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1+n”阅读策略探究

2020-05-09陈慧洁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初中语文

陈慧洁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十分注重教育质量,其中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1+n”阅读策略则搭建了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之间的桥梁,它通过具体的语言构建、文言文知识开发、阅读能力提升以及传统文化渗透等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思维发展以及创新意识的提升,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1+n”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055-01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排版模式,每个单元的文言文除了重点学习文章,还注重文言文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文言文知识运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从而形成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接下来,本文将从初中部编版文言文教学内容出发,深入探索“1+n”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构建一条从引导阅读到自主阅读的教学路径,不断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

1.利用语言构建,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

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只有在丰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运用以及沟通交流,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相对于单篇的文言文阅读,“1+n”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言文语境,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相似的人物塑造、相近的思想主题,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文言文表达欲望,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部编版教材则是以主题进行文言文内容的编排,在为“1+n”阅读策略实施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例如《孙权劝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猜测的语文阅读习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选择《孙权劝学》进行精读,然后以《炳烛之明》《师旷论学》《诫子书》例文为“n”,构建“1+n”阅读教学模式。其中在《孙权劝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文言文词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去猜测课外文言文的大意,使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呈现一半的阅读情景,继而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最后与原文意思进行对照,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落实课程开发,发展文言文思维能力

相对于单篇的文言文知识的学习,“1+n”阅读策略则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语文课程开发,从文言文阅读主题到学习方法,都是教师与学生的原创,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利用综合课程开发,进一步打破学生原有的文言文思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活跃的状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1+n”阅读文言文内容的选择,应当善于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认知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合理的设计,发展学生文言文思维能力。

例如《答谢中书书》教学过程中,这篇文章所处的单元主题是关于景物描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注重课内文言文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学生必然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以《答谢中书书》为“1”,精选课外短篇构建“n”种阅读篇目,可以围绕着《答谢中书书》中的经典进行分析,深化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3.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主要是从体验、欣赏到评析的过程,越是经典的文言文,越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优越审美品位。当前初中生的思维大部分是形象性思维,善于进行模仿与表达,由经典文言文作品所组成的文言文体系,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以“1”进行组建,然后选择优秀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助推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例如《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属于经典文言文,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解读,并不是让其学习其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而是让学生认识文言文,为学生打开通往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因此以《桃花源记》为“1”,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然后说出文言文的故事,对于“n”篇文言文的阅读要求则相对低一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4.渗透传统文化,彰显文言文传统因子

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篇目的比重,其主要的目的是逐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文言文感受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而言,语文文言文教学则存在明显的优势,单篇文言文虽然也具有传统文化的因素,但是无法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以教材中的单篇文章作为引导,进一步整合其他相同文化因素的文言文进行全方位扩展,彰显文言文传统文化因子,促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值。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中,表面上是作者对被贬黄州生活的一个记录、对月夜景色优美的描写,其实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如果将眼光过多地集中在重难点词语的解释与学习上,就忽视了其传统文化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扩展文言文阅读面,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文言文基本内涵的同时,感受其中传统文化因素,实现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学中利用“1+n”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构建课内与课外文言文阅读桥梁,同时也衔接了单篇文言文与多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荟春.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14(08).

[2] 葛雯.让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思辨中走出死角[J].学语文,2019(06).

猜你喜欢

课外文言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