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统计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2020-05-09韩佳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统计学

韩佳丽

摘 要: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统计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逐步提高,而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育要求。因此,分析了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统计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83

0 引言

统计学是通过搜集、处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领域对数据的利用程度不断加深,进而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剖析了高等学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

1 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轻视实验教学环节、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加之课程本身枯燥晦涩,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表现如下几点。

1.1 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统计学课程自身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加之课时量有限,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更多地体现为“灌输式”“填鸭式”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系统仔细地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师纯讲、学生纯听、课后复习的授课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使得枯燥晦涩的知识更显无趣,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学、弃学等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单纯围绕教材或者依赖幻灯片来介绍与统计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仅从数理分析角度对知识进行阐释,缺乏形象贴切的案例辅助,难以做到深入浅出,而本科生基础知识积累不足,无法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谈不上推广应用。

1.2 轻视实验教学环节

统计学是各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数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更偏重理论学习,缺乏与使用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相关的实验课程,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应的上机实验课程,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分属不同学期。在理论授课学期,缺乏实验课程的辅助,学生难以较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同理,在实验课程学期,脱离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难以全面利用数据信息。因此,在这种缺乏实验教学环节或是理论教学环节与实验教学环节相脱节的安排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课堂、实验与实践环节脱节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依赖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或实验课程的简单操作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工具。因此,除了统计学这门核心基础课程,经济统计专业一般还开设了社会调查方法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相应地,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与一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遗憾的是,部分高校并没有将统计学、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这三门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更多地体现为各个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的状态。这也就难以让学生从统计学理论知识出发,结合具体的专业背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进而无法依托这些课程来启发本科生的学术思维、培养其科研能力。

2 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优化对策

针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时代背景,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优化,同时任课教师也应提升知识储备、优化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体优化对策如下几点。

2.1 优化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课教师也应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课堂到以学生为主的互动课堂的转变。就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以数理分析为主,略显枯燥晦涩,欲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则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BOPPPS教学设计方法,从生动贴切的课堂导入、明晰的学习目标、前次内容测试、本次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本次授课内容测试以及最后的回顾与总结这六个环节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每一个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完成由“老师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随着现代媒体工具的迅猛发展,新的教学技术工具不断涌现。因此,可借助丰富的教学工具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比如,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数据与图表,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借助“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全面提升教学体验;借助“超星学习通”等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教学资料、习题的推送,在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之间建立起桥梁,让课堂永不下线,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加强自我学习,提升教学技能。

2.2 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统计学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明确实验课程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设置上的优化,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實施理论加软件的综合授课模式。任课教师在完成一个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讲授时,还应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比如Eviews、SPSS等,引导学生将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运用到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中,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实验课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统计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避免知识书本化。比如,就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实验课程中使用与金融相关的案例,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统计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价值,才能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领域的应用需求。

2.3 优化培养模式

通过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验课中的上机操作,基本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但仅靠理论课与简单的操作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这门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培养模式方面,需加强课堂、实验与实践这三个环节的联系,从课堂中的理论学习出发,在实验课中训练软件操作能力,最终在社会调查实践中加以运用。这种教学与实践相统一的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查找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步骤,充分地参与到实践中,使学生体验从学习知识到利用知识的完整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

3 结语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过程既需要理论的演绎,又需要实践的操作。尤其是在如今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高校在统计学课程授课及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改进教学方式、转变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模式,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我国统计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5,32(2):104-108.

[2]胡岩.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新经济,2016,(24):110-111.

[3]程波,孙艳梅.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4]高艳.应用型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9,(05):169+171.

[5]胡云霞.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5):188-189.

[6]朱艳丽.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133-134.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