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0-05-09卢凯梅运彬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三全育人高校

卢凯 梅运彬

摘要:高校服务育人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为载体、育人为目标,构建高校服务育人的丰富内涵。文章立足于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困境,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探索,探索建构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服务育人;三全育人;實践路径

服务育人,是高校提升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探索,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聚焦短板弱项,着眼创新创造,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服务育人作为新时代“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与其他内容共同肩负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任务。学界对于“服务育人”的研究主要以后勤服务育人为主,将高校后勤工作视为服务育人主阵地,这不利于高校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建设。全面探究服务育人的深刻内涵,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提升高校育人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高校服务育人内涵

育人是高校办学的最终目标,服务的目标也是育人,在服务中“立德树人”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所谓“服务育人”是指在服务中教育人,“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的后勤服务和其他工作中的服务环节,特别是通过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来达到育德育人的目标”。服务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检验一所学校是否是“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试金石,所以,高校要提供优质育人服务,培育卓越人才。

(一)服务育人的主体:以人为本

传统高校育人机制不能全面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高校育人功能质量的下滑和效率的降低,这已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始终是主体”的论断,我国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高校服务育人的主体是人,教职工和学生等都是高校服务育人的主体,其中,学生是更为重要的主体。高校是一种“人的社会关系”的产物,高校的存在是为了育人,是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一方面,高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服务、管理服务和各项工作服务中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这对于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等主体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高校的主要群体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会对高校教育提出建议和要求,以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服务。

(二)服务育人的载体:我为人人

服务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服务育人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要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为人人”服务育人理念。高校服务育人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最首要的是为人民服务,高校在办学教学和日常管理中,要坚持这“四个服务”的宗旨,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高校的职责是服务育人,高校的各个部门都承担着服务育人的功能,教职工在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中,都在为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高品质的服务育人建设,辐射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在服务育人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以育人为落脚点,用卓越服务培育卓越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服务育人,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增强和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服务育人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管理服务育人,坚持学校管理原则,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在管理中服务,在管理中育人,让服务育人主体融入服务育人实践中。

(三)服务育人的目标:人人成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学校诞生以来,便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己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所谓“校者,教也”。学校的首要使命就是教育,而“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服务育人的目标是“人人成才”,即培育为实现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服务育人必须将“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在培育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培育,更要牢牢把握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等,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优势。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成才路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有用之才。

二、高校服务育人的现实困境

高校服务育人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良好道德行为和塑造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有所作为,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高校服务育人实践的深入展开,部分高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失”,即高校服务育人的育人主体失位、育人过程失联和育人机制失效。

(一)育人主体失位

部分高校服务育人主体的自我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教学服务工作者、管理服务工作者和后勤服务工作者作为高校服务育人三大主体,在服务育人实践中仍存在失位现象。“有位”才能“有为”,正确把握好自我定位才能把服务育人做实。在服务育人理念指导下,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者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高校后勤事业的社会化,出现了“重服务、轻育人”的趋势。后勤服务工作者更注重服务对象的“口碑”和“风评”,忽视了在服务中培育新人,一些教学服务工作者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服务意识不明确、服务意愿不强烈的现象,忽视了服务育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作用。部分高校教师只专注教学,而轻视了德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只重视提高个人修养,而忽视了服务育人。有的高校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不足,诸如服务意识不强,思路不明晰,专业性不强等,难以形成服务式管理的工作定位,以至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育人温度;育人思路不明确,致使在管理工作中服务育人缺乏系统性;部分管理服务工作者专业性有待加强,亟待提高服务育人专业理论素养。

(二)育人过程失联

一些高校服务育人过程连贯性有待加强,服务育人缺乏持续力。服务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应贯穿于高校育人工作全过程。从高校育人全过程来看,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同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其共同目标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但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实际育人效力分散。从学生成长过程来看,相较于教学育人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更利于“以情化人”,实现育人目标。在教学育人和管理育人过程中,缺乏服务育人的有机串联,育人效果可能断层,容易忽视学生成长阶段的个性化需要,内容与需求不相匹配,不利于服务育人工作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育人机制失效

部分高校存在着服务育人效力不强的现象,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实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初步建构起了服务育人机制,但领导力、凝聚力和有机力还未完全“拧成一股绳”。首先,部分高校存在领导部门对服务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服务育人不能完全与教学育人和管理育人形成合力。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强调服务育人的力度不够,支持服务育人资源的力度不足,可能导致各部门不够重视或者资源匮乏。其次,部分高校存在各部门机构“各司其职”,只注重做好本职工作,在服务育人过程中“单打独斗”,各部门有机联动不够,以至于不能全面切实把握好学生实际,不能发挥各部门服务育人凝聚力。最后,服务育人体系不够健全,教育服务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仍需完善。

时代的发展要求服务育人体系因时而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服务育人体系因势而变。有力领导、部门协作和平台建设,关系着服务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影响着育人价值的有效发挥。

三、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服务育人是高校教育映照三全育人的重要教育实践和探索,在全员服务、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中,发挥好育人功能。在高校育人工作实践中,无论是对教职工、学生以及进入学校的校外人员,都应该在服务中发挥出其育人作用,营造三全服务育人的氛围和环境。

(一)全员服务育人

全员服务育人,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服务育人思想意识和责任担当,自觉在工作中服务,发挥思想价值引领。全员服务育人,强调主体意识的体现,高校教职学工是高校服务育人的主体,在某种情况下又都是服务的对象,其中大学生群体是主要对象。高校的根本任务就在于育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原有的育人方式方法的时效和实效,都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这就要求高校转变育人理念,每一位高校的教育者、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应秉承服务育人理念,在教育中服务育人、在工作中服务育人和在学习中服务育人。高校的全体成员都纳入到服务育人体系中,人人都是服务者同时又是育人者,互为主体,互相服务,共同进步。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引导人、塑造人、教育人。

(二)全过程服务育人

全过程服务育人,是指将服务育人贯穿于高校教育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高校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成才的每一方面,都应贯彻好服务育人理念,环环相扣,形成全过程服务育人持续力。高校服务育人应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全过程相融相通,要聚焦机制创新、部门协调、学科建设、组织建设等关键环节,让服务育人主体感受到温度,提升全过程服务育人工作效度。创新服务机制,协调建设全部门服务,学科建设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组织建设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各个方面,予以全过程服务帮助,在服务中培育学生成长成才。诺丁斯关心理论,关注服务对象的个人成长,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营造关心型文化,关心学生、走近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将服务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服务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服务育人的成效在学生不自觉中得以实现和发挥,最终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强烈服务意识的社会主义人才。从享受育人服务,自我服务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全过程服务育人。

(三)全方位服务育人

全方位服务育人,是指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个维度锁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综合融通的“大育人”格局。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思想,完善育人制度建设,全方位理顺服务育人体系,形成服务育人合力。校党委统筹规划,牢牢把握好服务育人方向。“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加强服务育人理念研究,培育服务育人思想意识。发挥高校智库优势,不断深入研究服务育人新理念、新方式,使服务育人意识入心入脑。明确服务育人全面职能,提升服务育人质量体系。在教育教学服务、后勤保障服务、图书资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等方面发掘育人价值,有机协调并形成服务育人合力。增强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深入了解实际需求,切实落实好服务育人,充分满足教职学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有服务就有评价,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强化并落实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树立榜样示范,以楷模引领育人风尚。通过选取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服务育人示范岗”,感受榜样力量,引领服务育人向心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论教育,2017(3):15-2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1).

[3]黄蓉生,白显良.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1-13.

[4]艾茹.加強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育人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1(5):78-80.

编辑∕姜雯作者简介:卢凯(1995-),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导师评语:

服务育人是十大育人理念之一,传统服务育人研究大多立足于狭义的后勤服务育人,该文从广义上对服务育人概念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当前高校服务育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结合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对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提出了有益思考。

[作者导师:梅运彬,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三全育人高校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