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2020-05-09王霞徐鑫鑫
王霞 徐鑫鑫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当前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情况的基础上,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探索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的科学判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技能教育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技工院校学生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文化领域各种价值观交织,面对社会日益多元的价值冲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
一、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要求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我国的技工院校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补充,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加以引导。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专家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丰硕,大部分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特别是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形式下,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技工院校学生的未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容忽视。
(二)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更应该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特别是要深入到广大的技工院校学生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技工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等各方面存在短板,在这个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唯其艰难,更显意义的重大。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等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充满生机活力、具有现实意义的、与时俱进的、源远流长的一种内心认同。在技工院校学生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深植文化自信的过程。
二、技工院校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了解不深入
技工院校因其技能成才的性质,决定了技工院校以学技能为主,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仍是作为高等院校的补充,作为义务教育完成后的学生分流的一个基地。这就决定了技工院校的学生基本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没有兴趣。这些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学习,很大部分是为了脱离枯燥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这些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起他们的情感认同是有难度的。以山东某市技师学院为例,全院共有学生12000余人,其中初中起点占到95%以上,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过但说不出来,说不完整”,极少数同学不知道核心价值观。大部分同学认为,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无关,核心价值观只是一个口号,面对大街小巷、广播电视上出现的宣传标语、广告,他们没有深入的思考,也没有思考对如何去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教师对核心价值观讲解不透彻
在调查中发现,当问到思政课教师或者其他教师有没有讲解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大部分同学认为思政课教师讲解过核心价值观,可见思政课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但在进一步询问,思政课教师讲解的核心价值观能否激发学习兴趣,能否听懂时,学生的反映各不相同。思政课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指挥官,作用重大。目前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师水平不一,进入新时代以来,技工院校加大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把好入口关。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现实要求,其中蕴含着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想完整深刻的理解核心价值观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的。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还要求教师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出来,用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理解方式,转变课堂讲解方式,把核心价值观讲小、讲实、 讲透,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核心价值观。
(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缺乏制度保障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对技工院校来说,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停留在进课堂阶段,要真正进学生头脑还需要从制度上提供保障机制。近年来,该学院逐渐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校庆、重大节日为载体,开展读书节、心理健康月、诗词大会、法律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制度体系。要完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机制,需要技工院校党委负起领导责任,形成长效机制,完善保障机制。
三、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路径
针对目前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现状,文章将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机制保障三个方面探索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可行性路径。
(一)教育引导
2013年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育人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特别是对于技工院校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拔节孕穗期,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正如习主席所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教育对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作用,学生对于价值观系统的接触是在学校,所以教育引导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教育中,思政课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直接载体,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与技能必不可少。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担负着推进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任。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需要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索可行方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载体形式,改进“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值得探索的。
(二)实践养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践行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在师资队伍上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还需要把核心价值观实践化、生活化。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技工院校需要探索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式,结合各自学校特点和当地特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实践基地。把课题教育与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技工院校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现代学徒制,开展一体化教学,打造课程思政。注重校园文化的发展,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18岁成人礼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三)机制保障
新时代技工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技工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担负着培养未来工匠的重任,合格的工匠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德才兼备。技工院校要重视思政课的作用,发挥思政课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学院领导及党委要以身作则,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的发展目标与规划,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制度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原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抵制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侵袭。技工院校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舞台,加强对学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容忽视,应该理直气壮的开好思政课,加强思政课的日常管理,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