市精神。

海丝文化和宁波精神看似不尽相同,实则有其相通之处。因此,在推进宁波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必须振兴原有的海丝文化遗产,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铸就宁波之魂,弘扬宁波精神,让二者融合互促,让宁波这座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使这颗东海明珠更加璀璨。

四、结语

海丝文化是宁波文化的代表,宁波帮精神彰显宁波精神。海丝文化代表了宁波过去的辉煌,而宁波精神萌生于斯,是海丝文化的精华和升华。必须将海丝文化与城市精神完美融合,着力打造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印记的宁波文化内核,让宁波精神在浓厚的历史底蕴之上更契合时代的需求,书写海丝文化的新篇章,也让宁波走进新时代、迎来新征程、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有着海丝活化石之称的宁波,城市发展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展望未来,等待着的将是一片广袤无边、充满机遇和挑战、希望和梦想之海,理应以宁波精神为帆,让宁波海丝文化这艘大船再次扬帆远航,驶向远方,彼时的宁波将不仅是中国的宁波更是世界的宁波。

参考文献:

[1]鲍杰.论近代宁波帮[M].宁波出版社, 1996.

[2]林士民,沈建国.万里丝路—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M].2002.

[3]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M].科学出版社,2007.

[4]宁波市政协文史委编.宁波帮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5]徐允信.古代丝绸之路有四条[J].蚕桑通报,1997(04).

[6]張明华.海上丝绸之路 宁波的历史与未来[M].浙江出版社,2018.

[7]张守广.宁波帮志.历史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郑绍昌主编.宁波港史[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