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探析

2020-05-09王柳逸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自主创新产学研

王柳逸

摘 要:当前我国自主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我国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国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待改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畅。针对现存问题,我们要继续完善产业和技术创新政策,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继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贯彻落实上述措施,逐步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能力;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56

2019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元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黄旭华、于敏、屠呦呦、袁隆平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科学技术事业质的发展,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赶超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雖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落后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分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理论分析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党中央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进一步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既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需要。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出困境。

2 我国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后,我国奋起直追,努力实现技术赶超,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相较于以前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个别行业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比如我国的高铁产业,经过多单位科研人员共同努力,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我国在高铁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个别行业发展突出,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技术突破只是个别现象,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变。比如我国汽车产业,虽然近些年来发展迅猛,逐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国有汽车品牌企业在发动机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等关键技术上依然落后,并没有掌握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相关技术。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美国和日本掌握了世界90%的专利数量,而我国和其他国家一起也只掌握了10%。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进先进技术固然能实现发展,但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始终不能“挺起腰板做人”,关键核心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终究只能靠自己。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只有真正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打入国际市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以关键共性技术、前言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2 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待改善

我国企业虽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但是我国企业一直有在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来发展壮大自身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只注重技术引进,却忽视了技术的吸收和消化,技术再创新就更无从谈起。对于企业来讲,只是一味引进却不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产业技术终究不能得到实质性进步,这种行业内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成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另外,虽也有部分企业在不断尝试进行技术创新改革,但是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基础差、研发能力弱,所以在引进技术后难以匹配与之相当的使用能力,往往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无法进行技术再创新。此外,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上有很大的盲目性,未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这对企业的发展反而有害无利;还有部分企业因未精确引进所需技术,从而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间还未建立起技术共享机制,造成大部分企业存在技术重复引进的现象,相同或相似的技术被重复引进,造成了企业资源和经费的大量浪费。

2.3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畅

我国“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在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投入使用中,企业、学校、科研院所本应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但是当前社会的现状并非如此。首先,由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是我国市场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我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对已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其次,我国企业之间普遍缺乏交流、缺乏合作,未建立系统的战略联盟协作战线。再者,企业对于自身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中所处的地位并不满意,大部分企业认为国家把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学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对企业的重视,没有给企业提供应有的资金支持。此外,学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并不像企业那样与市场连接紧密,所以学校和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成果缺乏实用性,难以市场化,从而带来的经济收益也较低。

“产学研”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我国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缺乏公平公正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企业更加偏爱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而学校和科研院所更加注重项目的研究价值;(2)我国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的利益分配难以达成一致,在产学合作中,项目前期的资本投入、项目进行时的相关费用、项目完成后成果转让都会对产学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3)技术人才在我国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流通存在问题,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使得技术人才在进行工作选择时不能纯粹的以进行科研工作为目的,从而给人才流通带来很大障碍。

3 我国自主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3.1 市场体制不够完善

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诚信的市场环境、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是阻碍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近些年来穗安侵权案件件数的上升表明我国民众产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依然薄弱,社会上也未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改革开放进程已有40多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了40多年,科学技术虽然也与市场经济逐渐紧密结合,但是技术和体制的融合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如何使科学技术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加快科学技术的革新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依旧是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3.2 政府未完全发挥作用

政府的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从而阻碍了政府在技术引进中发挥作用,也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长期以来条块分立、相互封闭的行政管理体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在决策机制上,政府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部分部门过多重视部门利益从而忽略国家利益,决策和责任划分不明确,责任追究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各部门为争取资金利益,忽视了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资金整合,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科研项目上,我国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之间缺乏融会贯通,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出政府在科技创新事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市场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激发民众的创新热情、鼓励民众的创新行为,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人人爱创新,我为创新做贡献”的社会氛围。

3.3 企业缺乏原创技术

我国企业大多数不具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走出国门,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中国制造”,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够看到中国生产的产品的身影。如今“中国制造”虽遍布全球,然而真正属于“中国创造”的却很少见,我们能真正叫出名字的也只有华为、中兴等寥寥几个品牌。我国甚至还存在大量靠仿造和假冒生存的企业,新闻媒体报道的假冒伪劣、盗用商标等事件层出不穷,并且这个“造假”产业链还十分庞大。我国市场还未能形成完善的企业家保护机制和成熟的市场规则,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还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面,社会的浮躁使得很多当代青年人不愿意沉淀自我进行真正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每天接收到大量信息却无法逐一分辨真假,这就使得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有漏洞可钻,窃取他人智力成果,通过仿冒别国品牌、自制“三无”品牌、吹嘘产品效果来获取暴利。我国企业和市场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我國企业更多地注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短期获利行为,然而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眼光,而不应该只依靠现成的技术和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自主创新才是企业不断壮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3.4 学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力量薄弱、科研资源分散、科研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难以实现科研规划和科研项目的协同发展,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共享,科研项目重复的现象屡见不鲜。科研资源不能有效结合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科研能力停滞不前和科研费用浪费局面。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缺乏资金支持。科研院所进行的开发活动并不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更多的是追求技术指标的先进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低,因此很多科研成果并不具有市场使用价值,科研院所也就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造成的生存压力使得科研院所更热衷于获益快的科研项目,一些能够更快获得收益的研究项目,从而忽视了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究,我国科技创新缺乏基础动力支持。

4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4.1 完善产业和科技创新政策

立足我国当前产业和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杂乱分散的现状,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完善产业和科技创新政策来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打下坚实基础。政府应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自主创新未来的发展,避免出现政策的短视性,同时提高各项政策的精准性。此外政府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提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立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寻求积极的途径尽快解决,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科技创新的合法利益,在社会上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风气,将自主创新的观念根植于社会文化中。

4.2 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现状,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和创新人才。在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时应注重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相互联系,健全企业技术引进机制,建立标准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创新管理机构。在企业技术引进的前期工作中,政府应严格把关,确保引进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在企业运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实现技术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进行技术再创新方面,创新管理机构应落实对再创新技术的评估工作,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再创新目标。在此过程中,政府各部门应突破壁垒、协同合作,形成一个为企业技术引进和发展共同努力的新局面。

4.3 继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能够有效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首先,应该继续推进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改革进程。在设立研发项目时,应该加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高效合作,尽量提高研发项目的市场化水平;在拨发科研经费时,国家应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考虑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的实际需要,积极鼓励企业多与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增强企业与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这样一来,学校和科研院所不仅能获得国家发放的科研经费,还能获取企业的资金支持,既增强了三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也使得学校和科研院所减少了对国家资金扶持的依赖程度;在进行人员管理时,学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减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放松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制,让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有效与外部企业合作,研发出更具市场化水平的科技成果。其次,在强调要加强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沟通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依然要保持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正常研发条件,不能为了追求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而影响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正常研发秩序,国家应积极支持虽不具有商业价值但有助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研发项目。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来通畅“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三者积极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善制度建设,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更流畅的制度环境,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十九大报告之中我国已经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强国之路。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振奋人心。国产大飞机的投入使用、粤港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中国天眼”的交付使用、“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航天事业和深潜事业的发展等众多科技创新大事件都彰显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我国要抓住发展机遇,重视科技创新,洗去民族耻辱,实现国家振兴。科技创新必将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參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社,2016-5-3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共国产当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社,2017-10-18.

[3]习近平.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N].人民日报,2018-07-14.

[4]习近平.“4·19”讲话[EB/OL].人民网,2018-4-23.

[5]曾宪奎.当前阶段我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07):66-70.

[6]侯静,郑召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19,(51):61-63+79.

[7]杨静美,周玲艳.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高校农科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3):143+154.

[8]马永红,刘海礁,柳清.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策略的微分博弈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2):197-207.

[9]科技筑梦七十载创新引领新时代[J].旗帜,2019,(11):54-56.

[10]孙天垚,夏勇其.新时代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19,(11):47-49.

[11]李舒颖.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综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1):1-2.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自主创新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