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艺术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思考

2020-05-09谭海平陈磊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谭海平 陈磊

摘 要:通过对纤维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解决手段和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改革方法,力图在新一轮的教改中,寻找到纤维艺术表现形式、选材、创作手法上的创新点,引导学生从基础入手更好的掌握纤维艺术的技能实质,从创意环节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升其创新能力,并付诸创作实践。

关键词:纤维艺术;创新能力;思维独创性

纤维艺术是一门融合性、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涉及多种工艺、材料、技法,而纤维艺术的教学若想取得多元化的发展和良好的教学成效与艺术效果,也应从理论基础、思维意识、表现手段、学生个性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提升,从教学观念等环节上进行转变,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市场定位及需求,对此,纤维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工艺与材料的开拓和创新,让学生借助现代多种新型纤维材料和技术,進行材料方面的创意尝试和作品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使纤维艺术课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达到探索纤维材料在平面、立体空间中多种表现形式的目的,进而提升纤维艺术教学改革成效,提升纤维艺术课程人才培养质量。

一、扎实理论基础,多角度挖掘纤维艺术内涵

在之前的纤维艺术教学中多注重纤维材料的选择与表现和基础技法实践,对于纤维艺术的发端、演变历史地位等所做的课时比重较小,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纤维艺术的脉络与理解深刻艺术内涵,在教学中适时增加纤维艺术的脉络、名家作品、展览分析、作品分析解读等,使学生对纤维艺术的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通过作品的解读,学会去读懂纤维艺术作品材料语言的独特性、设计语言的广泛性、色彩语言的表现性、肌理质感所体现的情感因素等,并能够对喜爱的纤维艺术作品进行艺术解读,多看并且用心去感悟大量优秀经典的纤维艺术作品,学习优秀的创作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审美规范,加强学生的审美与艺术内涵积累,除此之外还可以关注课外大量的优秀纤维艺术展览、以及其他设计的闪光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思考与灵感,跨专业寻找不同工艺间的有力结合点,寻找新工艺新元素,将这些所得所感转化到纤维艺术的创作中来。

纤维艺术由于传统材料本身的质感特点,具备天然的柔软触感和浓厚的手工艺韵味,加之创作过程中不同风格画面的处理,使作品具备丰富的肌理和浓厚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质,也是纤维艺术独特的艺术特质。现代国内众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大多照搬西方,纤维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也千篇一律。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扎实的学好理论基础,树立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观念,多角度的深入挖掘纤维艺术独有的深刻内涵,才能够使艺术创作有质的提升。

二、融入传统、现代多种元素,创作思维意识求新求变

纤维艺术自身所具备的丰满视觉冲击和独特的触觉艺术魅力,能够促进生存环境的亲和力,也因此纤维艺术设计的课程主旨之一便是寻求多种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表现对象。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丰厚,传统的图形、色彩、工艺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并将其运用到纤维艺术创作中,能够使人产生直观印象和丰富的联想。同时也能够将相关课程的如传统图案、民间工艺等前后的衔接性体现到位。传统纤维艺术的常用表现内容为装饰图案和装饰图形,基本上以平面编织手法为主,整体效果虽然细腻但是作品的表现力较弱,但是没有充分发挥纤维材质的独特肌理特性,因此在纤维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更为广泛的创意性表现题材,纤维画面表现尝试抽象或写实等多种形式结合,充分发挥纤维材料的独特质感特征,这其中可以借鉴装饰绘画及其他绘画种类的多种构图样式,也可以打破平面和空间的限制,创作出更为丰富的作品面貌。同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或民间艺术精髓,在认识本民族文化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才能够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才能突出课程特色,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设计人员,这是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的环节

纤维艺术的材料选择多样性也使作品的表现由具象到意向形态表现范围拓宽,再加上现代多媒体等技术的辅助,纤维艺术的创作元素的运用、取材和表现题材也更为宽泛,现代数字化织造技术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纤维的表现力,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空间更是有了质的飞跃。纤维艺术的取材在新时代来讲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也因此,纤维艺术创作的思维意识更应该突破传统求新求变。

三、增强手工实践性,拓展表现手段

在原有纤维艺术课堂上,手工实践部分所占学时比例虽然较大,但是基本上以传统工艺的实践为主,而这些基础的手工已远远不能满足纤维艺术创作意图的准确表达,因此在可以尝试打破专业界限,尝试多种造型手段,将纤维材料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突破,和三维空间架构的表现手法进行结合,形成或浮雕或软雕塑的表现形式,纤维艺术作品的面貌脱离了二维空间的限制,生动的以立体造型呈现,升华了纤维材质的特有魅力,两者形成了完美的结合,纤维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特的生命力。在设计或创作练习中尝试设定一个主题用多种不同的构图和材料进行表达,对产生的肌理和视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学生对纤维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不同材质的特征,使学生对新材料的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对比不同材料间的质感与肌理美感、形式美感,提升对材料的认知与审美意识。或鼓励学生尝试如缝缀、粘贴、镶嵌等多种传统编织工艺之外的其他制作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技法的尝试与练习运用,让学生充分体会纤维材料的质感之美和作品多变的风格和面貌。通过手工实践环节让学生去创造去发现新的表现语言,拓展独特的艺术语言。

四、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与优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个体,他们的个性、思维方式、情感体系、创作态度等都有所差别,每个人对于纤维素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在纤维艺术教学中,尤其是在素材选择与创作思维意识引导方面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表达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在创作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力图使其创作达到最为丰满的表现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体现。艺术设计教育本身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之一。

五、多种模式有效转化教学成果

纤维艺术的创作是开放性的,也是具有很强包容性的,纤维艺术的材料易得,工艺常见,所以很多纤维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因此很多的小型创作或设计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就可以制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创作和实践过程中便于操作,比如羊毛毡工艺、钩编工艺、拼布工艺等等,设计成很贴近生活化的作品,可以快速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鼓勵学生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创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与每年毕业设计周的活动,举办校园手工创意市集、鼓励学生参与本地的各类创意市集、商场手工市集活动,都使学生的成果迅速转化成经济效益,激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使教学、创作、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

部分课程单元的设计作品进行针对性的主题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设计大赛,近年来,拼布单元的部分设计作品均在国内手工艺术大赛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累积了创作实践经验,通过比赛与其他同类院校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开拓了设计眼界,提升了设计素养。

六、纤维艺术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纤维艺术课程以软材料造型为主,区别于绘画与雕塑,与其他传统的造型课程相比,纤维软材料的可塑性使其具备了丰富的可变性和可塑的实验性,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既丰富了创作表现语言又拓宽了创作视野,具有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考空间。纤维艺术课程的创新和发展需要融合材料与技能的创新,更离不开课堂上师生对纤维材料工艺的共同探讨与共同努力,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这就需要教师有开拓性,学生通过多单元的练习激发其创意灵感与创新性,教师能够做到正确指引,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材质之美、用心观察不同工艺材料的独特魅力,能够做到用心观察自然、用专业的眼光和装饰的角度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并将之运用到设计和创作中,将形、色、触感、观感以及美好的事物、心情通过作品进行表达和传递。通过大量艺术展览及作品观摩及作品分析,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纤维艺术的新材料、新工艺,融合不同国家地域风格的纤维艺术作品特点,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表现语言,结合纤维艺术的创作手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创作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纤维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2] 施慧,黄燕.纤维与软材料造型基础[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纤维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18YB66河北农业大学第十批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谭海平(1979-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纤维艺术;陈磊(1978- ),男,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综合材料艺术。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