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消费:线上取代不了线下

2020-05-09李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士林实体空间

李璇

3月13日,西安音乐厅,工作人员正在为线上弹幕音乐会进行排练(李一博/ 摄)

近日,紐约文化地标Strand书店宣布裁员188名员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作为人流密集场所,电影院、剧院、美术馆、博物馆、书店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都遭遇“重创”。而戛纳电影节、巴塞尔艺术展等文化展事,也纷纷延期举行。

与线下文化空间的“凋敝”相比,线上文化活动却在疫情期间获得了新一波的发展契机,云观影、云演出、云展览等文娱活动,舒缓了人们紧张的神经。

然而,在线上世界早已足够精彩的当下,很多人却开始想念实体空间里的文化生活,重新审视实体文化空间存在的意义。

真实的沉浸感

2020年春节期间,一部在线上首映的电影《囧妈》,让院线方切身感受到了危机。

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囧妈》之后,《肥龙过江》《大赢家》等院线电影,也选择线上首映,而动画电影《魔发精灵2:世界之旅》,则是在院线和网络同时上映。

近年来,Netflix、Hulu、Amazon等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已让在电影院观影的习惯遭到了挑战。特殊时期下,电影院与电影的联系,更显得脆弱起来。

在观影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观众选择前往电影院的理由是什么?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与数百人同处黑暗之中观影所带来的深度沉浸感,唯有电影院方能提供,而影院也是观众与电影本身产生共鸣的最佳场所。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曾以《1917》这部电影举例。

“像《1917》这样的电影,在流媒体和巨幕影院里的接受恐怕大相径庭,在今日流媒体上你很难获得影院式的视听奇观的震撼,而且由于它是弱情节电影,用电脑观影很容易分神,当你不断按下暂停键的时候,花了血本所制造的‘一镜到底的效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戴锦华说。

除了电影之外,“云”上开展的种种文化活动,也无法取代实体空间设身处地的参与感。

“文化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都是很稳定的,网络上的内容毕竟相对‘浅和‘碎,无法和实体文化空间呈现出的深度和完整性,以及人们只有在现场亲历中才能获得的‘全身心的震撼感相比拟。”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刘士林看来,实体文化空间与虚拟文化空间,就像是一幅名画的原作与“高仿”:“模仿的水平再高,和原作还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取代原作的价值。”

人与城市的共鸣

为什么实体文化空间会有这样的魅力?

“人是空间的存在物,这是虚拟世界永远无法替代实体世界的根本原因。人无论在线上怎么云游和飘荡,也总是离不开现实社会土壤的,这就决定了实体文化空间具有虚拟文化空间永远无法替代的优势。”刘士林说。

刘士林还提到了美国城市史家芒福德的一个发现:早在两三万年前,原始人就会克服种种困难,在特定的时间来到某个固定的地点(比如一处洞穴),除了交换实用性的生产工具,会面更重要的目的是精神上的交流,留在洞穴里的大量原始壁画可以证明这一点。

“城市里的实体文化空间,在功能上和原始人的洞穴其实是一致的,除了商业属性,还是文化对话和精神交流的场所,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时代精神,因此人们前往这些实体文化空间,可以触摸到城市的文脉,感受到城市的律动,从而对这座城市产生更为深刻的文化心理认同和精神情感依恋。”刘士林说。

如今,人们来到巴黎街头的花神咖啡馆,并不仅是为了喝一杯咖啡,而是要在此地遥想当年海明威写作的情景,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增添个人化的视角。

透过城市中或新或古的公共文化空间,古老的文明仪式浸入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如今,人们来到巴黎街头的花神咖啡馆,并不仅是为了喝一杯咖啡,而是要在此地遥想当年海明威写作的情景,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增添个人化的视角。

更不必说,漫步在各处实体文化空间之中,人与人之间还会产生新的故事,为场所留下新的城市记忆。

形塑城市气质

纵观城市史,每座留名史书的城市,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气质,而实体文化空间,便是城市进行文化表达的场所。

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曾这样阐释苏州园林与昆曲艺术的关系:“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

经过数百年的琢磨,园林与昆曲相得益彰,为苏州城市文化增添了底蕴。

2018年起,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沧浪亭上演,苏州独特的城市气质,在园林移步换景的文化空间里得到了新的阐释。

“实体文化空间往往处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甚至有些空间本身便是城市的建筑遗产。不同于城市工业空间、商业空间、行政空间的功能定位,文化空间在展示城市历史的同时,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城市的文化形象。”刘士林说。

刘士林以维也纳为例,“作为艺术、文化和音乐之城,维也纳拥有50多个剧院、4个歌剧院、两个专业音乐舞台、100个博物馆以及无数的戏剧、音乐和舞蹈节。一谈到这座城市,人们必然会想到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想到维也纳爱乐乐团,这就是这座城市无可比拟的‘音乐性的美。”

近日,随着疫情蔓延,国内外的城市街景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日熙熙攘攘的公共广场、电影院、音乐厅,都已冷清下来。街道空空荡荡,人们从公共空间回到了居室内。

在刘士林看来,城市的实体文化空间是此次疫情重创的对象,后续的影响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关键的是先借助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自救,同时也要考虑制定更加有效的生存发展策略,例如制定基于现场感、面对面交流的内容,为疫情结束后吸引“回流”做好准备。

“这就像遭受海啸冲击之后的海滨圣地,不仅大部分都将回归到原来的状态,甚至还会因为危机的考验而出现新的风景。”刘士林说。

疫情结束后公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

数据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研究团体向公众发放的调查问卷(共收回458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563份)(刘章丰/制图)

猜你喜欢

士林实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实体钱
创享空间
明代嘉靖“大礼议”与朝鲜王朝之回应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