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0-05-09蔡榕榕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小学

蔡榕榕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提及:“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现代诗歌为朗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要加强诗歌的朗读教学离不开对诗歌的“美读”,应正确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在诗歌的韵律中巧读、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在诗歌的情感熏陶下升华自己的之时世界;融入诗歌的意境美,在诗歌的意境里领悟作品的意味。从而使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现代诗歌;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054-01

朗读是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它是理解现代诗歌文字意义的一种出声的阅读形式。在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现代诗歌为朗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朗读又是学好现代诗歌、把握诗意的基础,因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对于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但现实状况难如人愿,缺乏有效的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范,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呈现落后的现状。诗歌朗读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深高宏大的理论指导无可裨益,唯有具体的操作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方能导入正轨。

1.读出韵律美

什么是韵律美呢?就是在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停顿,句中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而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自然和谐的美,正所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要读出韵律美,首先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合理,恰当把握语调和语气,做到抑扬顿挫,变化有致,读出韵律美。如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首现代诗歌《礼物》,在准确把握字音的基础上,对每一节诗歌进行合理的停顿安排,“去年春天,爷爷/送我一粒种子,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懂得了/自然。”因为四节诗形式相似,所以停顿基本相同。这首诗以家人送小作者的礼物为主线,使其从中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这首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朗读时,语气应该由一开始的平缓到后来跟着作者在礼物中成长的心路历程渐渐变得懂事语调也应有所上升,到最后一小节的强烈,语调由一开始的低回到最后的高亢,语速由开始的平和到最后的高亢,前后必须有明显的对比,使学生充分领略此诗歌自然协调的韵律美,得到美的熏陶。此外,诗中的写作格式有四次重复,在朗读时形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现代诗歌虽然不太需要押韵与平仄,却也不乏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有许多美的地方需要让学生用心感悟。

2.读出情感美

什么是情感美?所谓情感美,就是诗人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如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等形成的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就源于教师的激发,教师的情感更是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学生的心田。情感不仅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且是诗的存在价值的主要依据之一。诗歌中任何一种因素都强烈地弥漫和渗透着感情因素。可以这么说,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小学课外阅读诗篇里,余光中的《乡愁》就流淌着作者浓浓的情愫,荡漾着思亲的思绪,充满爱国的激情,在把握节奏、语气、语调的基础上,融入到作者情感世界中,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的感情基调一致,这就是“美读”的更高层次,即有感情地诵读。那么,怎样才能有情感地诵读呢?首先要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情感,要做到:

(1)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

(2)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

(3)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3.读出意境美

什么是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诗歌中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一致形成艺术境界而产生的美。它综合了多种美的因素,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的愉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可给学生提供许多拓宽想象空间的机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追寻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境界,领会诗的意境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想象能激发读诗的意味,在想象中读诗,能丰富诗的内容,能扩大诗的意境,能再造诗的形象,能超越诗人的境界。

诗歌的意境美就是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优美的意境更能够诱发读者的想像,而丰富的想像又能把读者带进更为广阔的意境。因此,在感受诗歌意境时,我们最多使用的办法便是想象,可以多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充分感受其意象中深含的意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见成效的,要加强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有耐心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多探究,多思考,多实践。相信有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

作为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朗读有着非凡的魅力。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也还有许多可行的方法,在此笔者只是提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拙见,目的只是通过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使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这样,才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籠罩在师生所创造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加坚定的信心,用“美读”的方式驰骋在朗读的世界,用“美读”的方式遨游在诗歌的海洋。

参考文献:

[1] 王奇.面对现代诗歌教学,我们该怎样做[J].新课程(小学版),2012,(4):89.

[2] 潘建红.浅谈小学朗读教学[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1,(2):186.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小学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