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5-09姜琳韩影
姜琳 韩影
摘 要: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在不断增强。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主要存在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平台载体还不完善、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应该从优化政治参与环境、完善平台载体建设、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加强价值引领、发展非公企业党建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价值引领;非公企业党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68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政治素质从总体上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也在不断增强。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无论是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对于确保政治稳定并促进社会稳定,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一个集合概念,主要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股份制公司中的自然人股东等群体中的代表性人物,在统一战线实际工作中,主要指私营企业主中的代表性人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这一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从单纯的重视经济发展转变为通过政治参与带动经济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地位。
所谓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和政治决策进行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它是公民表达政治诉求、参政议政,保障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在自觉维护现有政治体制基础上,“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为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本领而进行的各种有序合法的活动”。一般意义上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诉求、促进本身阶层的发展,从而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称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能否有序政治参与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途径大体包括:一是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通过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履职尽责、参政议政中表达自身诉求;二是通过加入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组织进行政治参与;三是通过加入商会、行业协会、老乡会等民间组织,以特定群众的身份直接表达诉求。
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诉求与政治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非公有制人士政治参与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政治参与文化与环境问题,参与制度问题,参与渠道畅通问题,参与主体能力问题等。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统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政治参与文化与社会环境有待改善。首先,在传统的“官本位”和“重文轻商”思想的影响下,存在着一些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往往只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促进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其政治诉求,认为非公有制人士的政治参与无关紧要,甚至认为非公有制人士的政治可靠性有待考察。其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间短,基础比较薄弱,加上传统意识比较浓厚,导致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为了获取政策上的利益,出现贿赂官员,官商结合等现象产生,不仅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更扰乱了市场秩序。
二是政治参与的平台载体不够完善。当前,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经济政策中均会征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但存在征求意见多反馈落实少的实践困境。除人代会、政协会上代表委员所提提案议案必须给予答复外,很多难以量化务虚层面的意见建议多“石沉大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各类会议,普遍存在部门副职参加,所提意见即使被采纳也难以落实。同时,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呈现出功利性,被动性,盲目性以及非理性。首先,他们进行政治參与往往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表现出一定的功利色彩;其次,有一小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政治参与本身并不感兴趣,仅仅是为了应付了事,出现消极参与的情况;再次,部分地方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有偏见,认为他们仅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十分盲目,没有系统的指导。
三是政治参与渠道还不畅通。首先,虽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提供了保障和途径。但在实际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源复杂且分散,组织松散,因而大多数的政治参与是个体性的,影响力有限。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组织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代表比例相对较少,利益诉求呼声小,很难真正地影响政府行为。另外,参与的形式较为单一,国家对此部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得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进行政治参与时并没有统一的秩序。
四是政治参与能力不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些人是具备良好教育背景的精英人士,学历水平、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都很高,他们中的多数人能够妥善实现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平衡,其行为与其目标要求一致。但是少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行为与其政治目标尚有一些差距,过分追求自身利益,造成自身和公共利益失衡。首先,就政治参与认识看,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参与载体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政治参与意识冷漠,有些人只把当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当作荣誉而没有去思考如何更好参政议政。其次,就政治参与的经历看,有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长期处于组织或体制外,对政府机关运转、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不了解不熟悉,建言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不断成长,需要我们一起团结奋进,加强服务,贯彻落实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既要鼓励支持,又要正面引导。”这其中内在包含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工作的要求和指示,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1 優化参与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创造条件
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前提和保障。营造和谐的政治参与氛围就是要保障各阶层和各行业的每个公民都拥有平等的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利,并且要保证这种表达的渠道始终畅通,形式丰富多样。要充分发挥统战、工商联、社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管理、规范和引导,支持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善于倾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诉求和看法,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社会中营造积极合法合理参政议政的氛围。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介,发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先进典型和扶贫帮困等模范事迹,特别要注重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展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和显著成效,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加强平台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提供载体
要扩大参与途径和参与范围。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常委是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官方”途径,要进一步健全选拔和退出机制,积极引导他们参政议政。要加强统战部门,工商联、民主党派、社团等社会组织对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管理指导,激发社会责任感。首先,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的作用,定期收集整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诉求,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做好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其次,发挥社团的作用,可将现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情况进行记录,设立专项委员会;再次,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可由基层组织对所在区域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集中登记,方便信息收集;此外,各级党委、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参政议政的能力。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区根本实际建立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协调机制,注重党政参会领导级别和参会部门的针对性,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研讨会、碰头会等方式,广泛听取非公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提高政治参与实效。
3.3 拓宽参与渠道,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拓展路径
渠道畅通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进一步探索丰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进入人民代表大会、政府部门和工商联等机构中,并积极在其中代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表达自己的政治目标和观点的方式和途径。要发挥社团、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研讨会、专题讲座、文娱活动等方式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同时也可广泛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推进政治参与工作。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具有极大的时效性、便利性和操作性,所以还要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在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中,要把非公有制人士政治参与作为有机组成部分,探索其政治参与的新渠道。如在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探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参与网络交流活动,实现便捷高效的政治参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府的“网络问政”等网络参政的活动,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
3.4 加强价值引领,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明确方向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价值引领,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表达个人和群体诉求,更充分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首先,要在党组织中开展各类的主题教育活动,建议设置适合的专题活动,一要加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服务社会意识,主动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二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处理好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关系,使其明白要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追求自身利益;三要注重培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企业家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其次,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可借助网络平台,与各级党校、高校等进行联合培养。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设立与之相对应的班型,确保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思想上保持高度地统一。更要注重课程的合理性,最本质的是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在意识观念、理论程度等方面进行引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3.5 加强非公党建,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提供抓手
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到重要议程,不断提升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党的建设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应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尊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日益多样化的政治要求,其中不乏不符合国情及政治规范的不合理成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议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不正当政治要求不能随意迁就而任其膨胀,同时注意不打击压制,避免伤害他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是依据政策法规及国情因势利导,使其认识到其诉求的不合理性及非规范性,促进政治和谐和社会稳定。加强非公企业党建,首先各级党委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组织部门、统战部门要做好分工合作,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大党建进行统筹,抓好‘两个覆盖‘两个作用‘两支队伍建设,防止地方党委(党组)不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其次要积极运用“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增强非公企业党支部成员的综合素质,开展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工作,鼓励引导综合素质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向党组织靠拢。
正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研究也会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深入,在发展中也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参考文献
[1]公有制经济人士称谓的由来[EB/OL].http://www.lntzb.gov.cn/tzgs/201903/t20190320_3454403.html.
[2]张晓刚.对构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J].理论导刊,2011,(5):13.
[3]魏星河.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J].政治学究,2007,(2):32.
[4]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51358.htm.
[5]陈兴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的路径优化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100.
[6]熊永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引导机制构建[J].理论月刊,2016,(07):155-159.
[7]吕娉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问题的对策探讨[J].现代交际,2018,(20):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