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蹈文化遗产的身体性

2020-05-09蔡芳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舞蹈

蔡芳

【摘 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级舞蹈文化遗产面临濒临灭绝的处境,在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护和传承其全部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對传承人和舞蹈所处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身体是舞蹈最重要和直接的物质载体,基于此,本文以舞蹈文化遗产中的身体性展开研究,探索保护和传承舞蹈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舞蹈;文化遗产;身体性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102-02

一、舞蹈文化遗产的身体性

(一)舞蹈与身体

身体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根本,承载着人的生命、智慧与理性。人的身体既是肉体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是灵肉合一、身心合一的,任何对精神层面的思考或认知都必须在肉体上进行。舞蹈是身体的艺术形式,它必须依借于身体而存在,身体既是舞蹈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舞蹈得以发生的根本动因,亦是舞蹈得以表现与表达的主要通道。

(二)舞蹈文化遗产的身体性

舞蹈文化遗产以人为主体,是人的文化,而身体作为生命之原,是舞蹈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支点。人作为舞蹈文化遗产的特殊“媒介”,使其成为鲜活生动的文化表达形式。宋俊华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人对‘精神文化的传递,载体与对象是分离的,传承过程是通过人与人的精神交流,即口述、身体示范、观念或心理积淀等形式进行的,因而是抽象的、无形的。”①可见,舞蹈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才能得以展现,因此在其所重视的精神文化的传递中,只能由人们在舞蹈“非遗”呈现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身体感官去感觉和体悟。

二、舞蹈文化遗产传承的身体性

身体是舞蹈最重要、最直接的物质载体,而身体作为物质层面会泯灭,因此在舞蹈传承的整个过程中,随着身体的变化,舞蹈的身体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也间接导致舞蹈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身体有限性和时间性的威胁。梅洛庞蒂提出“现象身体”是人类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我们需要将先验的自我意识还原为经验的身体在场。人们通过身体去感受一切,身体是知觉的起源和中心,是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基础。我们需要关注舞蹈文化传承的身体性,关注传承者独特的、具体的身体在对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身体体验。传承者的身体体验随着身体的时间性也会发生变化,对舞蹈文化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增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导致了在传承过程中基于身体的有限性和时间性而使舞蹈的传承会“有所变”。

三、舞蹈文化遗产保护的“身体性”

如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级舞蹈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摄影、录音等手段,对舞蹈非遗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艺与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记录,可一旦技艺失传就很难将其进行复原,也就意味着这一技艺绝迹。因此,如何将其永远传承下去才是我们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西双版纳、景谷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一)提高当地居民身体的文化认同感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极为细腻,舞姿以“三道弯”著称,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当地政府可以提出实行民间传统游戏的办法,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中的精华,将孔雀舞的风格和动作元素及游戏相结合,让当地的居民都能够寻找到合适自身的民间传统游戏,让所有人都能够在促进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同时,提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当地居民应始终牢记传统舞蹈的形态,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抛弃自己的民族特色,应以保护自身文化为己任,增强其传承价值。

(二)保护舞蹈遗产身体存在的生态环境

孔雀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当地的生态环境必然也对孔雀舞的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1.文化生态环境。云南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宜人的风景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因此,旅游文化的气息在整个云南省也愈加浓烈,越来越多的地区逐渐趋向商业化,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传统舞蹈的商业化。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当地居民应减少因商业利益而对游客刻意迎合,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尽可能普及当地民间舞的原始形态,使游客产生正确的认识。我们要保护一个舞蹈,就要保护与其有关的仪式、习俗、节日等文化体系,我们保存的不仅是舞蹈的传统形式,连同其身体所存在的文化场景也要进行保护。我们要保护的不仅是作为物质性的肉体,我们所强调的是身心合一和基于身体体验性的身体传承。当文化生态环境消散了以后,那么身体的体验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只是简单保存这样的物质形式就没有任何的文化意义了。仅对物质性肉身进行传承,则这种传承是极其机械化的,如果拥有十分强烈的文化情境,并且在这种文化情境中身体能够有一种真切的体验,那么这种传承就不仅仅是对技艺和技术的一些机械化的继承和学习。我们所需要的是让继承者的身体在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真切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简单进行机械化的肉体操练。

2.自然生态环境。傣族人民依水而居,她们爱水、祈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云南众多湖泊的水质急剧下降,从原来的一湖清水,变成如今充满各种难闻气味的“绿水”。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政府首先应该完善环境保护立法,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大惩处力度,通过生态治理的途径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应该大力开展绿色运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牢固树立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最后应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所有人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共同构筑美丽家园。

(三)保护舞蹈“非遗”的身体承载者

孔雀舞的继承与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专业的舞者在基于现有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因此,要培养这些专业舞者的技术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并运用合理的方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加强继承人与传承人之间的沟通,做好传承方式的引导,更加关注继承人在传承过程中的身体体验,并采用访谈等形式对继承人的整体感受进行详细了解,用文字、视频等方式做好记录,完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四、结语

舞蹈艺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因此,身体对于舞蹈文化及情感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基于身体的有限性、时间性和在场性,如何将原汁原味的舞蹈文化准确传承下来,是我们所需要思考和不断努力的。

注释:

①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J].学术研究,2006,(9):120.

参考文献:

[1]陈小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思考—以深圳龙岗传统舞蹈项目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18-20.

[2]钱永平.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形态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2011,(03):192-200.

[3]王琸.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以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锅庄舞为例[J].艺术评鉴,2019,(12):70-72+79.

[4]何柳.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分析江西永新盾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18):11-12.

[5]吴海清.身体在世性:被舞蹈批评遗忘的起点—现象学视野中的舞蹈批评之反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1):47-50.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冰上舞蹈搭档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我和舞蹈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