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平县回族新民歌音乐特色研究

2020-05-09胡梦影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

胡梦影

【摘 要】回族民歌是回族群众喜唱的一种山歌,由于民族迁徙等原因回族人民遍布全国各地。其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颠覆而不断革新。为适应现代社会,回族民歌不断地推陈出新。河南省西平县花马刘回族村民尤苏夫·张宝成为了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自2006年以来创作回族新民歌500余首,创作的新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旋律优美,曾多次获奖。

【关键词】新民歌;音乐特色;回族民歌

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057-01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驻马店市的下辖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浅山丘陵区属伏牛山余脉,有洪河、汝河流经全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大量回族人民集聚于此,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歌。

据史料记载,元末时期官吏腐败,赋役加重,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西平县人口一度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明初,官府多次组织山西等人口稠密地区向河南、河北等人口稀疏地区移民。据《山西洪洞县志》《山西洪洞股大槐树志》记载:“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至十三年(1415年)五月的48年间,共移民7次,10多万户,数十万人……”①

西平县花马刘村是西平县最大的回民村,尤苏夫·张宝成是花马刘村的村民,祖籍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村,自2006年以来张宝成创作回族新民歌500余首,多是歌颂党和人民、怀念故乡桑坡、歌唱穆斯林以及表达母爱等,其旋律优美,曲调婉转。令人惋惜的是,张宝成师傅已去世三年有余,因此笔者田野采风时主要对张宝成师傅的儿子和妻子进行访谈。

一、新回族民歌内容论述

(一)内容丰富

张宝成师傅创作的新回族民歌大多是歌颂党和人民、怀念母亲、对故乡桑坡的思念、对穆斯林的歌颂等。例如《胡主席来到咱桑坡》是对党和国家的歌颂;《给娘洗脚》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桑坡之歌》表达对故乡桑坡的思念;《穆民的学堂》是在歌唱穆斯林教徒。

(二)彰显民族特色

张宝成师傅的词作涉及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民族的深情是常人不可比拟的,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皆赋予歌词之中,草色的青象征着穆斯林的绿,星月是穆斯林教徒的信仰。

张宝成师傅为了使回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合唱中,不倦地写着回族的歌,怀着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②,从容地走进音乐的殿堂,为一个民族引吭高歌,唱出对伟大祖国的爱,对中华民族真挚的爱。

二、新回族民歌音乐本体论述

(一)旋律优美

采用连音线、附点八分音符、连续十六分音符等表情记号,赋予旋律跌宕起伏的特性,加入低八度的音符使旋律更具有新疆回族的神秘性。

(二)节奏多变

该曲目有2/4,3/4两个拍号,两个截然不同的拍子来回置换,起伏跳跃,彰显回族特色。

以上是对新回族民歌的音乐特色的简要分析,新回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主要是:曲调上行时连续四度大跳形成较大的起伏,下行时则取迂回波浪式,有抒情缠绵的风味。先现音和延留音频繁出现,节拍丰富,有散板和混合拍。调式按地区有所区别,河州花儿多用五声徵调式,也称“商徵型”;山花儿多用五多为声羽、角调式。张宝成师傅在创作过程中结合时代特色,加入西方七声音阶和现代创作技法,使之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三、结语

张宝成师傅创作500余首回族民歌向我们展示了回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填补了回族民歌史料的空缺,给予大众一个了解回族人民的新渠道。张宝成师傅的创举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一个警示,要脚踏实地深入田野,扎根于人民群众。

注释:

①西平县回族志编撰委员会编.西平县回族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②尤苏夫.张宝成,谭胜功,阿勒腾·赵金.和平的祈祷·中国回族歌曲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③色目人:元代时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回族的旧称。

参考文献:

[1]回族简史编写组编.回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尤蘇夫.张宝成,谭胜功,阿勒腾·赵金.和平的祈祷·中国回族歌曲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3]西平县回族志编撰委员会编.西平县回族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4]占武.回族语言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5]赵宗福.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J].民间文学论坛,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