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2020-05-09郑从根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工作传统文化

郑从根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体概括,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名族久经历史积淀的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带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能够有效的推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并使学生能够到达更高的文化层次。如何将传统文化带进小学校园之中,构建小学德育活动,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2-0021-02

本文研究将古诗词、经典著作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针对小学教学需要进行分析与整理,通过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进校园教育,更加有利于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德育水平得提高。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际过程中,应当积极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将校园德育教学建设实践与探究推向更高层次的小学教育,进而实现小学教育中,德育与教学双腿走路的过程,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纽带连结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进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充分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工作,要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宣扬传统的文化的精神,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等中华名族优秀的高尚品格,进而培养学生的内在优秀品质,使学生能够实现德才全面发展。基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华民族想要实现中华名族的持续繁盛,民族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培养,只有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通過小学教育及对学生的引导才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继承以及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小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把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与小学的德育知识进行融合,进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对文化的理性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课堂之上,老师可以为设置一个与课堂内容相似的学习情景,例如为学生展示一场皮影戏进行教学。在观看中,学生既能够学习文章知识,同时能够了解皮影这个古老的文化表演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学习其中所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

2.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正如一切的学习科目一样,枯燥的学习往往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依据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参与学习,而小学的德育教育也是如此,要想要传统文化能够顺利走进小学校园之中,也需要老师能够拓展新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及教学形式下,教学方式也能够摒弃旧的低效的应试教育形式,充分开展小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等各种容易引发学生引起思维共鸣的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将传统文化具体化,同时将知识蕴含于新的教育手段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的学习德育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所期望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心之所向展现与学生的课堂之上,将传统文化通过当前的现代文化表现方法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加高效,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例如,在小学乐于助人的这一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教师在课上可以从网络上搜集那些即不遥远,又是学生能够切实去做的乐于助人的小视频,来在课上为学生展示;同时也应该去将传统文化中的历史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来展示于学生课堂,让学生既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学生自己也会跟着去模仿做哪些乐于助人的工作,也能够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继承前人的优良品德,以求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个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3.拓展各种实践活动

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小学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朗诵活动、德育社团活动、传统节庆活动等多种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工作。学校主管部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规定一些日常性的朗诵活动,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较为优秀的古典文学著作,制定严格的朗读计划,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从中不断学习德育知识。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社团活动的不断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主题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德育素质能力。让学生在文化学习的活动中加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在文化的不断熏陶中优化自身的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传统的节日活动中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节庆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不断感受传统文化学习的无限魅力,提升学生的真是参与感使学生切实提升德育能力。通过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实践学习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让学生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努力发现优秀的传统美德,不断的优化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每年的清明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雄扫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走进抗日烈士陵园,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学习各种英雄事迹,深化自身的爱国情怀。回到学校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征文及朗诵活动,让学生依据出游行动自己去查资料去感悟,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求让传统文化的培养更加全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4.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

每一位小学生都有自我独特的个性,学校都应该根据学生个性情况因材施教,进行对学生的针对培养,而非对所有学生的教学一刀切。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有趣特长课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分级培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例如通过开设书法课程,阅读活动,国画,剪纸,传统舞蹈等项目,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形式,而且能够增进德育素质的提升,加强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必须保持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而将传统文化带入其中,可以提高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学校应时刻牢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重要形式,用传统文化武装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必需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在学生所表现的细节之处进行观察分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融入到每一个小学生的独特的德育教育之中。

例如,在每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处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微小的摩擦,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适当的谈心交流会,与适当数量的同学进行一个思想交流,了解学习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老师应该充分学习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内容,能够为小学生以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中的实例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提升自身德育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德育品质的持续渗透,让学生在充分的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不断的提升其自身的德育水平,深化小学生的内在的优秀素质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德才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运用科学的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颖群.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意义与要求[J].中华少年,2018年13期.

[2] 林慧.注重传承,成就语文教学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6年22期.

[3] 闫晋晓.小学语文课堂中关于国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知识文库,2016年23期.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工作传统文化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