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英语教师认知对其课堂决策的影响及策略
2020-05-09何丽芬
何丽芬
(川北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引言
语言教师认知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80年代的发展、90年代的巩固到现在的系统研究,一直是英语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从语言教师认知概念的分析到语言教师认知结构的整合都大大丰富了教师认知的理论研究,使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1]-[4]。接着,Foss&Kleinsasser (1996)从教学实践视角来研究教师认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生关系:教师认知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基础,支撑并引领着课堂决策;课堂活动决策是教师认知的体现,能促进教师认知的发展[5]。于是,研究者们从二语语法、写作、阅读等课堂去发现语言教师认知对课堂决策的影响,得出有教师认知与教学决策一致的结果[6]-[8],也有不一致的结果[9]-[11]。
虽然研究者们已关注了语言教师认知对教学实践决策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研究以在职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职前英语教师这一庞大的群体。职前英语教师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生力军,他们的认知发展关乎着中学英语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Johson指出,职前语言教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其形成牢固的语言教育理论基础[12]。同时,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研究也能考证英语教师教育学习课程体系对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影响,为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依据。
职前英语教师认知与课堂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职前英语教师认知是其课堂决策的基础,它能促进或者阻碍职前英语教师课堂决策的实施;职前英语教师课堂决策是教师认知的体现,它也会提升或者妨碍教师认知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职前英语教师认识内容以及职前英语教师认知对其课堂决策的影响及策略。
二、职前英语教师语言教学认知的内容
本研究选取的职前教师是某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4级5个教学班师范生,共180名,其中女生136名,男生44名。根据《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该年级在大三时已修完教师教育类课程,大四上学期将参加教育实习,为期4个月。
本研究在研究对象已完成大三课程的时候采用树状概念图方式收集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信息与数据,要求职前英语教师用树状图型表征概念(英语语言教学)以及概念间(英语语言教学构成因素)的层级关系。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内容主要指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之下表征出的层级概念以及职前英语教师语言教学因素所构成的层级关系。本研究试图通过树状概念图信息方式去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认知内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概念图信息收集过程如下:首先,将每个教学班分为6个小组,要求每一名职前教师用树状概念图的形式分层列出对英语语言教学的认知;然后,小组汇总并绘制出该组的英语语言教学认知概念图;最后,各班汇总并绘制出该班的英语语言教学认知概念图,因此,最终收到5份汇总之后的职前英语教师认知概念图,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职前英语教师语言教学认知现状
将这5幅概念图信息汇总之后,笔者发现在最高层级概念(英语语言教学)之下的第一层级概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英语、教师、教学、学生与学习。英语层级概念之下包括听说读写与英语文学;教师层级概念包括教师角色、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等;教学层级概念包括教学理论、教学课型、教学目标等;学生层级概念包括学生类型、学习角色与学生分组;学习层级概念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目前而言,研究者们对英语教师认知内容与结构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Richards提出英语教师认知内容与结构主要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应对决策、以及情景知识[13]。将本研究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第一层级概念与Richards的划分相对比,我们会发现,Richards的划分既包括静态要素也包括动态要素,即教师会根据根据学生需求、课堂环境变化、教学目标等不断作出调整与解决问题。而职前教师认知结构要素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划分而忽略了动态要素。
通过对概念图的各层级概念结构进一步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本研究中的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结构与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认知结构大致一致,但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一定的清晰性。在概念图中,有职前英语教师认为教学理论仅指语言教学知识而忽略了通识教育理论;也有老师把学科知识既归为教学理论下一层级概念,又归为英语教师的下一层级概念;还有老师将听说法与听说活动视为等同。这些表明职前英语教师在教学认知方面还存在概念认识不够清楚,逻辑思维不够清晰等问题,教学认知缺乏一定的清晰性。
2.缺乏动态的教学观。职前英语教师主要从静态的视角对英语语言教学进行认知,分析了英语语言教学所包含的因素,但忽略了英语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与Richards的教师认知结构对比中所发现的问题是一致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会因为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最终促使教师认知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但职前英语教师未从动态发展视角来认知英语语言教学,无法根据学生需求、课堂环境、教学目标等变化作出相应改变,使其教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强调英语专业知识,弱化一般教学理论知识。在5份汇总的职前英语教师认知概念图中,每一份都明确提到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技能与知识,下一层则详细阐述听说读写课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而只有两份提到一般教学理论知识,下一层则无任何详细的阐述。这说明职前英语教师强调英语语言知识,忽略一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因而教师认知缺乏系统性的基础。
4.过分依赖教学环境。通过对要素分析,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两大要素尤为重视,每一份概念汇总图都包括这两大要素,甚至有1份汇总图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第一层级概念。这表明职前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外部因素而忽略内在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这会导致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教师认知的稳定性。 通过概念图示,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认知教学理念不够清楚,缺乏一定的清晰性;缺乏动态科学发展的教学观;过分弱化通识教育理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过分依赖教学环境导致教学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问题。简言之,职前英语教师认知在清晰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教师认知的清晰性清楚明了,既包括教师对相关教学理念的清楚认知,也包括英语教师清楚的表达能力;科学性是对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的认知,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会随着内外在条件变化而科学的发展;系统性要求教师认知要素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还应具备整体特点;稳定性是指教师认知不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刺激与变化而轻易改变,具有相对长久与连贯一致的特点。教师的清晰性、科学性、系统性与稳定性组成了教师认知的特点:教师认知的清晰性就是优秀教师认知发展的前提条件,科学性就是优秀教师认知的发展目标、系统性就是优秀教师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石、稳定性就是优秀教师认知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认知的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就为培养和提升英语教师认知提供了评价标准,也为促进英语教师认知发展提供了方向。
三、职前英语教师认知对课堂决策的影响
通过概念图式的信息收集,本研究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结构与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认知结构大致一致,但在教师认知的清晰性、科学性、系统性与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那么,这些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不足是否对他们的课堂教学决策产生影响呢?
本文采用定性方式收集教师认知对课堂决策影响的信息,主要包括撰写教学反思、课堂录音、课后访谈等。要求每一位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期间教授完每一单元之后撰写本单元的教学反思,实习之后统一收集;从180名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取18名老师进行跟踪调查一个月,进行课堂录音,并转化成文字;对这18名教师进行课后访谈,内容围绕教师认知的清晰性、科学性、系统性与稳定性以及对课堂决策的影响展开,并进行录音。通过定性方式,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不足确实对课堂教学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缺少清晰性会导致课堂决策不够严谨。通过对职前英语教师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有相当职前老师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还比较欠缺,如在语法课讲授时,由于未搞清楚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将演绎法的课堂活动陈述为归纳法;在讨论任务型听说活动的课型时,未厘清听说法与任务法的差异,将听说法与听说技能混淆;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前英语老师课堂用语不够规范,随意性太强,导致课堂表达不够严谨。在语言课堂上,无论是语言教学理论的欠缺还是语言表达的混沌不清都会导致课堂决策不够严谨,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决策的严谨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缺乏科学性会影响课堂决策的教育性。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普遍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重语言知识轻语言技能、重读写轻听说、重书本知识轻文化教学与情感教学等问题,未真正把握语言教学的科学本质规律。在Natural Disaster的阅读课上,一名职前教师仅从文本方面对该文进行了语言知识讲解,忽略了超越文本的情感教学。如果让学生能进一步认识自然灾害的产生与人类自身是密不可分,那么教师可以号召学生保护地球,保护自然,同时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这样就能将教材文本与情感教学有机的融合,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通过文本知识与情感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彰显出英语课堂教学的教育性,这是我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3.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缺乏系统性会妨碍课堂决策的有效性。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活动有时存在逻辑不严密,缺乏整体设计教学的理念,最终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观察一堂中西文化差异的阅读课型时,授课教师在课堂引入、略读等环节都设计比较符合阅读课型的特点,但在进行详细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时,教师将中西文化差异这一话题纳入阅读中,并设计了较多的听说活动,让原本阅读课型变成了典型的听说课。这就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不一致,缺乏较为系统的活动安排,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而课堂决策的有效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石。
4.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缺失稳定性会阻碍课堂决策的一致性。在课堂观察时,我们发现有一名职前英语教师在实习之初,深受指导教师与学生好评,但在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指导教师反映该职前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课堂设计也较为马虎,学生反映也不如实习之初。在询问之后,原来这位职前教师准备放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因而,在工作中就较为懈怠,不再充满热情。我们认为,在职前教师学习阶段,授课教师应激励职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加深对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构建成以责任感教育为主的教师专业理想教育,这样才能稳定教师认知,形成持续有效的课堂决策 ,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通过以上定性方式分析,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认知存在以下不足:教师认知模糊,不够清晰,必然会导致教学决策的不严谨;教师认知不具科学性会影响教学决策的教育性;教师认知缺乏系统性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认知的稳定性会影响教学决策的一贯性。
四、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认知加强职前英语教师课堂决策能力
(一)重视教师认知的清晰性,以提升课堂决策的严谨性
教学理念的清晰性以及课堂表达的清楚性(尤其是语言教师)是教师认知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课堂决策严谨性的重要条件。课堂严谨性要求教师遵循课堂教学规范,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导向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职前英语教师认为能够提升教师认知清晰性的策略前三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基本原理,占95%;经常参与听课评课,占到84%;进行反思,占到53%。因而,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加强职前英语教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与增强职前英语教师反思能力来提高职前英语教师认知的清晰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与决策的严谨性,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职前英语教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通过概念图示以及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职前英语教师认知还存在基本教学理念含混不清、教学设计逻辑混乱、课堂表达不清楚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职前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学习与培训,使他们能更清楚地掌握一般性教学理论与语言课程教学理论,以促使他们能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严谨的课堂设计。
2.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通过模仿与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职前教师可以对比自身的不足,去发现自身的差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以提高课堂决策能力。同时,职前教师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也应多向优秀教师请教,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为实现从职前教师到在职教师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3.增强职前英语教师反思能力。反思要求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反省与评价自身或他人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教师避免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也能促使教师能形成更为清晰的教学思路与更为严谨的课堂决策。职前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以及小组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反思能力。在反思过程中,可以要求老师较为详细地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优缺点等。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回顾与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重新理顺本堂课的教学逻辑,从而提升职前教师将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与决策能力,使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更为严谨,逻辑更为清楚。
(二)突出教师认知的科学性,以提高课堂决策的教育性
教师认知的科学性不仅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且也应符合学校、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能够促进课堂决策教育性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职前教师认为体现教师认知所体现出的科学性的方面如下:学习策略方面占87%,情感教学占88%,教师创新思维占89%,蕴含价值观念占95%。因而,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教师认知的科学性,以更好地体现教学课堂的教育性:
1.培养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明确语言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重语言知识,轻语言技能;重读写,轻听说。这导致学习者学习目标出现偏差,学习效率低下,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仍然无法进行正常地交流。现代外语课堂的语言教学目标:语言学习不是孤立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语言技能的习得、语言策略的掌握,最终能用目标语进行交流。只有牢牢地坚持这一课堂本质规律,才能设计出科学的课堂活动,使课堂决策具有教育性。
2.注重语言课堂的情感教学。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课堂学习的关键。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语言学习动机,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较强的语言学习信心。同时,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情感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鼓励他们乐于与他人合作,最终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3.构建中国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孕育于语言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其文化。自外语学习浪潮涌入我国以来,西方文化尤其以英美文化成为了外语课堂文化主体,而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被抛弃。这种本末倒置的文化教学必定影响学习者价值观、社会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学习,不仅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以传承中国文化,而且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4.培养语言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需求等变化而不断发展。如果语言教师还只是凭借经验教学,就无法适应各种各样的学生,导致学生们无法全面发展。因而,现代外语课堂要求语言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思维,去发现研究语言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将语言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创新思维与精神的发展不仅引领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现出了充分的引领性与教育性。
(三)加强教师认知的系统性,以增强课堂决策的有效性
教师认知的系统性就是教师认知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是教师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石。系统的认知理念有助于教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决策,帮助教师全面把握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认知系统性的调查,我们发现有36%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认知理念不大系统,4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认知理念系统程度一般,仅21%的老师认为自己认知理念较为系统,没有老师认为自己认知理念非常系统,这说明职前教师的认知理念确实不够系统。因而,必须加强职前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课堂学习,建立共同愿景,创立教学实践情景,开展教师行动研究,来帮助职前教师形成系统的教师认知理念,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决策。
1.强调课堂学习,培养职前教师自主学习意识。74%的职前教师选择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自身认知理念的系统性,因而课堂教学对职前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引导职前教师将自己掌握的认知理念上升到反思层面,帮助他们去发现自身掌握的专业理念与现实实践的差异,激发他们去寻找差异的根源,鼓励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促使职前教师主动地投入到教师专业理念学习中来。当然,这对培养职前教师的授课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更系统地掌握教育教学理念,更全面地了解职前教师的认知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授课,帮助职前教师形成系统的教师认知,做出有效的课堂决策。
2.建立共同愿景,组织职前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合作学习 。不同的教师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自身的经验为背景,因而每一位教师看见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职前教师应去了解与自身不同的见解与事物,相互学习,建立共同发展愿景。可以为职前教师举办定期的教学沙龙,围绕一个或两个教学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教学思维;也可以鼓励职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合作精神,共同承担并完成研究任务,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成长;还可以建立读书会,拓宽专业视野,学习他人之长,激发职前教师的学习兴趣。
3.创设教学实践情境,优化职前教师专业理论内容。在了解教育教学理论之后,应当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否则这些理念也是一些杂乱模糊的理论知识,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职前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试讲、课堂观摩、观看优秀教师案例等方式为职前教师创设教学实践情景,在这些过程中,鼓励他们去发现、反思以及内化教育教学理念,使教育教学理念更具系统性,为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做好准备。
4.重视职前教师行动研究,通过科研提升职前教师学习针对性。职前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也要重视科研学术。课堂教学是教学科研的基础,教学科研是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它促使教师去发现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帮助他们寻找有效的教学决策,最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职前教师虽还未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但在职前实习这一阶段就应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身课堂教学优点于不足,为以后教学生涯做好科研意识准备。同时,职前教师也应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听取优秀教师的意见,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真正将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 强化教师认知的稳定性,以确保课堂决策的一贯性
教师认知稳定性是指教师认知不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刺激与变化而轻易改变,具有相对长久与连贯一致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在教师认知稳定性选择时,有95%的职前教师选择的一般程度,这说明大部分职前教师的稳定程度不高。究其原因:
1.职前教师学习专业理念时间不长,还未内化其所学理论 。职前教师通常在实习前一学期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由于教学实践活动较少,职前教师课堂所学理论还很难内化为职前教师的固有知识,因而,在备课时,会出现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活动不一致的情况。
2.经验影响。职前教师在备课时,很多时候会参照自己老师授课的模式或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去进行课堂设计。如果过多地依赖这些经验知识进行课堂设计,缺乏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随意性较大,甚至有时出现教学决策不一致的情况,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未形成较强的教师专业理想。职前教师接触教育教学理念时间还较短,还难以形成较强的教师专业理想,就无法保证教师认知的稳定发展。因而,要增强职前教师认知的稳定性,应该内化所学教育教学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加深职业理解与认识,构建成以责任感教育为主的教师专业理想教育。 首先,内化所学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职前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课堂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反思等方式帮助他们清楚系统掌握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为职前教师多创设教学实践环境,如小组试讲、竞教比赛等方式,鼓励职前教师多反思,在职前教师在实践中去深刻领悟教育教学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把所学教育教学理念内化为自身教学知识。每一位教师都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奉献。教师只有秉承热爱教育的信念,才能有利于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其次,热爱教育事业,加深职业理解与认识。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对于职前教师而言,我们更应在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之时,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这有助于在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时,不俱困难,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也应教育他们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开拓创新,不断进取,避免经验滥用于教学决策之中。只有坚强的教育信念与不断探索的教学精神,才能适应现代教学课堂与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再者,构建以责任感教育为主的教师专业理想教育。当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一定年限之后,就会进入职业倦怠期,在这一期间,教师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可能会降低。因而,在职前教师入职职前,就应对他们进行专业理想教育,以帮助他们应对在职场中将会出现的职业倦怠期。专业理想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人对从事的专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精神动力,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它形成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专业情意帮助教师拥有教师职业光荣感与责任感,是教师矢志教育事业的信念与各种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职前教师的专业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助于职前教师能尽快成长起来,为他们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