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走进企业,为专业教学保驾护航

2020-05-09王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专业教师职业教育

王岭

摘 要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水平,培养“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按照《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要求,笔者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有幸参加了上海中软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系统架构师岗位的企业实践工作。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师通过下企業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专业建设与中职培养目标做好市场调研。本文将从企业实践目标明确化、企业实践过程规范化及企业实践成果可视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教师 企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1企业实践目标明确化

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切实感受日常教学活动和企业对职工专业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能动性、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参培教师通过了解企业工作规范,将相关理念融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教学知识的更新;及时掌握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努力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职业素养,让教师贴近职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实践的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去,有效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

2企业实践过程规范化

2.1基地精心组织,精雕细磨实现个性化教学实践

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后,为保障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正常运行,基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加强项目团队建设,组建基地专家队伍、基地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队伍明确职责和要求,派出专职人员或班主任负责参训学员实践活动过程管理,明确学员实践企业点和具体岗位。在前期需求诊断工作基础上,基地组织专业导师、基地专家、带教导师在反复调研学员企业实践能力和实践需求基础上,一遍遍讨论,对工作项目与教学项目的匹配度进行反复推敲,将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作为实践当中解决的关键问题,调整实践岗位和实践内容,量体裁衣为学员安排最合适的实践岗位和双项目,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进程表和实践安排。

2.2学员全心投入,提升实践知识和技能水平

参加实践的学员层次多元化,既有刚加入职业院校的新教师,也有任教多年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校专业负责人。无论是资深的“60后”还是新进的“90后”,他们都抱着在企业实践岗位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目标,每天往返企业实践岗位,在企业带教导师指导下参与项目实践。学员在岗位实践过程中,关注企业岗位设置的细化、技能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目前教学中忽视的综合任务处理能力、成本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企业生产安全规范意识及措施等。他们在实践岗位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和带教导师互动过程中认真请教咨询,在实践间隙整理岗位实践资料和案例,记录自己的实践心得,并有意识的开展教学项目成果的收集与整理。

2.3专家过程督导,保障实践过程规范化和“双项目”有效落实

市级专家根据督导的总体要求,全程跟进基地培训组织的全过程。他们通过企业实践信息平台,查阅学员需求诊断书、实践进程表、考核方案、学员出勤情况及周志记录,实时了解基地实践方案实施情况及带教导师、学员教学情况,跟踪双项目的推进和实施。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学员实践的岗位现场情况,与基地项目负责人、带教导师、专业导师、学员等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学员实践过程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基地沟通指导基地对实践教学安排微调,满足学员动态的实践学习需求。

3企业实践成果可视化

企业实践成果要看得到、摸得着,要严格对标“双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尽早将企业实践成果应用与课堂教学才是企业实践的最终成果。例如:上海物联网行业协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参训教师,为解决教学中学生操作移动机器人误碰撞率居高不下的难点,把在企业学到的开发工具“移动机器人综合学习系统”和“移动机器人仿真平台”用于教学,收效显著,位移程序平均调试时间缩短了一半,误碰撞率则由60%降到了5%;上海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参训教师,针对教学中培养与需求脱节等问题,把在SMG学到的“融工种”概念带到课堂,设计了10课时的《“主题班会”现场直播》实训课程,让学生体验网络直播集采、编、播为一体的内容生产方式。

总之,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应要与企业文化对接,学生的技能应与企业要求对接,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应适应企业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企业实践来完成,通过企业实践能够掌握前沿知识,开阔职教视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将进一步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协同践行产教融合,服务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专业教师职业教育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